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活動記錄
活動時間:
主持人:鄒文昌
參與:全體教師
活動記錄:趙正平
活動主題:如何讓學生的書寫更加規范
活動目的:通過校本教研活動交流彼此的經驗與想法,共同探討教研主題。
活動重點:交流彼此的實踐心得
一、交流我們的實踐過程
一年級老師(呂淑德):老師的書寫示范非常重要。在教學時提醒學生觀察字的結構,培養學生一次把字寫規范的習慣,不依賴橡皮,盡量不用橡皮。
二年級老師(郭連香):教學生字時,示范完之后讓學生直接去寫,且讓學生進行互評,效果明顯。(展示自己的實踐成果,作業展示,并請教師為學生撰寫評語)
三年級老師(趙永德):在教學時,培養學生注意觀察的好習慣,老師時刻提醒。
四年級老師(張勝先):教師注意自己的書寫習慣,必須認真做好學生的書寫榜樣,身教重于言傳。對學生的書寫教育從思想上入手,“字乃人之臉面,字如其人”,讓其明白寫規范字的重要性。對于學生的書寫姿勢進行強調,好的書寫姿勢是寫好字的關鍵,做好“三個一”,再者教師在教學生字書寫時,注意每個字的起筆、運筆、落筆,讓學生仔細觀察每個字生成過程。
五年級老師(趙正平):作業不宜過多,時間充分才能寫好每個字。讓寫字差的同學照著書寫好的同學的作業去摹寫,有一定幫助。
英語老師(夏艷):讓學生牢記字母,書寫好的同學做示范,老師提醒,在班級展示優秀的作業。
二、在實踐中我們有了新的困惑
1、書寫筆順總是記不住。
2、學生好的行為不能堅持長久?如何讓其自始至終的保持?
3、如何讓學生時刻保持正確的書寫姿勢?如何才能讓學生真正做到“三個一”?
4、如何解決好與快的矛盾?
四、活動總結
教研主任:活動中我們欣慰地看到了老師們都在思考我們該如何讓學生的書寫更加規范,但我們還只是停留在思考階層,因為我們大都談的是我們該怎樣做,我們該做什么,而很少有人談及自己是如何去做的,做的效果如何,活動完了之后,給人一種很空的感覺,說了一大堆,似乎什么也收獲,只因我們的實踐少得可憐,沒有總結出我們的實際做法,沒有得出我們自己的策略。所以教研重在去行動,孔子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就是告訴我們要真正把思與做結合起來,我們才會有真正的提高!在這里我倡儀我們每個老師做學生的好榜樣,從一筆一畫給學生寫好評語開始,寫規范字從我們自己開始!
校本教研活動記錄
活動時間:
活動參與:各科任老師
活動主持:鄒文昌
活動記錄:呂淑德
活動主題:如何提高學生計算的正確率
活動目的:通過教師交流、探討、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真正提高學生計算的正確率。
一、主持人開場白
第一次做這樣的教研主持,請大家給予支持。能夠貢獻自已的智慧,能夠分享自己的經驗,能夠提出寶貴的意見與建議。
“玩小游戲熱身”----認顏色
二、尋找合作伙伴,梳理教研記錄
三、 溫馨提示之請大家站著發言,且發言時間不能超過三分鐘,發言采取循環說的形式。
活動過程:
張維旭:首先加強學生對計算題的理解能力,練習多樣化,糾錯,找原因,引導學生感知記憶,加強筆算,口算練習
趙永德:同桌競賽(A、B同量題,速度競賽),小組競賽,獎勵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學
鄒文昌:在提高學生的計算準確率方面讓學生多審題,多鼓勵學生,寫積極的評語,有進步但不是很理想
王軍宣:與學生達成共識,有錯合作伙伴共擔,無形中合作伙伴在互相監督。有一定的進步。
張維旭:多做練習,強行記憶,課前三分鐘。
劉建佳:結合語文教學,我們是否可以讓學生進行自我反思與總結,我們為什么會做錯,讓學生認識自己的不足不處,從思想上轉變學習態度。
設計一個自我評價表,在無形中自我提醒,自我評價。
四、回頭看看我們的思考與方法,尋找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實際操作的策略
1、“錯一罰倆”(短時間內適用,但要因人而宜)
2、習慣(數的書寫、檢查、審題、觀察等等習慣)
3、多練題(不能為了練而練)
4、熟記常識
5、數學筆記
6、建立個人或班級錯題集
我們倡儀:建立錯題集
五、確定下次教研活動主題“如何做好我們的錯題集?如何能真正的利用我們的錯題集?錯題集應該有哪些方面的設計?
六、教研主任總結
我們一起交流著,分享著,快樂著,進步著。。。。。。每次的教研活動都有我們的收獲,每次教研活動都有我們新的思考,每次教研活動過程中的點點滴滴都見證著我們的成長,希望我們能夠讓自己的教研活動走得更加實在,更加恒久。。。。
校本教研活動記錄
時間:
活動參與:各科任老師
活動主持:鄒文昌
活動記錄:趙正平
內容摘要: 共建有效的課堂教學共分五個方面:
一、尋無效教學癥結
(1)歸納五種無效教學的形式。
(2)歸納的七種失衡。
1、效率層面:教學中向有限的時間要效率。
2、理念方面:舉了一個教育孩子的例子。
3、觀念層面:教師與學生地位失衡。
4、思維層面:教學約位流于形式,而沒有針對學生。
5、策略層面:在控制與開放之間往往難把握。
6、方法層面:
二、對有效教學的理解
有效教學的幾個要素:投入、時間、產出、成績、學習經驗。
三、建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
1.目標的有效性 :目標要明確不能空洞 、 目標要適度 、 目標要適量。
2.教學內容的有效性。教什么永遠比怎么教更重要
3.教學方法的有效性:
(1)要分層次,每次的要求應該不一樣
(2)設置有效的問題
(3)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大多的合作,探究大多流于形式。
(4)課堂上的資源生成
利用現實的條件,課堂上臨時發生的現象,事件作為一種資源。
(5)注重課堂反饋 , 在課堂上的表現并不是課后表現,要對學生進行了解
(6)教師的個人素養
語言準確、生動,言出必踐、評價要有效,不能空洞無針對性。
(7)創設發主,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 教師不能心急,不能強加給學生壓力。
(8)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學結構的有效性練習的有效性,練習要精選,適量,講解要細致。
四、有效課堂教學評價
1.80%的學生達到90%的目標
2.任務定位準備,具體完整,并向學生有所定。
五、學校在有效課堂中的責任。
校本教研活動記錄
時間:
活動參與:各科任老師
活動主持:鄒文昌
活動記錄:趙正平
活動方式:上研究課
活動目的及原因:主要是根據我校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教師不能很好的引導學生說一句完整的話;引導方式方法單一等問題開展的本次研究活動。其主要目的是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或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說一句完整的話,使我們的教師掌握方法,以便在以后的教學中加以嘗試,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活動程序:確定主額——集體備課——上研究課——評價教學一總結
活動過程:
一、產生問題,確立主題
為了優化課堂教學,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說話能力,結合學校的實際,確立了“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說一句完整的話”為本次活動研究的主題。
二、授課教師說課:(略)
三:授課教師反思;
這節課教師讓學生根據教師創設的情境,大膽說話,并且引導學生說出一句完整的話。由于課前我準備的教學具是學生身邊的物品,所以學生說話能聯系實際,說出的每一句話都比較完整,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積極主動,教師只是進行了組織和引導,課堂效果良好,有實效性。我認為是一堂比較成功的課。
四、 針對問題點評交流,
張維旭:教師準備的教學具適合于當地的實際和學生的年齡特點,這樣,學生的思路就圍繞這些教學具,不會跑到其他的方面。教師引導恰當,如:提醒學生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等,從而讓學生說出一句完整的話。
王軍宣:教師能很好的創設情境,并進行比較,讓其他學生知道誰比誰說的更好,這樣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這一教學方法適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
李水亭:教師能很好地把握語文的學科特點,根據白己的實際情祝,從問題入手很好地創設情境,引尋學生說話,給了每個學生說話的機會,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方法獨特,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趙永德:說話教學為以后的語文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打下了一定的基礎,教師注重了詞語的銜接,語序的排列,然后引導學生說一句完整的話,突出語文學科特點。
五、本次活動的收獲:
通過本次活動,我們獲得了如下幾點收獲:
1、在課程改革中,創設情景教學效果比較好,尤其是拿自己身邊的物品當教學具,學生熟悉物品,了解其顏色、形狀、作用,再加上自己的情感 (是否喜愛),就能說出一句完整的話。
2、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生的實際說話能力。適時進行評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校本教研活動記錄
時間:
主持人:鄒文昌
參與:全體教師
活動記錄:趙正平
活動主題:校本教研的研討——如何把握小組交流的時機
活動記錄:
李水亭:小組學習的時機安排是否適宜,對小組學習的效果會產生直接的影響,在實際的教學中,也常常看到小組交流居于形式,課堂熱鬧了,但沒有它的實效性,為此我們把“如何把握小組交流的時機”作為我們的校本教研主題。下面就請講課的教師結合自己的設計,自己的課堂圍繞主題談談自己的體會或是反思。
張維旭:小組學習已是課堂教學中學生重要的學習方式,我在教學《百分數的意義時》設計了兩個小組學習的機會,一是在當學生爭論誰是三分球的投求高手時,讓學生用自己學過的知識去驗證自己的猜測。這時調動了學生合作探究的積極性,我感覺這個合作的時機把握不錯。另一個合作則是教師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合作,沒有激起學生的興趣,感覺效果不太理想。
趙正平:我非常同意冼老師的觀點,當學生現有的基礎知識還不能對自己的猜想做出解釋時設立小組合作非常有必要。李老師第一次把握小組合作的時機比較好,能在交流中解決同學之間的分歧,得到正確的答案。在我教學的這節課中,預設第一個環節時我并沒有設計小組合作,但教學中看到學生自己總結方程的意義時有一定的困難,隨即設計了小組合作,效果不錯。這說明當學生獨立思考遇到困難時,教師要把握小組交流的時機。但我有一個疑問,在我這堂課中的最后一個環節中,我讓學生各自看書中的檢驗方程的方法后再讓學生交流還有沒有必要?
趙永德:檢驗方程的方法并不是很難理解,學生已看了基本上明確了,我認為在交流的必要性不是太大。
徐永東:在我這節課中沒有設立小組合作,教師牽的太多,沒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擔當我教學最后一部分,也就是文章的重點時,學生不能理解了,我應把握時機設立小組合作。
劉建佳:我這節課中沒有設立小組合作,是因為在二年級試講時,小組合作的效果不好,所以在我們班我就沒采用。我有時對小組合作時機的把握有些疑惑,但通過研討也明白了如何把握交流的時機了。
王炯訓:老師們剛才結合自己的課堂談了在什么情況下采用小組交流,我認為談得很好,確實在當學生解決問題多樣化時;當學生用現有的基礎知識還不能對自己的猜想做出解釋時;當學生獨立思考遇到困難時,設立合作很有必要。
郭連香: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理念下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合作學習不能流于形式,要注重它的實效性,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師創設問題情景的難易程度和探究問題的有效性來把握。但剛才有的教師說預設時沒有設計小組合作,我不同意這種做法,因為小組合作是學生探究問題的重要的方式,備課時應該預設,課堂中可根據生成隨機把握,如果預設的問題學生很容易的解決了就沒必要小組交流了,如果課堂中生成了學生不易獨立解決或是答案多種時可隨機設了小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