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煙臺毓璜頂醫院 鄒勇
后備傳承人介紹:
鄒勇,主任中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煙臺毓璜頂醫院中醫中西醫結合科主任。煙臺市名中醫,山東省名中醫,煙臺市學科帶頭人,山東省重點專科中醫心血管科學科帶頭人,山東省中醫藥重點學科腦病科學科帶頭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重點學科中醫老年病科學科帶頭人,全國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人,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山東省中醫藥學會內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中醫藥學會老年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老年病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科專業委員會常委。發表論文50余篇,出版專著7部,獲省市級科技進步獎12項。
(本文原刊載于2014-08第12卷第15期《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
一、闡發五運六氣學說,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顧植山教授是龍砂醫學流派的代表性傳承人之一。顧教授認為[1] [3]:五運六氣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發現,《黃帝內經》整合了太極陰陽,開闔樞和五行學說三大基本理論,根基于中華文明的源頭——黃帝文化。中醫之魂在《黃帝內經》中。
五運六氣是古人在長期的實踐中發現各種事物的運動變化都存在著周期性節律,主要表現為五運周期和六氣周期,五周期和六周期的結合就產生了“五運六氣”。
五運六氣是打開中醫之門的鑰匙。五運六氣學說是中醫學中結合天文、歷法、物候、氣象等多學科知識全面運用陰陽五行和開闔樞理論的最高層次的學說,也是中華文明精華的集成。
1.以五運六氣理論為指導,還中醫理論之原
中醫學的許多重要的法則出在《黃帝內經》的運氣九篇大論[2]。
《黃帝內經》中到處都是五運六氣,需要用五運六氣來重新認識中醫基礎理論的許多原理[2 ] [4] [5]。顧教授通過對五運六氣學說的研究,糾正了目前中醫理論認識的許多誤區,如對中醫“陰陽平衡”、“辨證論治”特色的重新認識等。顧教授認為,天人相應的關鍵是要把握天地陰陽動態節律中的盈虛損益關系,“天不足西北,地不滿東南”和“七損八益”等都是依據開闔樞理論對自然陰陽動態變化盈虛損益的描述。“西北”、“東南”、“七”、“八”等代表的都是時位。“七損八益”是《黃帝內經》順從四時陰陽養生療疾思想的生動體現,關系到養生防病和辨證論治的許多方面。“春夏養陽”就是要陽氣更好地發揮升發的功能,“秋冬養陰”則是要順從自然降、藏的規律,幫助陽氣收藏。“春夏養陽”不等于春夏補陽,“秋冬養陰”不等于“秋冬補陰”,此處的“陰”、“陽”是氣化運動的不同狀態,而不是陰陽兩類物質。
“陰平陽秘”描述的是陰陽的動態,處于陽態時不要太過生發,貴在一個“秘”字,處于陰態時收藏不宜太驟,貴在一個“平”字。“秘”和“平”要求的是一個動態的“穩”,不能倒過來講“陽平陰秘”。現在把“陰平陽秘”詮釋為陰陽平衡,把陰陽關系局限在空間的物質的量的概念,僵化了中醫的思維方式。
顧教授指出《傷寒論》六經病欲解時,反映了三陰三陽與時間的密切關系,《傷寒論》首先是辨三陰三陽六氣病位,在每一“經”下再辨證、脈、時間。張仲景結合病、脈、證、時來討論治則方藥,不能局限為單純的“辨證論治”。現代的“辨證論治”把內涵無窮擴大了。
2.運用五運六氣理論,闡發中醫學對疫病的認識
顧植山教授通過五運六氣理論,探討歷代醫家對疫病的認識,闡發疫病病因,針對SARS發病,討論“伏燥”致病,發掘《素問·遺篇》三虛致疫說,探討疫病發病規律,并從非典的發生論證了“三年化疫”理論的正確性,為重新認識九篇大論提供了確切的依據[6]- [13]。
二、運用五運六氣學說預測疾病
顧植山教授認為[1],自然界的周期性節律有道可循,是可以求知的,如《素問·天元紀大論》言:“至數之機,迫迮以微,其來可見,其往可追”;“知迎知隨,氣可與期”。
早在2003年,顧教授運用五運六氣理論,對SARS疫病是否會重新暴發問題做出了準確的預測。并在《疫病鉤沉》一書中明確指出,“像上半年那樣的大規模流行不會再出現。下半年與春季氣溫相近的是五之氣階段,…完全不具備運氣致疫條件。…我國再次暴發SARS疫病大規模流行的可能性亦微乎其微。”[14]事實證明了顧教授預測的準確性。
2009年3月5日,顧植山教授提交了《2009年需加強對疫情的警惕》的第一次預測預警報告,認為“2009年是疫病多發年”。3月24日提交第二次預測預警報告:“今年發生疫情的可能極大,規模可達中等。”報告分析了2009年疫情與2003年SARS的區別:“疫情的強度應比2003年輕,但在下半年還將延續”。
4月13日做出了第三次預測預警報告,“3月下旬出現手足口病的機率大,4月可達高峰,5月后手足口病可望緩解,…但可能出現甲流。”[2]是五運六氣學說成功運用疫病預測的典型案例。
顧教授后來對2012年手足口病、2013年H7N9疫情都運用五運六氣學說做出了成功的預測預警,并指出了有效的治療、預防方法,為我國傳染病的防治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三、系統闡發開、闔、樞理論
顧植山教授認為“三生萬物”源于自然的開闔運動,可分為開、闔、樞三種狀態,中醫講三陰三陽,來源于“三生萬物”思想[2]。
《素問·陰陽離合論》云:“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廣明,后曰太沖;太沖之地,名曰少陰;少陰之上,名曰太陽;……廣明之下,名曰太陰;太陰之前,名曰陽明;……厥陰之表,名曰少陽。是故三陽離合也,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三陰離合也,太陰為開,厥陰為闔,少陰為樞。”
三陰三陽的開、闔、樞是人體陰陽之氣升降出入的主要依據,關系到中醫基礎理論的方方面面,根據“開、闔、樞”理論,天(陽)氣至西北闔而不足,地(陰)氣至東南闔而不滿,其義顯而易見。開闔樞是人體陰陽之氣升降出入的主要依據,是動態的陰陽,時態的陰陽。強調動態和時態,是中醫陰陽學說的精髓,指導中醫臨床意義重大。
《傷寒論》六經病欲解時,即源于開、闔、樞的時間學說,并可在臨床應用上得以驗證,如“厥陰病欲解時,從丑至卯時;陽明病欲解時,從申至戌上”,分別是厥陰、陽明的時位,在此時位發作的病癥,每可從厥陰、陽明論治而獲效。
四、運用五運六氣學說,指導現代臨床
(一)根據每年運氣特點,制定有效的治療方案
2012年壬辰年系“太陽寒水司天,太陰濕土在泉,中見太角木運,氣化運行先天……”。大部分時間將表現為“陽氣不令”,“民病寒濕”。治療要考慮寒濕因素。實際的氣候特點是春寒深重,分析原因是司天寒水來的過早過強,相火郁而不下,使得“相火郁窒”,“火氣遂抑”。此運氣特點表現在外感病癥上,可見“寒郁于內,相火降而不下,初起即可出現外寒里熱,可考慮用張潔古的九味羌活湯,柴葛解肌湯等。臨床應用,確獲良效。
(二)治療急性傳染病,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2012年,顧植山教授在《對當前手足口病的五運六氣分析》報告中指出:按照中醫學“火者疹之根,疹者火之苗”的認識,手足口病與五運六氣中“火”的因素密切相關。時值2012年二之氣時,主氣少陰君火,客氣陽明燥金,主客不相得。學生李玲,尊師效法,針對手足口病的臨床特點,予柴葛解肌湯、竹葉柳蒡湯化裁,取得了顯著的療效。
早在2008年,顧植山教授從“從手足口病談中醫藥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意義”一文中指出[15]:“中醫藥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必須盡快把中醫藥納入到國家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有關法規中去。建立起一個中西醫配合,能充分體現中醫藥特色和優勢的傳染病防治體系。使我國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為人類的健康事業作出更多的貢獻”。
(三)治雜病
以五運六氣學說為指導,根據三陰三陽,開、闔、樞理論治療各科疑難雜病。
顧植山教授據“厥陰病欲解時,從丑至卯時”,在臨床上,凡癥狀主要出現在丑、寅、卯三時,每用厥陰病主方烏梅丸論治,獲奇效,涉及的病種包括盜汗、失眠、咳嗽、哮喘、泄瀉、頭痛、肺癌等等。
(四)治未病
2009年,“顧植山對當前甲型H1N1 流感疫病防治的幾點建議”認為[16],當年人感染甲型H1N1 流感病,在病機上應以“濕”為重點,提出了中醫治療原則和預防方案。
顧植山教授根據運氣學說理論,每年運用三因司天方、運氣方,用于養生防病,以治未病。“壬辰年運氣保健苓術散”、“運氣保健敷和散”,投入臨床,廣受歡迎。
(五)宣揚普及五運六氣學說,培養學術傳人
2012年,“龍砂醫學流派傳承工作室”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為“第一批全國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工作室著重從學術思想上和文化指導上找相互關系,尋找和總結中醫流派傳承的脈絡和規律[17]。工作室聘請龍砂醫學流派名醫共同組成傳承導師組,后備傳承人則通過雙向選擇,面向全國遴選。
通過舉辦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海內外各種形式的演講,出版專著,承擔各級科研課題,從深度和廣度擴大了五運六氣學說在國內外的影響,有力地推動了各地區中醫藥事業的發展,為五運六氣學說的發揚光大,為中醫藥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顧植山.五運六氣講座之-文化篇.首屆五運六氣學說高級培訓班.2014.1.哈爾濱。
[2]顧植山.五運六氣理論的臨床應用.第二批江蘇省優秀中青年中醫臨床人才研修項目第二期培訓班講義.2013.10.江蘇江陰。
[3] 顧植山. 顧植山:中醫之魂在《黃帝內經》中.中國中醫藥報.2013年9月11日第003版。
[4] 顧植山. 從陰陽五行與五運六氣的關系談五運六氣在中醫理論中的地位.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6(12)6:463-466
[5] 顧植山.“七損八益”僅僅是房中術嗎?.中醫藥文化.2006.2。
[6] 顧植山.歷代醫家對疫病病因的認識.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9)5:648-649。
[7] 顧植山.“三虛致疫”- 中醫學對疫病病因的認識.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9(15)5:350-351。
[8] 顧植山.“浮燥論”-對SARS 病機的五運六氣分析.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5(11):84-85。
[9] 顧植山.從SA R S 看《素問遺篇》對疫病發生規律的認識.中醫文獻雜志.2004,1:30-32
[10] 顧植山. “三年化疫”說非典.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3(9)12:1-3。
[11] 顧植山.從SARS 看五運六氣與疫病的關系.江西中醫學院學報.2003(9)3:13-16
[12] 顧植山.運氣學說對中醫藥辨治SARS的啟示.中華中醫藥雜志.2005(20)5:261-264.
[13] 顧植山.讓中醫五運六氣學說重放光芒. 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06(3)2:137-142。
[14]顧植山.疫病鉤沉.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3.161。
[15] 顧植山.從手足口病談中醫藥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意義. 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08(5)3:285-286。
[16] 顧植山. 顧植山對當前甲型H1N1 流感疫病防治的幾點建議. 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5)3:297-299。
[17]顧植山.全國第五次中醫學術流派交流會論文集.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