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的病因有外感、內傷兩大類。外感咳嗽為六淫外邪侵襲于肺,內仿咳嗽為臟腑功能失
調累及于肺。本病病位在肺。基本病機是肺失宣降。
西醫學中,嗽多見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炎、肺結核、肺心病、肺癌等疾病中。
1.基本治療
治則宣肺止咳。取肺的背俞穴及手太陰經穴為主。
主穴 外感:肺俞、列缺 合谷
內傷:肺俞 中府 太淵 三陰交
配穴 風寒襲肺配風門、外關;風熱犯肺配大椎、尺澤;痰濕蘊肺配豐隆;肝火犯肺配行間
魚際;肺陰虧耗配膏肓;痰中帶血配孔最。
操作針刺太淵穴注意避開橈動脈;肺俞穴不可直刺、深刺,以免傷及內臟;
肺俞為肺氣所注之處,位鄰肺臟,可調理肺臟氣機,使其清肅有權,該穴瀉之宣肺、補之益肺,無論虛實及外感內傷的咳嗽,均可使用;列缺為手太陰經的絡穴,合谷為手陽明經的原穴,二穴原絡相配,表里相應,可疏風祛邪,宣肺止咳;中府為肺的募穴,太淵為肺之原穴,本臟真氣所注,可肅理肺氣、三陰交為肝、脾、腎三經的交會穴,可疏肝健脾,使肝脾共調,肺氣肅降,痰清咳平。
2.其他治療
(1)皮膚針:取項后、背部第1胸椎至第2腰椎兩側足太陽膀胱經,頸前喉結兩側足陽明胃
(2)拔罐:取肺俞、風門、大椎。適用于外感咳嗽。ロ穴會アは中部平ー
經。外感咳嗽者叩至皮膚隱隱出血,每日1~2次;內傷咳嗽者叩至皮膚潮紅,每日或隔日1次。
(3)耳針:取肺、脾、肝、氣管、神門。每次選用2~3穴,毫針刺法或壓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