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這是任何一個時代都否認不了的,如果非要說的俗氣一些,不就是吃嘛,當然完全可以。
但是如果我們只是為了填飽肚子,就不會把吃搞的這么五花八門了。大家細心一點會發現我們所謂的這種吃,是一種很深奧的舌尖上的文化。
中國人講究吃,吃的姿勢,吃的時間,吃的位置,吃的對象都值得品味一番。如果大家非說我是在為吃貨開脫,看完這個,也許你會吃的更有品味!
你我,應該都見過很多人的吃相,有的細嚼慢咽,有的風卷殘云,有的溫婉雅致。很多女孩子相親回來都吐出一句話:沖那吃相,也生不出好感來!
這一吃定乾坤的教訓是個多大的啟示,傳統文化就像一位絮絮叨叨的老太太,你看似糟粕,其實寓意深遠。
新年走街串巷,訪親會友,免不了要坐下來吃,如果對這張餐桌毫無顧忌,這吃著吃著可就吃出“事”來了。
如果帶著孩子訪客,吃飯時候孩子翻山越嶺,是不是顯得沒素養?而且很多家長朋友對寶貝寵愛有加,也無拘無束習慣了,但是孩子太不懂事了,是不是也透射著咱們的教育理念呢?
這個新年,可能是某對新人組件新家庭的第一年,新人與家人團聚也有特殊的意義。作為新人的“陌生”的親人,我們是不是也該在餐桌上給新人做個榜樣?圓圓的餐桌,舉手投足之際,不知不覺已經融入了一種“家風”。
兒時,吃飯的時候,總記得要先看看父親的指示,抖著膽子都不敢坐在正位上!可能現在的娃娃們都不知道正位在哪了,就是正對門口的那個座位。
長輩先入座
讓長輩先入坐,基本禮儀。(氣從門進來流向的位置很重要)這種習慣養成之后,終于明白曾經家人為什么那么嚴厲了,職場、會場,一切關于餐桌的文化禮儀都是透視你的一面鏡子!
小時候記得有一次,菜剛上來就開始了我的侵略計劃,接下來可想而知,在客人在場的情況下,父親用眼神狠狠的給了我一巴掌。
長輩先動筷
孩子們天性爛漫,吃完飯把筷子往碗里一插,神龍見首不見尾了。這正是個教育的最佳時機,對孩子不便多說,是不是也應該提點他這樣很不禮貌,客人也會不高興。
筷子別豎著插碗里
筷子別豎著插碗里(對祖宗不敬)。吃完飯要把筷子放下(平放),筷子尖或者手上的刀叉,都不要指向別人。
飯桌是個很神圣的地方,這種吃態在古人眼里是相當重要。也許我們覺得怎么舒服怎么來,吃的才愜意。
但今天的飯桌也是未來社交的場地,當某天你見到一位客戶,一邊吃飯,一邊扭動,吃飯聲勢如雷雨,你會有心思合作嗎?
吃飯的禮貌
會餐時姿式端正,吃飯之間輕拿慢放;會話前,把口里的東西吃完。我們總講口福口福,老祖宗告訴我們“食不言”,吃飯說話,福氣是不是也會外漏呢?
曾經,一些老藝人會帶著徒弟出去做活,吃飯時候,師父吃完后一見徒弟還沒吃完,筷子一般會擱在碗上,主人會很禮貌的加餐。當徒弟也吃好了,師父把筷子往桌上一平放,這就是吃好的預示。
吃完飯后,我們不能橫七豎八的把筷子搭在碗上,做客期間,孩子這樣做是不是也會討主人不喜歡呢?
會餐的過程,免不了要“照顧”別人。但偶爾不注意,可能你會把“客人”照顧的不愉快,尤其新人在場,展示我們的“餐桌”禮儀,也是很必要的。
即使是一家人,我們也慢慢讓孩子養成為別人夾菜舀湯要使用公筷公匙的習慣。
傳統飲食文化,我們不僅要食,還要學會品,當我們能從中“食”出一個禮,再“品”出一個理,我們的人生就有“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