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癡呆又名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45歲以后,年齡每增加5歲,患病的風險增加一倍。
到2012年為止,全球已有3600萬人患有老年癡呆。
表現一,反應遲鈍
老年癡呆的非常明顯的一個表現就是在平時經常會有思想遲鈍的這種現象發生,
經常性的會出現無法進行思考的這種情況,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夠反應過來一件事。
若發現自己在某一階段已經出現了明顯的思想遲鈍的癥狀,建議去醫院進行一次檢查。
表現二,方向感缺失
一旦患上老年癡呆,就會發現自己忘記方向和辨別不了方向。
經常性的出現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去哪里,應該怎么走等情況。
即使在家里還會迷路,如果這類情況出現多次,千萬不要大意放過。
表現三、口味的變化
口味上的極大變化,特別是突然喜歡吃甜食,是癡呆癥的另一個早期現象。
有些癡呆癥患者甚至喜歡吃過期或腐敗的食物。
因為腦部控制味蕾和食欲的部分發生了病變。
所以,如突發以前自己很討厭的食物,最近卻喜歡吃,或是不明原因愛吃一種味道食物。
尤其是老年人,此時要提高警惕。
表現四,情緒波動起伏大
老人出現抑郁,焦慮,心情低落等癥狀時,有可能就是患上了老年癡呆癥。
對任何事物都提不起興趣,對生活充滿敵意,甚至一會開心,一會煩躁。
也常常因為一下小事,打發脾氣等,這時家人們就要多留意了。
多去戶外走走,進行一些戶外運動,去放松心情,減緩壓力。
表現五、說話不太靈活
起初會在說話的時候出現大腦空白,不能與人正常的交流,通過。
在說話的時候,經常都是斷斷續續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會比較差。
嚴重的老年癡呆的患者,甚至會出現完全的喪失語言功能等。
1、性格孤僻的人
喪偶、獨居、情緒抑郁者是老年癡呆的高危人群。
這些老年人與外界交流少,長期處于孤獨、寂寞狀態,老年癡呆的發病率會增高。
2、有家族史
老年癡呆癥具有家族聚集性,至少有一個一級親屬為癡呆者。患老年癡呆癥風險為無家族史的老人的3.5倍。
3、不愛思考的人
我們認為如果經常用腦,腦部會持續在一個較為活躍的狀態,在這個狀態下,腦部就不容易萎縮。
不愛思考的人而言,平時就不是特別喜歡思考問題,用腦的情況會比較小
就容易導致腦部不經常用而退化,也就更加容易得老年癡呆。
4.、有三高疾病的人
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這類人的疾病容易引起大腦供血不足的現象。
三高患者血液粘稠,容易出現血管堵塞,損害腦細胞、腦組織。
因此此類患者更容易患老年癡呆癥。
1、飲食上
人的老化、免疫力下降,以致癡呆癥的發生都可能因自由基的作祟而致。
所以平時可以多食用抗氧化營養物,主要包含維生素以及胡蘿卜素,可預防老年癡呆。
日常補充充足的α-亞麻酸也同樣可以預防和緩解老年癡呆,α-亞麻酸被視為ω-3系列脂肪酸母體,ω-3脂肪酸在人腦細胞的含量極高。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腦的柔軟性,抑制腦的老化。
紫蘇仁油是含α-亞麻酸最多的植物油,可每天食用5ml,對預防老年癡呆以及老年人心腦血管病都有幫助。
同時可有效的降血壓,降血脂,預防動脈硬化,提升腦細胞的活力等。
其中含有DHA,這是一種被稱作“人體腦黃金”的物質,是一種可以促進人體大腦發育的營養成分。
2、運動上
每天堅持身體運動,提升免疫力,促進代謝。
此外,也不要忽視腦部的運動,要積極用腦,預防腦力衰退,
讓腦子動起來,多思考問題讓腦神經處于持續工作的狀態。
所以老年人經常出去下下棋,打打牌,經常跟年輕人學些新鮮事物,都是很不錯的方法。
3、心理上
由于老年癡呆是精神系統的病癥,所以預防老年癡呆的關鍵是避免各種負性的心理刺激。
而樂觀是負面情緒的“天敵”,所以對付各種心理及精神刺激。
應采取“想得開”的寬達平靜的心態,學會心理的自我控制和調節。
4、生活上
生活上,多與人交流,溝通,多社交有助于改善認知能力。
多與朋友外出進餐或參加體育活動、旅行、聚會、聽音樂會、社區志愿活動,都有助于改善記憶和思維能力。
再者,就是家人們要多陪伴,關注來年人的生活,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