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防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的研究進展
同型半胱氨酸(hornocysteine,Hcy)是1932年由Vincentduvigneaud首次論及,在隨后的幾十年里人們對其進行了不斷深入的研究,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與心腦血管病關系密切,是其發病的重要的獨立危險因子。研究表明,不僅高血壓、冠病、高粘血癥、腦梗塞、阿爾茨海默(ALzheimerDisease,
AD)等心腦血管病患者血漿Hcy水平增高,而且糖尿病,患者的Hcy水平也異常增高。對于高Hcy血癥的防治,目前多采用補充葉酸、維生素B6、維生素B的治療方法,雖然能降低血中Hcy的濃度,但不能改善因高Hcy引起的內皮或血管功能損害
而中醫藥在防治高Hcy方面有獨特的優勢,不僅能降低血中Hcy的濃度,而且能改善高Hcy引起的內皮或血管功能損害,現將近幾年中醫藥防治高Hcy血癥臨床研究進展綜述如下:
二、中醫學對其病因病機的認識
高Hcy血癥的病因病機目前多認為是本虛標實,由虛而發,虛實夾雜。本虛以臟腑虧虛為主,標實以血瘀痰濁為主。血中Hcy水平高能毒性損傷血管內皮,減少內皮釋放血管舒張因子:誘導血管平滑肌細胞cfos、c-myb基因表達,使細胞DNA合成顯著增加;促進血小板活化,增加血小板的反應性和粘附、聚集;增加凝血因子V的活性,降低抗凝和纖溶系統活性,并促進脂質在泡沫細胞中的堆積。因此高Hcy既是病理產物,其本身又是致瘀成痰之病因。張繼東等研究發現冠
心病血清Hcy水平隨年齡增長而升高,年老腎虛則更為顯著,而且血瘀、痰濁患者明顯升高。他認為冠心病是由于腎虛精虧,臟腑經脈失去推動、營養、濡潤、溫煦功能,機體調節和清除HcY能力降低,從而引起血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導致瘀血、痰濁等病理因素的產生和滯留而致病。
孔麗君的觀點與此相似,她指出氣滯、血瘀、痰濁是胸痹中醫病機三要素:冠脈痙攣中醫病機可用
氣滯解釋,血流變學異常近似于中醫之血瘀癥,而冠脈粥樣班塊形成則與痰濁有關。由于高Hcy血癥可以引起血流變學異常甚至血栓形成,也可以導致冠狀動脈粥樣班塊形成冠脈狹窄甚至閉塞。同時她發現痰瘀互阻型冠心病的血漿Hcy水平明顯升高,因此她認為高Hcy血癥與冠心病血瘀、痰濁有密切關系。亦有學者對此有不同的看法,段慧杰等同在臨床觀察中發現,伴有高Hcy血癥的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多為中老年人,且一部分人患有慢性胃炎等疾病,他指出造成Hcy水平升高的原因可能是老年人脾胃虛弱,對食物中的葉酸吸收減少導致的。
二、高Hcy血癥與中醫辨證分型的關系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中Hcy水平與中醫的辨證分型密切相關。張繼東等研究了血清Hcy水平與冠心病中醫證型的關系,結果顯示冠心病患者心血瘀阻、痰濁壅塞兩型的Hcy明顯升高,腎虛血瘀型Hcy水平與前兩型無顯著差異,心氣虛弱型血清Hcy水平較實證、虛實夾雜證為低。他認為血清Hcy可作為
冠心病中醫辨證分型的重要指標之一,高Hcy血癥與冠心病腎虛、血瘀、痰濁有顯著的相關關系。
孔麗君等對血漿Hcy與冠心病辨證分型的相關性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冠心病各型中高Hcy水平僅與痰瘀互阻型相關,指出高Hcy水平與冠心病痰濁有關,Hcy升高可作為冠心病痰證的主要依據,臨床可用化痰法治療高Hcy血癥。嚴卉等對血漿Hcy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嚴重程度與中醫證型的關系做了臨床試驗,結果發現:血漿Hcy水平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支數、病變的嚴重性呈正相關。心血瘀阻型血漿Hcy水平均顯著高于痰濁壅塞、氣陰兩虛兩型。提示Hcy水平在冠心病血瘀證的發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并認為血瘀是導致冠脈粥樣硬化的病理基礎。張繼東等還對血清Hcy與腦梗死嚴重程度及中醫證型關系做了進一步的研究,表明腦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明顯高于正常人,不同神經功能缺損程度之間血清Hcy水平有顯著性差異,且與腦梗死的嚴重程度一致。腦梗死各中醫證型血清Hcy水平比較,中臟腑較中經絡顯著升高,實證高于虛實夾雜證和虛證。從而進一步證實血清Hcy水平與腦梗死嚴重性呈正相關,血瘀痰阻是導致腦梗死的病理基礎。由此可見,目前對Hcy與中醫辨證分型的關系認識基本一致,即高Hcy血癥多與痰濁、血瘀或腎虛證有關。因此Hcy水平是中醫辨證分型的重要指標之一,Hcy測定能為冠心病中醫辨證分型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三、高Hcy血癥的中醫藥治療
近年來,國內外防治高Hcy血癥多采用補充葉酸、維生素B、維生素Bμ的辦法,盡管這個治療方案能夠補充Hcy代謝途徑中酶所需的輔助因子并降低血中Hcy濃度,但卻不能改善由高Hcy血癥引起的動脈硬化及其繼發的心腦血管損害。另一方面,維生素治療僅對因飲食習慣不良而缺乏維生素的患者有效,對遺傳性因素(如酶缺陷)所致的高Hcy血癥的治療效果在臨床上仍有爭議。此外,長期大量服用維生素可導致神經變性等嚴重后果。因此尋求能夠降低血中Hcy水平及其改善其繼發損害的藥物十分必要。目前中醫藥在降低血中Hcy水平及其改善其繼發損害方面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
1、冠心病Hcy血癥的治療
劉貴京等選定中藥山楂,觀察了其對冠心病Hcy血癥的影響。試驗隨機選擇53例確診為高Hcy血癥及高脂血癥的冠心病患者,均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山楂(河北產)每日30g,分三次口服。治療后觀察療效,測量患者血漿Hcy濃度。結果顯示:患者血漿Hcy濃度逐漸降低,同時血漿TC、TG濃度也顯著降低。提示山楂可顯著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漿Hcy水平和TC、TG的濃度。方顯明等采用安心顆粒(由人參,桂枝,瓜蔞,水蛭,茯苓等組成)治療冠心病患者,觀察安心顆粒對冠心病Hcy的干預作用。結果證明安心顆粒有明顯改善Hcy的作用,對冠心病患者高Hcy血癥具有與葉酸、維生素Bp同樣的干預作用,但在改善臨床癥狀和心電圖等方面,療效優于葉酸、維生素Bp且其療效與Hcy降低有關。安輝等運用加減瓜萎薤白半夏湯(瓜萎殼15g,薤白10g,半夏10g,丹參20,山楂10g,砂仁5g,枳實10g,茯苓10g,檀香10g,甘草10g)治療冠心病高Hcy血癥40例。口苦加黃連5g,竹茹10g;倦怠乏力者加黨參,葛根10g;納呆者加雞內金5g,麥芽10g。每日1劑,分三次服用。結果患者血漿Hcy在1周后有明顯下降。結論:加減瓜蔞薤白半夏湯可明顯降低冠心病Hcy水平,從而提高療效,降低死亡率。張繼東等運用益腎活血膠囊治療冠心病高Hcy血癥,觀察了其臨床療效并探討了可能的機制。選擇高Hcy血癥冠心病中醫辨證為腎虛血瘀證的患者30例,在常規西藥治療的基礎上,應用益腎活血膠囊(由枸杞、丹參、生黃芪、黃精、川芎、水蛭、瓜蔞皮,大黃等組成,每粒含生藥0.35g進行治療,并與葉酸、維生素B。治療的對照組相比較。結果顯示:治療組治療后血清Hcy水平明顯降低,血漿AT-皿活性明顯升高,血漿GMP-140和D-D的含量明顯下降,心絞痛總有效率93.34%,治療后各項指標均較治療前有顯著改變。與對照組比較,上述各項指標改變均有顯著差異,治療組優于對照組。提示益腎活血膠囊具有降低血清Hcy水平的作用,并且療效優于目前常用的補充葉酸、維生素療法。
2、高血壓病高Hcy血癥的治療
劉貴京等就山楂對高血壓病患者血漿Hcy含量的影響也做了相應的研究,結果表明;山楂可降低高血壓病患者的血漿Hcy含量,提示山楂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的多方面作用。李浩等研究中成藥降壓膠囊(由川牛膝、懷牛膝、天麻、海藻、川芎、地龍組成)對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血清一氧化氮合酶活性、丙二醛水平及血漿神經肽Y、Hcy濃度的影響。觀察了降壓膠囊對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EISH)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合酶活性(NOS)、丙二醛(MDA)及神經Y(NPY)、血漿Hcy濃度的影響。結果降壓膠囊對臨床中醫證候的影響總有效率90%,治療后能提高NOS活性,降低血清MDA、血漿Hcy及NPY水平。提示降壓膠囊對EISH有較好療效,能提高NOS活性,降低
血清MDA水平,能明顯降低血漿Hcy、NPY濃度。
3、其他疾病高Hcy血癥的治療
蔡晶等運用補腎健脾、養血活血法治療血管性癡呆,方選中成藥康欣膠囊(由女貞子、菟絲子、枸杞子、何首烏、黃精、黃芪、淫羊藿、當歸、丹參、牡丹、菊花、山楂、酸棗仁組成),觀察其
對血管性癡呆患者血漿Hcy和B淀粉樣蛋白(B-amyloid protein,
B-Ap)的影響。結果提示康欣膠囊能顯著降低患者血漿Hcy及B-Ap水平,提高MMSE評分,降低ADL評分,改善中醫證候。她認為康欣膠囊能有效調節血管性癡呆患者血漿Hcy和B-Ap水平,以補腎健脾、養血活血法組成的康欣膠囊是一種有效治療血管性癡呆的中藥制劑。段慧杰等?運用健脾活血湯(白術12g,太子參12g,炒山藥15g,枳殼6g,山楂15g,雞內金12g,丹參15g,紅花12g,赤芍12g,當歸15g)治療36例伴有Hcy血癥的心腦血管患者,有胃熱者加黃連6g、茵陳10g,陰虛者加麥冬15g、玄參15g。
結果顯示健脾活血湯對中醫辨證屬脾胃虛弱的高Hcy血癥有明顯療效。
四、結語
關于中醫學對高Hcy血癥的認識和治療,以上學者的臨床試驗證明了中醫藥防治Hcy血癥具
有其獨特的優勢,且已取得了一定的臨床療效,同時為治療高Hcy血癥相關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但是目前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冠心病中醫辨證分型與血清Hcy水平的關系比較復雜,有待進一步的研究。同時由于中藥的有效成分特別是復方制劑化學成分復雜,各成分之間又存在相互影響,
因此要揭示中醫藥對Hcy降低的作用機理,今后尚有待進一步從細胞、分子、基因水平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