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理論依據:《中醫針灸學》、《針灸腧穴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昨天,我給讀者朋友寫了一篇文說,介紹了揉搓大腳趾來健脾、助消化的養生經驗。
這篇文章出來以后,獲得不少讀者的喜愛,覺得這樣的養生辦法簡單又實用,希望我再多介紹一些。
呵呵,這是逼著我翻箱底兒啊。
好吧。既然親愛的讀者朋友喜歡,那我就再多說一點。
我今天說的還是關于我們的腳。這就是“掐腳跟”。我跟你講,你只要把腳跟給掐好了,就相當于掐按你的雙腎,等于給腎做按摩了。
怎么掐呢?我一點一點給你講。
這里頭有兩組穴位,每組穴位有兩個。
第一組穴位,是照海穴和申脈穴。
照海穴,屬于咱們的足少陰腎經,乃是八脈交會穴之一,身份很特殊。它就在足內側,組內踝尖下方的凹陷處。內踝骨最高的地方,你往下摸,有一個窩,就是照海穴。這個穴位能滋補腎陰,清虛熱,寧神志。
申脈穴,屬于咱們的足太陽膀胱經,在足外側部,在外踝直下方的凹陷處。你順著足外踝尖往下摸,有一個凹陷,這就是申脈穴。這個穴位可以寧神定志、疏風通絡。
你發現沒?這個兩個穴位,一個在內踝尖下,一個在外踝尖下,正好對應。一個屬腎經,一個屬膀胱經,腎和膀胱相表里,經氣相通。它們還都有寧神定志的作用。這兩個穴位是不是有些神似啊?
我跟你講,你每天晚上洗腳之后,用兩個手指頭,同時掐按這兩個穴位,兩只腳一起按,對改善睡眠是有好處的。這主要針對腎陰不足、陰虛火旺導致的失眠。這類人啊,腎陰不足,腎氣虧虛,腎水不能上濟心火,于是心火偏亢,人就失眠,表現出來就是在失眠、心煩、多夢的同時,腰膝酸軟、手腳心發熱、耳鳴、潮熱盜汗等等。說白了,就是通過調腎來助睡眠。
這是第一組。還有一組,是太溪穴和昆侖穴。
太溪穴,屬于咱們的足少陰腎經,在足內側,內踝后方,內踝尖和跟腱之間的凹陷處。這個穴位是腎經的原穴、輸穴,是腎經氣血匯聚成大溪之地,經氣很旺的。它能滋補腎陰,對腎陰不足導致的耳鳴、眩暈、腰背疼痛、失眠健忘等有治療意義。
昆侖穴,屬于足太陽膀胱經,在組外踝的后方,外踝尖和跟腱之間的凹陷處。善于舒筋利節、調和氣血、祛風除濕。這個穴位對寒濕之邪侵襲所致的腰背、腿腳、足跟疼痛有治療意義。
你發現沒?這足穴位也是一一對應的。一個在外踝尖和跟腱之間,一個在內踝尖和跟腱之間。都在凹陷里頭。一內一外,遙相呼應,而且一個屬腎經,一個屬膀胱經,互為表里。這也是一對兒穴,你可以在晚上洗腳以后,雙手手指來同時掐按。這樣的好處,就是幫助你改善由于腎精不足、腎氣虧虛導致的腰背、下肢、足跟疼痛。你要知道,腰背、下肢、足跟,這些地方都是腎與膀胱二經經氣循行之處。腎氣不足,這些地方就容易伴隨疼痛、酸軟、乏力。這個時候,咱們來掐按太溪和昆侖,取它們都有的止痛、舒筋、活絡之效,起到調治作用。
但是啊,你得記住,這個掐按是有竅門的。就是說,你在吸氣的時候,用力掐,呼氣的時候,放松。為什么呢?因為吸氣的時候,宗氣向下走,可以補腎。這時候配合穴位按摩,能起到更好的補腎作用。這個呼吸,一定是深呼吸。一掐一松為一遍,每天晚上,每組穴位一百遍。你長期堅持,肯定有好處。
也許你問了,文老師,你這是從哪兒研究的?這也是我師父那輩兒的老派中醫,流傳下來的養生法,學名叫做“吸龍潭”,就是說用這個方法補腎,把腎水吸進來。而這個水里,還養著真龍,所以很金貴。大概就這個意思。
好了,就說這么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