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刑罰是作為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他的發展與變化也是整個中國社會發展與進步的濃縮。總的發展趨勢是以原始的野蠻、落后、殘暴向著文明、慎刑方向發展。
中國古代刑罰有很多,不少是以殘酷著稱的,對人肉體進行摧殘,還有的對人的精神也是一種迫害,典型的就是司馬遷宮刑,從身體和心靈都受到摧殘打擊。還有歷史上死于車裂的最著名的人就是商鞅了,車裂當時是有他自己發明的,但商鞅變法到后期,秦國的舊貴族反對變法,為發泄心頭怨恨,把商鞅車裂處決。
在古代刑罰上,夏代確立了墨、劓、剕、宮、大辟的五刑制度,宋朝創設了一些新的刑罰制度:刺配刑、凌遲刑、折杖法,明清刑罰有新的發展變化,其特點是刑罰更加殘酷化,并大量復活了肉刑,明朝比較盛行的刑罰就是“廷杖”。 廷杖,即是在朝廷上行杖打人,是對朝中的官吏實行的一種懲罰,最早始于東漢明帝,又一說是北周宣帝,在金朝與元朝普遍實施,明代則實施得最著名。
廷杖對肉體傷害很大,輕則皮開肉綻,三個月下不了床,重則可能被打死。廷杖一般是由栗木制成,擊人的一端削成槌狀,且包有鐵皮,鐵皮上還有倒勾,一棒擊下去,行刑人再順勢一扯,尖利的倒勾就會把受刑人身上連皮帶肉撕下一大塊來。
還有廷杖是在光天化日之下脫掉褲子光著屁股打的。看官們小時候被打板子是被父母打的,那是人還小,不懂事,不打了也還沒覺得怎么樣,畢竟小孩子。現在長大了,做官了,知道羞恥了,光著屁股在同僚面前,肯定是難為情呀,自然沒有尊嚴可言了呀,在每次行刑時,其他文武百官怎么好意思直視,看到皮開肉綻,也會觸目驚心的呀。
“士可殺不可辱”,文官自然是信奉圣人之言,也是以此言為踐,受了廷杖就是莫大的恥辱,文人自尊心很大,受不了委屈,寧可被殺頭,也不要受到奇恥大辱。基本上明朝挨過板子的官員,都會選擇回家不干了。
廷杖也被看作是明代中央集權的一種表現形式,也是士大人群體在明代被迫害的縮影。在中國歷史上是很少有的,文人在歷朝歷代都是被優待的,宋太祖專門立法不殺士大夫,并且高薪,對士大夫十分尊重。明朝把廷杖推到極致,或許朱元璋農民出身的緣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