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當我們在茶葉店或者是和茶友一起喝茶時,都能喝到非常好喝的茶品,可一旦自己泡的時候,卻完全不是當初的味道。其實,這個看似簡單的過程是有很多講究的,從選水、煮水、選器、備茶到沖泡,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對茶湯造成影響。下面就帶大家來看看泡茶有哪些小細節!
【1】溫杯潔具不可少
沖泡任何一種茶葉時,都需要先用開水將所有器皿都燙一遍,“溫杯潔具”顧名思義,除了清潔茶具,溫杯也是使茶湯好喝的一個前提。如果直接將茶湯倒進沒有燙過的杯子里,茶湯溫度就會迅速下降,從而影響茶湯的滋味。
【2】水為茶之母
泡一壺好茶離不開一壺好水。好的水可以提茶香、澤茶色、引茶味。陸羽在《茶經》中提到:“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意思是說,泡茶的時候,使用山泉水最好,其次為江水,最后為井水。
【3】水溫是關鍵
水溫是首當其沖的泡茶關鍵,可以說每種茶都有適合它的溫度,用高于90℃的水沖泡綠茶,茶湯的活力就會降低且容易燙壞茶葉;沖泡鐵觀音要用沸水,否則香氣不揚,陽剛的風格也表現不出來;紅茶則要用85℃至90℃的水沖泡,以保持香甜的口感,過高容易燙壞茶葉。
【4】沖泡時間有講究
沖泡時間對茶湯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但很多細節的地方常常容易忽略。雖然隨著沖泡次數的增加,沖泡所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但第二泡要比第一泡的時間短些,因為第一泡只是醒茶,茶葉經過第一泡的浸潤之后,第二泡的內含物質析出速度要比第一次快,所以要縮短一些時間。
【5】水線的影響力
“水線”即注水方式。水線的高低、快慢、疾緩、走勢、粗細都會影響茶湯的口感,一般來說:香靠沖,湯靠吊。意思就是如果希望讓茶湯高香,我們就快水猛沖,讓茶葉在容器中翻騰激蕩,充分和水摩擦;如果希望讓茶湯綿密柔軟,就讓水流在一個點上穩定而緩慢地注入泡茶器皿。
聲明: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立即刪除。歡迎關注,一起學習成長,有關于本文你的觀點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