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又叫做踏春節,也是中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清明節當天各地有著很多的習俗,飲食。各個地方也有很多的飲食風俗,有些地方吃蒸梨,其實還有一些地方要吃這兩樣東西!
【1】炸馓子
在我國很多地方,清明節都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作為一種油炸食品,香脆優美,但南北方之間也有著差異。北方的馓子大方灑脫,多以小麥面粉制作而成。南方的馓子制作精巧細致,主要以米面為主料,風味各異,下面就為大家推薦北方馓子的制作方法。
準備食材:面粉,食鹽,植物油。
做法
取一個面盆,放入少許食鹽,放入兩勺食物植物油,加入適量的清水,用筷子將食鹽攪拌均勻使其化開,然后放入一斤面粉,用筷子攪拌成面絮。當面粉攪拌至不粘手時,用手將面絮揉成面團,將面團揉成柔軟光滑的面團,然后用小刷子在面團的表面刷上一層植物油,蓋上保鮮膜發醒半個小時左右,半個小時以后將發醒好的面團取出,放在案板上,用搟面杖搟平。
搟面團的時候,要注意面團厚薄均勻,不要搟的太薄,然后將面團用刀切成一厘米左右的長條,然后將長條擺放在盤子中,表面刷上一層植物油,蓋上保鮮膜再次發醒15分鐘左右。發醒好后將長面條取出,放在案板上反復揉壓,搓成圓球。
在盆底抹上少許植物油,然后將圓面條盤成圓盤放入盆中,然后在盤好的粗圓面條上,刷一層植物油,按照這種方法依次把長條揉搓成圓條,然后刷上植物油,放進盆中蓋上保鮮膜再次發醒。
鍋中加入足量的油,油溫燒至6成熱時將發醒好的面條取出,將面條在手上纏7~8圈,然后取一張筷子撐在炸好的面條圈內,用雙手拿住兩頭,輕拉使其拉長,然后放入熱油鍋中,慢慢煎炸。當炸至定型后,用筷子撥動,當兩面炸呈金黃色時,即可撈出,放涼就可以吃了。
【2】青團子
吃青團子也是江南一帶在清明節飲食上的一種風俗習慣,青團子主要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后擠壓出汁,然后用這種汁晾干后配合糯米粉攪拌均勻制作成青團子。團子的餡用糖豆沙制作而成,包餡兒的時候放入一小塊兒糖豬油,然后放入鍋中隔水大火蒸熟。蒸熟的時候,再將團子表面均勻的刷上一層熟菜油,吃起來香甜有味,油而不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