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又叫腦梗死、腦梗塞,是腦卒中常見的一種,醫學上稱為“缺血性腦卒中”。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每6人中就有1人可能罹患腦梗,每6秒鐘就有1人死于腦梗。
因其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復發率、高致殘率,被稱為“健康殺手”。
1、持續性的頭痛
在發生腦梗前,大部分的患者都會有持續性頭痛的癥狀,并且一般還伴有惡心,嘔吐等表現,臨床上認為一般出現這種這種癥狀大多屬于出血性腦梗塞
嚴重的患者會表現為天旋地轉、無法正常站立,嚴重者會反復性的頭暈,這一般是缺血性腦梗導致的。
2、單側肢體不聽使喚
肢體不聽使喚,手勁兒減小、不能穩定抓住東西,甚至出現麻木感,或腿腳變得不靈活,走路拖拉等,最好不要輕視,可能是腦梗的前兆。
其原因多是大腦血液供應不足,影響了大腦調節肢體活動的功能。
尤其是單側肢體不好使的人,更應該提高警惕。
3,眼前一過性發黑
老年人平時身體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不適,一旦出現了眼前突然發黑,模糊,看不清物體,在一個小時或者是更短時間內恢復了,大多數人都不會在意。
但其實這是腦梗發生前的信號之一,由于腦血流減少引起的視網膜中央或分支動脈阻塞的結果。
1、大量飲酒
長期大量飲酒,會使酒精攝入過多,身體無法代謝掉,會增加肝臟的負擔,同時會使血壓升高,促使交感神經興奮,心臟輸出量增加,易引發心律失常。
酒精還會促使血小板聚集、血流凝固,導致血液粘稠度增高,從而減少腦部血液流量,增加腦梗的發生危險。
2,高油脂飲食的人
油脂攝入過多,會囤積在體內,使血管中“壞膽固醇”增多,容易聚集在動脈血管壁上,促使動脈粥樣硬化發生,增加血栓的形成,誘發血管堵塞。
若斑塊脫落,隨血液流動,進入小血管中,容易誘發血管堵塞,使血管缺血、缺氧,誘發血管病。
3、熬夜打游戲
熬夜會打亂人體生物鐘,導致體內過多分泌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加重心血管的負擔。
同時,長期熬夜通宵,工作壓力過大的人還會可能導致猝死或者是中風。
或是在加班工作,熬夜打游戲的時候,大腦處于高度集中的狀態,這樣很容易因為用腦過度引起腦中風。
1、補充多一點
心腦血管患者適當的補充α-亞麻酸,研究發現,人體缺乏α-亞麻酸與心腦血管疾病有直接的關系。
α-亞麻酸是細胞膜構成的主要組成部分,在體內參與脂肪代謝,糖代謝等,經常食用還有助于清除血液垃圾,增強血管彈性,能預防心梗、腦梗等心腦血管疾病,
并且有降低血脂。增加攝入α-亞麻酸,可以顯著地改變血脂狀態,減少血液垃圾在血液及血管壁上的殘留,起到平衡脂肪酸攝入,預防慢性疾病的作用。
日常紫蘇仁油、橄欖油、核桃油等均含有α-亞麻酸,但是其中含α-亞麻酸最高的是紫蘇仁油,含量高達67%左右,是目前所知的α-亞麻酸含量最高的食物,每天補充5ml就可滿足人體需求。
2、動作慢一點
高血壓,是誘發腦梗的重要因素,一旦確診為高血壓,在生活中動作就要慢下來。
不能擅自增減降壓藥以外,在早起后,還要注意慢起床。
早上是高血壓的高峰期,一旦血壓升高,也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危險的發生。
起床時,要注意,慢一點,切莫起床過猛,適當的做一些舒緩的運動,給身體一個緩沖的時間。
3、排便勤一點
保證每天能順利排便,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同時,勤排便也是維持健康的關鍵,腸道是人體糖,脂肪消化的主要臟器。
中老年人,受便秘的困擾。這類人在排便時,最好不要太用力,避免腹壓升高,引起血壓升高。
日常還可用手揉腹小肚子,促進腸道蠕動,利于糞便排出。
或是多食用一些含有膳食纖維的食物,可有效的促進排便,有利于腸道的健康。
4、衣服穿一點
隨著氣溫的降低,也是中老年人比較擔心的問題。
研究發現,冬季血壓平均比夏季高12/6 毫米汞柱;氣溫每下降1℃,收縮壓上升1.3 毫米汞柱,舒張壓上升0.6 毫米汞柱。
尤其是氣溫驟降時,要及時添加衣服,配帶手套。
但注意衣服別太緊,尤其是領口、襪口、鞋子等處,不宜過緊,薄厚與松緊程度適中,有一定透氣性即可。
5、睡眠深一點
研究發現,相比每晚睡眠7~8小時的人群,每晚睡眠不足6小時的中老年人發生腦梗塞的危險會高出4倍。
如果長期睡眠不足,就會刺激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以至于升高血壓,加大血管應激狀態,致使腦梗死等情況出現。
建議平時在晚上10點前上床,保證每天6-7小時的睡眠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