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注意過沒有,無論是炒蘑菇還是做蘑菇湯或者火?涮蘑菇,除了損失蘑菇中的水分外,蘑菇都不會軟碎變形,依然是那個形狀,為什么?
一是因為蘑菇中含有大量的不可溶性膳食纖維,它不能被人體吸收,卻是促進腸道蠕動、調節腸道菌群所離不了的,所起的作用類似益生菌,也是糞便的主要組成部分,這對防治便秘有積極的意義。
二是蘑菇中含有一種稱為甲殼素的物質,這種物質在蝦蟹的殼中含量很高,非常耐高溫,平常炒、煮、蒸的溫度對它不會有任何影響,只有進入胃腸后,才會在甲殼素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不可溶性膳食纖維。
由此可見,蘑菇可以提供大量的不可溶性膳食纖維,在胃腸中停留時間長,非常助于耐饑餓,也不挑烹飪方法,想怎么吃都可以。有人可能會說,難道這就是蘑菇的營養價值所在嗎?
當然不是,上面說到的只是蘑菇而耐煮耐饑餓的一面,實際上蘑菇含有豐富的氨基酸,B族維生素、維生素D以及鈣、鐵、鋅等微量元素,而碳水化合物含量很少,不會增加糖尿病人餐后血糖的總量,反而因大量膳食纖維的存在,可以減慢消化吸收速度,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升高幅度、避免血糖大幅波動。
所以,蘑菇對有糖尿病的人是一種非常友好的食物,每天可以吃2=3兩,而且味道鮮美,烹飪方法多種多樣,一年四季既有新鮮的可吃,又有干貨隨時吃,可作為糖尿病食譜中必備的食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