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帶著甜味;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朱自清《春》
你心中賞花的畫面是這樣的 ↓
而實際上,往往是這樣的 ↓
那春天這么多相似的花兒到底要怎么區分呢?跟著未夫子來看看吧~
它是陶淵明“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良田美景,世外桃源;它也是劉禹錫“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的炎涼世態,冷傲風骨;它更是柳如是 “大抵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氣美人中”的匠心獨具,英氣磊落。
它是葉紹翁眼里“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的繁花似錦,熱鬧喧囂;它也是韋莊筆下“春日游,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的熱烈奔放,不悔決絕;它更是陳與義心中“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的高雅清朗,無盡回憶。
它是楊貴妃“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的深情脈脈,淚眼盈盈;它也是晏丞相“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的朦朧靜好,珠玉清貴;它更是陸放翁“懸知寒食朝陵使,驛路梨花處處開”的盛喜豪情,興國壯志。
它是白居易“小園新種紅櫻樹,閑繞花枝便當游”的閑情逸致,悠然自得;它也是李煜“櫻花落盡階前月,象床愁倚薰籠”的一寸相思,萬點離恨,它更是蘇曼殊“芒鞋破缽無人識,踏過櫻花第幾橋”的茫茫求索,濃濃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