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家電影局指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海南省政府共同舉辦的第二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日前在椰風海韻的三亞落下帷幕。一個有知名度的國際電影節就好比是當地的一張名片,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雖然年輕,但已經成為了海南開放的一張文化名片。中外電影人會在這個年輕的電影節上碰撞出什么樣的思想火花呢?
12月8日,第二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競賽單元“金椰獎”揭曉,此次“金椰獎”是首次增設,有來自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495部影片參加了10大獎項的角逐。
中國影片《氣球》獲得最佳影片獎;中國導演王麗娜獲得最佳導演獎;法國演員塞米·鮑亞吉拉和日本演員松田龍平獲得最佳男主角獎;藏族演員索朗旺姆獲得最佳女演員獎;哥倫比亞電影《萬物具形》獲得最佳短片獎;印度電影《關于愛》獲得最佳紀錄片獎;美國、黎巴嫩、挪威、卡塔爾合拍電影《1982》獲得最佳兒童片獎。
此次“金椰獎”的特別獎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4K超高清直播電影《此時此刻——共慶新中國70年華誕》獲得。《此時此刻》在電影歷史上首次將現場影像通過高科技傳輸技術進入電影院線、讓電影觀眾此時此刻身臨其境,開辟了“直播電影”這一新的電影種類,實現了電視直播與電影院線的歷史性“握手”。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中心新聞評論部主任、《此時此刻》直播電影總導演何紹偉說:“這是一個時代的使命,也是時代的一個機會,因為只有技術進步了,只有總臺把融媒體推向縱深發展的戰略清晰了,才能做這件事。一個作品怎樣以多樣的方式,在多個平臺去綻放,我覺得這是把視頻產業做大做強的一個很有益的探索。”
海南島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身處中國對外交流的前沿,開放是其最大的特點。而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就是海南省在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的背景下著力打造的一張“文化名片”。
本屆電影節亮點紛呈,開放成為了主旋律。開放帶來交流,但中外之間的交流不僅體現在獎項的角逐,也體現在彼此的深度對話。第二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專題論壇邀請中外知名電影人共同參與、打造一場總結過往、融入未來的文化盛宴,深入了解國際前沿創作與制作理念,優化產業結構,暢談電影的發展趨勢。
中國電影制片人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鳳麟說:“可能文化有差異,但是電影無國界,我們也要借鑒學習電影大國、電影強國,學他們好的經驗,壯大我們自身的產業,提高我們的電影質量。”
國際著名導演西蒙·韋斯特說:“電影節營造了一種社區整體氛圍,參加電影節,和各界電影人交流常常孕育新電影新合作。”
開放帶來合作,正如導演西蒙·韋斯特所說,新合作越來越多。他的首部華語片《天火》12月2日在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上進行了全球首映,影片講述了一場突如其來的火山爆發,讓美麗的度假勝地天火島瞬間進入“逃生模式”的故事。不僅有高燃、酣爽、刺激的視效場面和動作戲,更注重中國式英雄的大愛、勇氣、力量和希望等豐富的情感表達。
《天火》總出品人、總制片人董文潔說:“我們希望能夠通過這種國際一流的制作講好中國故事,把中國人的情感內核放進國際一流的動作重工業影片外殼里,用全球觀眾能夠欣賞的視聽語言來講故事。”
對于中國影業來講,中外之間交流與合作的實際效果,更多體現在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影片《天火》就是一部探索“中國出品、國際制作”的視效災難動作大片。
董文潔說:“這樣的國際合作可以為中國電影探索出走向國際市場的一套電影生產制作流程、標準和體系,為中國電影產業的國際合作提供一個樣本。”
資深電影人馮偉說:“這樣的標準化的建立,才能夠走到中國整個電影工業化的體系里面,起到更大的作用。”
近年來隨著中國電影的產量、熒幕數量和票房的不斷提高,中外合拍片越來越多,效果也越來越好。2018年中美合拍片《巨齒鯊》在中國內陸、美國同步上映后,就取得了全球票房的成功。而隨著科幻片《流浪地球》進入美國市場,動畫片《羅小黑戰記》進入日本市場,中外影片交集越來越多。
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研究所副研究員支菲娜說:“科幻電影在美國這樣的科幻大國,動畫電影在日本這樣的動畫大國,能夠以民間市場化的方式來運作,并且取得自己的成績,雖然這個成績才剛剛開始,但是說明我們的電影質量在明顯提升。”
越來越多的國際合作為開放的電影市場打開了活力之門,越來越多的資源也被吸引到了這個平臺上。
《小白快跑》是一部以毛絨玩具為主角的動畫電影,講述了玩具小白為了尋找它的朋友和主人,是如何從渺小變得偉大,探討了該如何守護孩子們的童真,給他們一段關于童年最美好的記憶的溫馨故事。
《小白快跑》導演陳家偉說:“白頭葉猴是中國傳統的一種造型,我希望能造一個小玩偶,希望孩子們喜歡這個玩偶,同時也希望逐漸引起他們對環境,對動物保護的理念。”
雖說想法和理念都很好,但《小白快跑》作為原創動畫劇,在類型上并不是很主流,因此拍攝中遇到了困難,拍到一半的作品只能放緩腳步。
陳家偉說:“缺錢,如果是有足夠的資金的話,這個項目會完成得更好,希望得到專家還有一些團體的幫助,能繼續把這個項目做完。”
導演困惑擔心的資金問題,在本屆電影節的創投會上有了陳述的機會,創投會是本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首次設立,目的是為創作者與資方搭建連接的橋梁,著重為當下電影市場輸送全產業鏈的各種資源。因此吸引了來自17個國家及地區的518股電影新生力量參與,實現了懸疑、喜劇、體育、民族等多種題材的全覆蓋。經過幾輪篩選,最終有22個極具商業與類型特色的電影項目入圍。
經過激烈的角逐,影片《羊命》《小白快跑》等5項全新電影計劃與項目獲得組委會大獎,其中《小白快跑》獲得了一百萬的創投獎金。
開放不僅為電影市場打造出了活力,也為相關的產業發展提供了便利。電影節上第二屆國際最佳拍攝景區推介大會,各家景區都在進行推介。
隨著《芳華》、《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少年的你》等影片的熱映,讓其拍攝地云南、甘孜州等景區成了旅游的熱門之選,不少影迷、游客前往這些地點打卡,使旅游和影視文化拍攝功能的文旅項目變得熾手可熱。那么,如何能更好地促進“文化+旅游”的深度交融,就成了本屆國際最佳拍攝景區推介大會探討的關鍵。
開放帶來共贏,本屆電影節還首次開設了市場單元,邀請十多個國家的國家電影委員會進駐海南市場,集中中國影視產業關聯性較高的國際合拍政策、落地拍攝優惠,促進中外影視的協同發展。
與其他電影節不同,本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以文化藝術的方式、電影的視角向世界展現海南作為自由貿易試驗區(島)進一步擴大開放的嶄新格局。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不僅僅是一個發現好電影,激勵電影人的平臺,同時在電影節上也可以看到各種對接:投資者和創作者之間的對接,中外影人之間的對接,中國投資人和外國電影人之間的對接。電影不僅僅是藝術,也是技術,不僅僅要有好的創作,也需要資本的支持,創新開放合作,加強影視文創、器材、版權等多方面的國際交流,才能培育更多優秀的影視作品。而電影節的舉辦也將推動海南建設國際電影島,為海南的開放加入更多的文化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