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微博上一組爸爸“漸崩式”輔導作業的視頻火了,引起了很多家長的共鳴。
早在之前,一條關于寫給未來親家的朋友圈火爆網絡,一位媽媽用比較戲謔的方式,寫出了家長們輔導孩子寫作業時的苦惱。
這位媽媽說:“親愛的未來親家你好,我女兒有房有保險會游泳,年滿18會配車,過年隨便去哪家。可以不要彩禮,結婚嫁妝配好,送車送房,包辦酒席,禮金全給孩子。唯一的要求:能不能現在就接走,把作業都輔導一下,誰家的媳婦誰養!”
自從輔導孩子之后,連成語“遠交近攻”也有了新的含義,因為它深刻描繪了家長當時的心情起伏!
“遠交近攻”的本意:出自《戰國策·秦策三》,意思是聯絡距離遠的國家,進攻臨近的國家。這是戰國時秦國采取的一種外交策略,后來也指待人處世的一種手段。
輔導孩子作業的時候,爸媽“漸崩”實在是無可奈何,但是我們萬萬不能讓情緒影響孩子又影響自己。新學期已經來臨,面對孩子寫作業時的“疑難雜癥”,家長們應該如何友好地輔導孩子完成作業?
爸媽,我等下就寫作業!
很多孩子一寫作業就犯“拖延癥”,磨磨蹭蹭的從傍晚拖到睡前。“等一下再寫吧”成了他們的口頭禪,只在臨睡前才會緊鑼密鼓的趕作業。
差點懷疑孩子得了多動癥!
心思全然不在作業上,不是外界的誘惑太多,就是內心的騷動太強烈。不到幾分鐘就要去喝水,完了就得上廁所,手機在旁邊的話還得刷刷抖音、玩玩游戲…
“強迫癥”和“潔癖”發作!配料系統
有些孩子還來不及消化今天剛學的知識,課后作業便做得不順利。答題不規范、書寫不整潔、解題像草稿,更有些孩子過分依賴橡皮擦(涂改液),有點小瑕疵就涂抹、重寫,涂抹、重寫,心思都放在“版面清潔”上……
一起靜下心來看看書
和孩子一起營造一個“學習小天地”。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家長最好不要在孩子身邊頻繁走動,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也不要玩手機或者看電視。跟孩子一起靜下心來看看書,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一起制定學習計劃表
家長和孩子一起制定學習計劃表。根據不同科目,共同制定每天的學習量和家長對作業的驗收標準。讓孩子明確自己的責任,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自律、守時的好習慣。
嚴格要求自己,賞罰分明
制定完學習計劃表,當然還要有獎罰標準。如果孩子完成作業的質量高、效率快,提前完成作業后,孩子可以自行安排當天剩余的時間,做到勞逸結合。如果超時完成或者質量不及格,就要接受“懲罰”:幫媽媽洗碗、給爸爸捶背等等……
無論是“漸崩式”爸爸還是學會“遠交近攻”的媽媽,很多家長都覺得這些問題的背后,全是作業的“鍋”!要是老師給孩子布置的作業少一些、簡單一些,家長們也不用這么痛苦了。
但是也有家長認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就算不輔導孩子做作業,也要監督孩子是否按時按量完成作業,跟孩子之間的矛盾是躲不開的。
所以很多家長跟老師都一致認為——寫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長應該讓孩子獨立完成家庭作業。就是因為 “不敢放手”,才有這么多患上“暴躁癥”的家長。
反觀國產綜藝《考不好,沒關系?》里,明星爸爸們抓耳撓腮,連孩子們平時的考試題目都答不出來,這回輪到孩子們著急了:“你平時總讓我考試不能輸給別人家的孩子,到頭來你怎么可以輸給別人家的爸爸?!”
角色互換后的場面,是不是似曾相識?將心比心,教育孩子其實就是教育自己。輔導孩子作業時,家長們要及時調整自己的狀態,該放手就放手,“漸崩式”情緒一定會離家長們遠去,孩子的學習也一定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