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有人認為,寫文獻綜述其實就是找到一段話直接進行復制粘貼,其實并非如此,這樣做雖然能增添字數,但查重率也會上去,而且這種生搬硬套的做法也會使文章讀起來晦澀無味。
那么應該如何撰寫文獻綜述才會增添文章的魅力呢?大家可以借鑒以下四點:
1、圍繞研究主題思考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內容。
在研究一個問題時,要思考研究它的哪些方面,即將一個問題具體化為多個相關的問題,這樣可以使研究更全面,也有助于抓住問題的主要矛盾,從而做有針對性的研究。以腫瘤耐藥為例,研究腫瘤耐藥,就要研究什么是腫瘤?有什么特征?為什么會耐藥?會承受多大的藥量等等。也就是說,研究一定要細致,這樣也為呈現詳實的文獻材料奠定基礎。
2、結合研究對象檢索相關主題的研究內容。
在對研究主題進行操作化后,要結合研究對象確定研究的范圍,并明確要研究的方面,以此為基礎檢索相關的文獻資料。仍以腫瘤耐藥為例,在檢索腫瘤耐藥的相關研究前,要明確是哪個群體,如果是中年男性,那么就需要明確中年男性腫瘤的特點、耐藥性、用藥量及具體治療方法等,針對這些方面開展研究都可以檢索到詳實的文獻資料。此外,選取相關的文獻資料要根據一定的標準,首選是知名度高的專家學者所寫的專著;其次可以選擇國內外知名度高的期刊,如《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Cancer》等,選擇這些素材能夠增強引文的可信度與說服力。
3、通讀需要借鑒的內容并進行歸納與總結。
在檢索到相關文獻后,不是直接將檢索的文章進行復制粘貼,而且也不能直接照搬,這是因為很多文獻資料都是經過作者思考消化后遵循文章內在邏輯將檢索內容變為自己的語言并進行撰寫,如果直接照搬會顯得很突兀,有些“水土不服”的味道。這就需要對借鑒的內容進行通讀,在熟悉后進行概括與歸納,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樣就可以將借鑒的內容內化,文章也會變得更有深度。
4、根據前后文聯系與邏輯組織語言并撰寫。
在進行論文寫作時,文章內部的邏輯性要特別注意,如果忽視內在邏輯只追求表面,如字數與華麗的語言等,就會使文章內部四分五裂,讀起來十分別扭,且文章整體效果不佳。因此,在將借鑒的內容內化后,一定要遵循前后文聯系組織語言,并適當調整文字順序,使其適應文章的框架與邏輯,這樣字與字、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銜接會緊密,文章整體與節奏感會更好,這對于讀者來說是一種享受。
要寫好文獻綜述其實也不是一件易事,唯有多思、多看、多練、多總結,加之時間的洗禮,才會有所提高,有所收獲,科研寫作能力也會得到顯著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