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的走廊里傳出一聲又一聲的痛哭聲。
像是一個媽媽:“孩子你這是想要媽媽的命啊,你要我怎么活啊”。
據了解,就在剛剛一位23歲的男孩,因此突發心梗離世了。
為什么這么年輕患上心梗?到底是什么原因?
今年23歲的小冰(化名),正在讀大學,從小小冰家里管的很嚴,這上了大學,沒人管了,課程也少,小冰就放肆了。
就在不久前,是什么游戲的賽季,所以小冰和同學們整天都在打游戲。
已經連續包宿,通宵了一周了,有的時候也不去上課。
而且小冰也學會了吸煙,困的時候是一根接一根的吸煙,給自己提提神。
這天如往常一樣,幾個同學大早上的剛從網吧出來,正是冬季,凍天凍地的。
小冰是剛走出門口,扶著門說:“我不行了,直接就暈倒在地”。
同學們也是嚇的夠嗆,誰也不會心跳復蘇啊,網吧的老板直接撥打120急救。
在醫院檢查后,小冰被診斷為心梗,可是經過3小時的搶救,小冰沒有搶救回來。
小冰的媽媽,接到通知的時候,直接是暈了過去。
室友都害怕,不同的追問醫生,怎么突然就心梗了?
1、抽煙
吸煙人群可增加7倍的心梗風險。
尼古丁作為香煙中主要的成癮成分之一,可引起人體多種心血管系統。
如動脈粥樣硬化,而心梗之所以發生,就是因為動脈粥樣板塊發生破裂。
2、熬夜
不適當休息,經常熬夜等,會增加心臟負擔,最后因過度勞累而停歇。
尤其是小冰是連續熬夜,再加上大量的吸煙,突發心肌梗死。
1、少吃的太咸
研究證實,食鹽攝入過多,會導致高血壓、心臟病的發病率升高。
鹽中的鈉離子過多被吸收進入血液后,會引起水鈉潴留,導致血容量增加,血壓上升,同時會引起血管平滑肌細胞水腫,血管腔變窄,從而引起血壓上升。
2、少吃的太涼
心臟也怕“涼”。中醫認為:心臟有主血的功能,若涼的食物進入胃里會刺激胃部毛細血管收縮,也會影響到心臟。
這也是為什么有些人吃完冰涼的食物后出現心臟前區疼痛,尤其是患有心臟病的人。
3、少吃的太油
過多攝入反式脂肪酸可使血液膽固醇增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主要來源是部分氫化處理的植物油。在蛋糕、餅干、速凍比薩餅、薯條、爆米花等食品中使用比較普遍。
研究發現,反式脂肪酸會增加體內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量,而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
1、及時搶救
此時,要這樣做:
患者側臥休息,保持情緒穩定,盡量除去上身衣服,取下假牙、飾品等。
如果,患者已經喪失意識、呼吸、心臟驟停,那么,要立刻進行心肺復蘇。
有效的心肺復蘇這樣做:
手掌根部,放在兩乳頭連線中點,另一手掌,放在此手背上,兩手平行重疊且手指交叉互握稍抬起,使手指脫離胸壁,兩臂垂直,用身體重量向下壓。
最少下壓5厘米或使胸部下陷1/3。
按壓頻率,至少是100/分鐘,按壓30次后,進行口對口吹氣。
一手壓前額,一手提下頜,搶救者嘴唇包住患者嘴唇,連續吹氣兩次。
如此周而復始。
2、補充養心營養
補充omega-3脂肪酸
心臟偏愛omega-3脂肪酸,大量實驗證明,飲食中omega-3脂肪酸攝入過少、omega-6攝入脂肪酸過多,兩者失衡是誘發、心血管病等慢性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α-亞麻酸是細胞膜構成的主要組成部分,在體內參與脂肪代謝,糖代謝等,經常食用還有助于清除血液垃圾,增強血管彈性,能預防心梗、腦梗等心腦血管疾病,還能降低血脂。
研究表明,秋蘇籽油是目前世界上所知Ω-3不飽和脂肪酸最高的食物,Ω-3(α-亞麻酸)的含量可以達到65%以上,是橄欖油中Ω-3含量的80倍,是核桃油中歐米伽3含量的6倍。
α-亞麻酸和酸奶中的蛋白質,結合后形成一種易被人體吸收的“水溶性的脂蛋白”,幫助清除血管垃圾,加速脂質轉運和排泄,以及調節脂肪代謝。
3、常按穴位
極泉穴:位于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
極泉穴,是心經的首穴,主血脈、主神志。
有養心安神,理氣活血,治療胸悶氣短,心煩意亂等作用。
多按摩此穴,可疏通經絡,增加淋巴代謝,預防心絞痛、冠心病、心悸、心痛等。
4、管理情緒,少激動
保護心臟,一定要注意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生氣、抑郁,大喜大悲等情緒,都會加重心臟負擔,誘發心臟疾病。
穩定的情緒,有利于心臟健康。
一旦,情緒過于激動,起伏較大,十分容易誘發急性心梗,甚至猝死。
所以,要管理好情緒,保持穩定平和的情緒,十分重要。
5、久坐少一點
長時間的久坐不動,會減少下肢血液流動,增加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一旦血栓脫落成斑塊,隨著血液流動到心臟,就會造成心梗,引起死亡。
所以,平時不要太懶惰,再忙也要適當的起身運動,多散散步、多走動走動。
散步可以使心肌收縮力增強,外周血管擴張,具有增強心功能,預防冠心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