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想想,這個社會到底怎么了?公交上猥褻婦女,家長持刀捅小學生,父母虐待孩子......這些暴力。
但不管是那一種暴力,都如同陰霾一般,不散。
今天要講的故事,來源電影《悲傷逆流成河》。這部電影講述了校園霸凌,揭露現實中最殘酷的青春。
說起校園霸凌我們大家都不陌生,它就發生在我們身邊,我們身上。
易遙在上中學時,16歲,應該是美好的青春。
每個人的青春期可能都會有美好的回憶,回憶里有至死不渝的朋友,有同心協力的同學,愛自己的家人......
但卻不一定每個人都有個美好的青春期,甚至青春期對他們來說,是恐怖的,殘酷的。
易遙就活在一個殘酷的青春里。
易瑤在所有人的眼里就是賠錢貨。
因為窮,所以卑微,沒有人瞧得起。
易遙的媽媽靠著按摩養活她。
媽媽每天都會囑咐易遙,吃晚飯前,一定不能回家。
因為易瑤的媽媽害怕。怕她的“顧客”盯上女兒。
媽媽老了,沒有了年輕貌美,錢越來越難賺。媽媽會對易遙打罵,鄰居們會對易瑤嘲諷,同學覺得易瑤是一個笑話。
易遙只是默默的接受殘酷的命運和無法挽回的痛苦。
但以為痛苦只是如此。
然而,易遙在覺得不舒服,去了醫院之后,易遙才發現自己錯了。
易遙沉默的大哭,“尖銳濕疣”,聽起來就多么恐怖的字眼,看,母親晦暗的生活,終究影響到了自己。
同學都知道了。
流言成了毀人利器,隨時都會死于流言中,而兇犯就可能是身邊的每一個人。
所有人對易遙都進行刁難。
易遙成為別人口中骯臟、下賤的人。
他們會向易瑤潑臟水;會把垃圾,倒在易瑤的飯碗里。
所有人都嘲弄、隔離著易瑤。
自身的流言,像病毒一樣,到處都是,學校是地獄,全是年少的魔鬼。
易遙被他們傷害的沒有理由,并且不需理由。
易遙解釋,她沒有做過骯臟的事,只是媽媽的“顧客”用了易遙的毛巾。
可誰又相信呢?
那刻,易瑤覺得,只有死亡,才可以結束痛苦。
站在一望無際的大海邊,身后,全是旁觀你尋短見的同學。
他們都在一旁看著易瑤小丑一樣的笑話。
直至你死亡。
這部電影,戳痛了我們的那顆心。
《悲傷逆流成河》并不只是為了揭開痛苦的傷疤,而是讓我們看到青春的殘酷。
其實發現在我們身邊的校園霸凌很多。
你會看到,就因為因為“看不慣”一個人,逼著男孩在廁所被人逼著撿拾糞便吃。
某中學的一個女生,因為長期遭受校園暴力,結果,該女生上吊自殺。
六年級的蘭蘭。僅僅是沒有聽從寢室“老大”的話,她遭同寢室3名女生圍毆,致脾臟破裂被切除。
在充滿美好青春的校園光環下,老師們并不會把孩子的小吵小鬧當回事。
以至于恐慌的小孩,看不到希望;兇暴的少年犯,得不到該有的懲辦。
悲劇就這樣變本加厲的來了。
我為受害者感到難過,但我也為施暴者感到難過。
因為所有的施暴者,可能曾經都是受害者。
為什么這樣說?
在這些校園暴力事件中,我們都會去譴責施暴者的殘忍。
但不知,他們也有可能是受害者,這樣的人更容易成為施暴者。
施暴者會把別人在自己身上施加的惡,發泄到比自己更弱的人身上。
就像丈夫打老婆,老婆就會把氣發泄在孩子的身上。
我們所有的情緒都在尋求被理解,但如果我們在成長過程中的一些痛苦沒有得到他人的理解。那么就可能會讓他人來體會自己曾經體會過的痛苦,讓對方明白。
抵抗校園暴力從學會傾聽、理解孩子的情緒開始。
我們要做的,就是讓我們的孩子,都因愛而生,在我們創造的溫暖下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