膽汁反流性胃炎:上腹部灼熱,疼痛加重,4...
膽汁反流性胃炎:上腹部灼熱,疼痛加重,45劑中藥后,癥狀消失
虞某,男,45歲。
初診:患者胃脘部灼痛5年,加劇2月。5年來胃脘部灼痛,時輕時重,反復發作。
2月前因飲食不慎感上腹部灼熱,疼痛加重,每于餐后為甚,夜間時有惡心嘔吐,伴胃內容物,面色不華,形體消瘦,大便干燥,舌質淡紅、苔薄微黃,脈細弦滑。
胃鏡示:膽汁反流性胃炎;病理診斷:(胃竇)幽門腺粘膜輕度慢性淺表性胃炎,幽門螺旋桿菌陰性。辨證為土虛木郁,胃失和降,膽失寧謐,膽汁逆流。
治宜健脾和胃,清膽降逆。方用溫膽湯合旋覆代赭湯加減。
藥方:代赭石(先煎),旋覆花(包),姜半夏,炒枳實,姜竹茹,陳皮,黨參,瓜蔞仁,吳茱萸,川連,清甘草,生姜。日1劑,水煎服。
連服15劑后,胃脘部脹痛改善,嘔吐已止,大便正常,苔薄白,脈細弦。
改用香砂六君子湯加味,續服30劑,上述癥狀基本消失,胃鏡復查示:胃竇部粘膜潮紅,未見膽汁反流。
溫膽湯用治膽火犯胃,溫者和也,養中焦之正。
羅東逸認為:“和即溫也,溫之者實涼之也。”
吳昆在《醫方考》中分析:“膽,甲木也,為陽中之少陽,其性以溫為常候,故曰溫膽。竹茹之清,所以去熱;半夏之辛,所以散逆;枳實所以破實;陳皮所以消滯,生姜所以平嘔,甘草所以緩逆。”
合代赭石、旋覆花、黨參降逆和胃,伍吳茱萸、川連、瓜蔞仁以辛開苦降,清熱化痰,俾使膽火清泄,胃氣和降,膽胃調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