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醫生天天與您說健康】
有朋友問:糖耐量異常該如何調理?空腹血糖正常,餐后2小時血糖總是偏高。
糖耐量異常是糖尿病發生前的一種血糖異常狀態,積極進行干預可以阻止與延緩進展為糖尿病。那么如何進行干預調理呢?要根據其發生原因入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實效。
首先,來了解一下糖耐量異常的評判標準,即空腹血糖處于3.9-6.1mmol/L范圍內,但餐后2小時血糖超出了4.4-7.8mmol/L的范圍,處于7.8-11.1mmol/L之間,如超出了11.1mmol/L則將被診斷為糖尿病。
其次,來了解一下糖耐量異常發生的原因。血糖是機體進行各種生理活動最基本的能量物質,它主要來源于日常飲食,在機體利用血糖時必須有胰島細胞分泌的胰島素參與。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的多少主要受血糖的高低水平調控,正常情況下在空腹狀態時,胰島細胞只需要分泌少量的胰島素即可滿足機體利用血糖的需要,此時分泌出的胰島素稱為基礎胰島素。
當進餐后大量葡萄被吸收入血,大幅提升的血糖便會刺激胰島細胞加大胰島素的分泌來應對血糖的大幅升高。由此可知,胰島細胞對血糖這種變化的反應能力決定著餐后血糖是否能得到及時利用,決定著餐后血糖處于什么樣的水平。
很顯然,當餐后血糖出現升高時,表明胰島細胞不能及時分泌出足夠的胰島素,為什么呢?因為胰島細胞受到的損傷,類似于我們在帶病工作而使得工作效率大打折扣,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要么是減少工作量,要么是停止工作養好身體,這就是糖耐量異常時應當采取干預措施的基本原則。
具體的做法可以從幾個方面來進行:
一是少吃主食,目的是減少血糖的來源,相當于為胰島細胞減少工作量。其中最主要的是控制好高碳水化合物食物的攝取量,這些食物主要是指三餐中的米面等主食,通常應將全天的主食量控制在4-6兩。
二是足量攝入優質蛋白,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優質蛋白不僅是維持機體各項代謝最主要的物質,也是消化吸收較慢的食物,可以起到耐饑餓減少進食量的作用。通常要求三餐中應有二兩瘦肉、半斤牛奶、一個雞蛋及二兩豆制品。
三是多吃蔬菜,每天不少于500克綠葉蔬菜。蔬菜里幾乎不含碳水化合物,不會增加血糖的來源,但因為含有大量膳食纖維,不但可以減慢消化吸收的速度降低餐后血糖的升高幅度,對維持正常的腸道菌群環境抑制對葡萄糖等的吸收非常有幫助。大量的研究表明:通過改善腸道環境控制血糖將是今后糖尿病防治的新方向。
四是戒除煙酒,煙酒中的多種物質及代謝產物,對全身各個組織器官都會產生不良刺激,尤其是飲酒后代謝產生的乙醛是一種很強的刺激物,可以導致胰島細胞受損而不得不“帶病”工作,長此以往胰島細胞會不斷死亡而導致糖尿病的發生。
此外,多做運動、按時作息等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助于提高機體免疫力,改善機體內環境避免炎性體質對胰島細胞的進一步損傷,有利于保護受損的胰島細胞。
【如果此文幫到了您,點個贊打個賞點擊關注吧,一起學習交流更多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