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醫生天天與您說健康】
有朋友問:我習慣于晚上喝水,晚上睡覺之前至少要喝兩杯水,有人說晚上睡覺前喝水不好,請問晚上睡覺前喝水到底是好是壞?有人說早晨起床先喝杯水有好處,是這樣嗎?
其實這個問題沒有那么復雜,對于已經形成睡前喝水或是晨起喝水習慣的人,繼續喝就可以,關鍵是喝多少?
人的血液中90%以上是水,可想而知如果缺了水,血液就會變得粘稠,流動起來就會緩慢,給脂肪等沉積在血管壁上創造了機會,特別是有心腦血管病的人還可能因此引發意外事件,因此人體每天要保證有足夠的飲水量。
但并不是喝的水越多,血液中的水分就會越多,人體會通過腎臟把多余的水分排出去,比如多喝進去的水只要幾分鐘就會開始逐漸變成尿液,只不過這些尿液會先貯存有膀胱中,只有等膀胱中的尿液體積存到一定量,刺激膀胱排尿反射時才會產生尿意,通常在大量喝水后的半個小時左右就會產生尿意而排尿。
正常情況下,人在夜間睡眠中不需要起夜排尿,偶爾起夜是難免的,但如果起夜超過了2次則提示身體可能出現了問題,尤其是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更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應盡快去醫院請醫生查找原因。
因此,臨睡前喝水后如果不會因頻頻起夜晚對睡眠產生影響,表明喝的水是身體需要范圍內的,不必過于擔心,否則還是少喝或不喝為好,不要因此而影響了睡眠。實際上,如果白天飲水量足夠,臨睡前不必專門喝水,即便是有心腦血管病的人,為減少血液缺水發生血粘稠,喝半杯水就比較合適,喝得過多會變成尿液。
如果沒有這樣的習慣,可以檢點一下自己白天的飲水量夠不是2000毫升左右(包括三餐中的湯水),如果不夠適當地喝點是可以,但不建議臨睡前喝,可以提前1-2小時喝,以便睡覺前能排空小便,避免半夜起夜影響睡眠。
同樣的道理,不少人早晨起床后也常會喝杯水,經過一夜間的睡眠機體不斷產生尿液以及出汗損失的水分,可能會出現血液粘稠的情況,尤其是有心腦血管病的人可能因此而產生意外,及時補充水分是需要的,但同樣如果喝過多的水并不會留在血液中,所以喝多半杯水也即可。
綜上所述,合理安排一天的飲食才是最重要的,一般情況下飲食加喝水有七八杯,身體就不會缺水,不必刻意非要在臨睡前或起床后必須喝水。需要提醒的是:喝水應當分布有一天中進行,切不可等到口渴了才喝。
【如果此文幫到了您,歡迎點擊關注并留言,一起學習了解更多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