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散文:麥收時節

       又是一年麥收時節。

熱辣辣的太陽灼烤著大地,黃燦燦的麥穗壓彎了麥稈,關于小時候收麥子的各種記憶忽然鮮活了起來。印象里,一到麥收時節,割麥子,拾麥子,打麥子,晾麥子,幾乎成了當時生活的全部內容。

有關收麥子的記憶中,最早的不是割麥子而是拾麥子,那時學校里興放麥假。也就是說,除了每年的寒暑假,村里還要放十天左右的麥假,就是讓娃娃們幫著家里收麥子的。小學二年級那年,老師宣布放麥假的同時,要求每天寫一篇日記,記錄麥假生活。

三十年過去了,至今,我依然清晰地記得當時的日記內容。“×年×月×日,星期×,睛。今天一大早,紅蓮、素萍(兒時的玩伴)約我一塊兒去拾麥子。我們三人相跟上來到村外的麥地里,一上午拾了一大捆麥子背回了家。媽媽夸我懂事了。”十天的日記,幾乎是同一個模式,惟一不同的,可能就是日期和星期了。現在想起來,還真讓人忍俊不禁。

當時,雖然只記了短短的三句話,但現在想起來,拾麥子還是很有意思的。以前沒有收割機,都是人工用鐮刀割麥子,經常會有割不干凈的,而且往一堆兒捆麥子的時候,也難免會有掉在地里的麥穗。因此,我們還是很容易就能撿到麥子的,只是頂著個大太陽,要一遍遍地重復彎腰的動作。撿上一會兒,手里捏不下了,就得抽出幾根麥稈,繞著麥穗根部纏幾圈,再擰幾下,將它們扎結實,捆成一把子。邊撿邊扎,還要用隨身帶的麻繩,將先前撿好的麥子一把一把交叉束好,麥穗朝外,麥稈朝內,背著往前走。

在麥田里拾麥子,會不時碰到割麥子、收麥子、拉麥子的人。那時,年幼的我,尚不明白麥子豐收之于莊稼人的意義,只見他們一個個曬得黝黑,汗流浹背,但臉上都洋溢著笑意。所謂豐收的喜悅,我想最生動的詮釋莫過于此吧。

      后來,年齡稍大一點兒,我也加入到割麥子的隊伍中了。那時,父親在一家工廠上班,下了夜班后帶我們姐弟幾個去割麥子。一開始掌握不了要領,經常是左手捊著一把麥子,等右手的鐮刀上去后,不懂得使巧勁兒,半天割不下來,干著急。慢慢地能割下了,但是速度還是上不去,經常是父親一個人割完一壟兒地,我們幾個加起來還沒父親割得多。

有一回,大姐割麥子時不小心把手割破了,左手的大拇指被鐮刀劃了一道深深的口子,頓時血流如注,我急忙陪著她到村里的衛生所里包扎。因為這次意外事件,那幾天,母親干脆叫我們幾個呆在家里干活。

其實,我正兒八經地也沒割過幾次麥子,但是,割麥子的畫面卻永遠留存在我的腦海里。灼熱的太陽下,金黃的麥浪中,曬得通紅的臉龐,草帽、鐮刀、汗水,這一切疊加在一起,使我形成了關于勤勞和奮斗的最樸實的概念,并長久地影響著我。

如果說,割麥子和拾麥子,多多少少還有一點兒辛苦和辛酸的話,那么,關于打麥子的記憶就全是輕松與有趣的了。幾畝地的麥子全收回來,堆放在院子里,堆成高高的麥垛,就等著打麥機能早點排上隊打麥(也就是脫粒)了。

那時,打麥機比較少,有時要排好幾天的隊才能挨上。母親天天守著收音機聽天氣預報,唯恐老天爺會下雨。印象里,我家打麥子老是在夜里。那時,只要看到母親忙著炸油餅,做好吃的,我就知道要打麥子了,我們姐弟幾個高興得像過年似的。

通常是在半夜,打麥機轟隆隆地開進院子來,幫忙的鄰居也來了一大群。院子里的燈泡也臨時換成了大功率的,在暗夜里發出與平日里不同的亮光。我們姐弟幾個負責從麥垛上往打麥機里運麥穗,還有就是往袋子里裝麥子。誰都想到麥垛上去,結果,我一般都能如愿以償。上到高高的麥垛上,將一撲一撲的麥稈接力似地運到打麥機里,再看到麥子一粒一粒飛濺開來,感覺好玩極了,我異常興奮。

等打完麥子,晾曬麥子也是很有講究的,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曬干歸倉,就要抓緊時間找合適的地兒晾曬麥子,一般人家都是在自家院子里和房頂上曬。六月天曬麥子,要格外注意天氣變化,通常是前半天還紅日高照,到后晌就陰云密布,這時要反應迅捷,快速收拾,才能讓辛辛苦苦收回來的麥子免遭雨淋的厄運。

相比割麥子的辛苦,晾曬麥子就沒有那么多值得大書特書的細節了。隨著一袋袋麥子曬干裝進一個個大缸里,整個麥收季節的農活兒才算是真正告一段落。

后來,隨著聯合收割機的普及,收麥子變得異常簡單快捷,幾畝地的麥子,從長在地里的麥穗到曬到家里的麥粒,只需要一會兒的工夫就搞定了。麥收用時短了,帶給人們方便的同時,似乎也帶走了許多如今的人們體驗不到的樂趣。那是一種享受其中的樂趣,一種親近自然的怡情,一種親手收獲的快樂,一種人生獨特的況味。

家里已有好多年不種地了,有關麥收的話題也很少被提及。今天,路過一片麥地,不由地走進地里,仿佛又回到了多年前熱火朝天的麥收時節。眼前的麥地剛被收割機光顧過,被割去的是成熟的麥子,又分明是兒時的記憶,留下的是整整齊齊的麥茬,又分明是日益濃密的鄉思。



END

   作者簡介:辛宇卉,山西省作協會員,守望人間煙火,覓尋歲月清歡,出版有散文集《煙火的味道》。微信:sxxyh9999。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麥收往事|溫習父輩的勞作
故鄉的麥子熟了
記憶深處的麥收時光
那時麥收
麥收時節憶童年
有聲讀物丨麥子熟了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清市| 庄河市| 凉山| 开远市| 镇宁| 延川县| 牡丹江市| 潜山县| 金寨县| 合川市| 图木舒克市| 高密市| 旺苍县| 定西市| 安国市| 奉贤区| 宁津县| 锦州市| 漳州市| 金门县| 汾阳市| 甘南县| 望江县| 阿合奇县| 广昌县| 台前县| 清流县| 靖安县| 阜宁县| 杂多县| 清涧县| 江孜县| 惠水县| 榕江县| 淳安县| 吉木乃县| 乡城县| 合江县| 揭西县| 桐乡市| 马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