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成長·傳遞正能量】
歡迎關注NLP心靈治療師微信號:nlpxinling
自律的起點
缺乏自律的孩子不見得家教不嚴。事實上,他們很多都經常在家中受到嚴重的體罰,偶有小過就遭父母拳打腳踢、抽耳光、鞭打等。但沒有自律作后盾的管教,不具任何意義。
沒有自律作后盾的管教,不具任何意義。
這主要是因為父母本身也不能自律,作孩子守自律的榜樣。
這種父母常說:“照我的話做,不要學我的樣。”他們在子女面前酗灑;在子女面前大打出手;完全不講自制、尊嚴、理性;他們偷懶、背信;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團糟,卻試圖強迫孩子建立秩序的生活。
如果父親三天兩頭毆打母親,那么母親在兒子打妹妹時責打他,又有什么意義呢?要求他控制自己的情緒又有什么用?
小孩子缺乏比較的對象,他們心目中父母就是神,把父母處理事情的手法都視為理所當然。父母有嚴格的自律、自尊,生活得井然有序,孩子就打內心深處相信這是生活的最高準則;父母天天生活漫無目標,做事咨情任性,孩子看在眼中,一樣會視為生活的不二法則。
愛心勝過一切
不過,愛心比角色模范更重要,即使最亂糟的家庭,也可能有真愛存在,并且培養出懂得自律的孩子。反倒是諸如醫生、律師、慈善家等學有專長、業有專精的父母,盡管徒有嚴謹生活的外表,若實質上缺乏愛心,他們教養出來的孩子,說不定比貧窮破碎家庭出身的人,更不把自律放在眼里。
愛心是最重要的元素。我們愛一件東西,就會肯定它的價值,樂于花時間在它身上。試著觀察一個首度擁有自己摩托車的青年,看他花多少時間洗車、為車打蠟、欣賞它、整理它;或觀察一個上了年紀的人如何照顧他的花園:澆水、施肥、修剪、除蟲、接枝、移植……常是無微不至,盡心盡力。
愛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我們會花難以計數的時間欣賞、照顧、陪伴他們。
良好的自律需要時間培養。如果不給孩子時間,就不可能仔細觀察,也無法體會他們用極其微妙的方式表達的求助訊號。甚至在他們顯然需要加強自律訓練的時候,我們還是基于放縱他們比較省事的立場,無視孩子的真實需要。
到了不得不采取行動控制情況的當兒,我們常常是一肚子怨氣,根本不愿意深入了解問題,一味兒用嚴酷的責罰出氣。
良好的自律需要時間培養。
換了肯花時間在孩子身上的父母,問題發生之前,他們就能對癥下藥,用稱贊、鼓勵和責備,巧妙糾正孩子發展的方向,使問題消失于無形。
他們會注意孩子吃蛋糕、做功課、撒謊、或規避問題的方式,他們會仔細地傾聽孩子,這兒收緊一點,那兒放松一點,用小小的申誡、小小的教訓、親吻和擁抱、或不經心地拍一下肩膀,把一切的差錯在擴大之前及時糾正過來。
可以斷言,充滿愛的家庭在教育品質方面,絕對高于缺乏愛的家庭。富于愛心的家長在花時間觀察孩子、衡量孩子需求的同時,常面臨痛苦的抉擇,而且結結實實地陪同孩子一塊承擔痛苦。孩子對這種不可能一無所覺。他們非常清楚地知道,父母正心甘情愿的陪他們吃苦,雖然他們不見得會立刻流露心中的感激之情,但他們會因此學會面對痛苦的真諦。
他們會告訴自己:“如果父母愿意陪我們受苦,痛苦一定不是壞事,我也該承擔起自己的痛苦才對。”這就是自律的起點。
“如果父母愿意陪我受苦,受苦一定不是壞事,我也應該承擔自己的痛苦才對。”這就是自律的起點。
父母在孩子身上投注時間的多少與品質,足以讓孩子明白自己受父母重視的程度。有些根本不愛子女的父母,為了掩飾自己的失敗,會一再機械地告訴孩子自己多么愛他們,多么重視他們,但卻吝于在孩子身上投注心力。
孩子不會長期被蒙蔽。表面上他們或許會假裝相信父母的謊言,牢牢抓住不放,希望自己是被愛的,但潛意識里,他們完全了解父母言行不符代表的是什么。
珍惜你自己
另一方面,真正擁有父母親情的孩子,即使偶爾賭氣抱怨受忽視,潛意識卻明白事實并非如此。自覺的珍惜孩子,自然就會珍惜自己,能夠珍惜的人非常可貴。
自覺的珍惜孩子,自然就會珍惜自己,能夠珍惜的人非常可貴。
“我是個有價值的人”——這種認知是健全心理的要素,也是自律的基礎。它直接源于父母的愛。
這樣的自信必須自幼訓練,成年后再想建設就事倍而功半了。從小沐浴在愛心當中的孩子,即使成年后遭遇種種波折,也因著堅強的自信而不致于滅頂。
珍惜自我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當一個人肯定自我價值時,就會采取一切的措施來照顧自己,而照顧自己也就是自律的真正意義。
當一個人肯定自我價值時,就會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來照顧自己,而照顧自己也就是自律的真正意義。
以前面談到的不逞一時之快為例,如果我們珍惜自己,也就會珍惜時間,充分利用時間。
那位拖延工作進度的財務分析家,她的問題就出在不珍惜時間,否則她不會容許自己把大半天光陰都虛擲在即不快樂又沒有生產力的逃避行為當中。童年時,雖然親生父母并非沒有能力照顧她,但每逢學期假期,父母都花錢送她去“養父母”家寄養。
這件事顯然造成了后遺癥,父母不重視她,不愿意照顧她,使她覺得不值得養成自律的習慣。盡管她聰明能干,自我評價卻很低;她不在乎自己的時間,所以必須從最基本的自律學起。
一個人一旦了解自己時間的價值,就會從新整頓時間表,作最好的運用。幸運的孩子在童年期能享有父母言行一致的愛與照顧,成年后不但建立起堅強的自我價值感,也極具安全感。
所有小孩都有充分的理由害怕被遺棄。大約從六月開始,孩子開始察知自己是獨立的個體,與父母的分離的。這種認知立刻使孩子發現,自己相當無助,必須依賴父母才能生存;被父母拋棄無異宣告死亡。
再怎么粗心的父母,對孩子害怕被拋棄的恐懼心理都有敏銳的直覺。他們會隨時向孩子提出保證:“爸媽永遠不會丟下你”、“爸媽永遠不會忘記你。”如果這些口頭保證有行動配合,到了青春期,孩子的恐懼就會隨時間消失,他們相信這個世界是個安全的地方,隨時能得到保護。
內心充滿安全感的孩子,不會覺得有逞一時之快的必要,因為他知道需求隨時有機會得到滿足,大可以等到最適當的時機。
但很多人未必有這種運氣。有人自幼就接觸到死亡、遺棄、忽視。有些孩子即使未必遭遇這種不幸,也可能得不到父母適時給予愛的保證。
某些父母為了管教上的方便,不惜運用恐嚇的手段。他們殘忍的告訴孩子:“不照我的意思做,我就不會愛你了。你自己想想,你會落的什么下場。”
父母用控制和專制取代了愛心,使孩子對未來懷有超出事實的惶恐,危機感會持續到他們成年以后。他們寧可透支眼前的快樂。在他們眼里,將來太渺茫,太不可靠,將來的承諾即使比現在美好很多倍,也未必會實現。
所以,要培養孩子不逞一時之快的定力,必須提供他們學習自律的榜樣。理想的話,這份“財富”最好來自父母前后一致,真心愛護的態度,這是父母送給子女最好的禮物。
------------------------
每一次轉發都是對人內在的推動,是對正能量的傳播!幸福就是分享!
想學習更多人生規律,敬請關注“NLP心靈治療師”,微信號nlpxinling
點擊右上角 - 分享到朋友圈,讓更多朋友一起成長!
可用以下方法獲得快速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