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了30年,《龍貓》才在中國公映。
我第一次看《龍貓》DVD時,已經(jīng)30歲了,那時的動畫行業(yè),早就開始流行像《玩具總動員》那樣的高科技3D技術(shù)。
而《龍貓》,用“原始”的手繪動畫,講述小月小梅兩姐妹的鄉(xiāng)村生活里,遇見幻想出來的“妖怪“龍貓的故事,相當守舊,也相當冒險。
奇怪的是,盡管這部影片節(jié)奏溫吞,故事平淡,卻30年不衰,時間成了它最好的朋友,造就了一部動畫片中的經(jīng)典。
因為,《龍貓》是一個具有魔法的時空隧道:
沿著巨大濃郁的樹木,走過野花爛漫的田野,跟著搖搖擺擺的小龍貓,偷偷地回到美好的自然,回到純真的童年。騰龍娛樂平臺
那是個遠離都市生活的世界,又是個似曾經(jīng)歷、心生向往的家園。
大自然就是人類的家園,童年是人一生中和自然心意最相通的時期,唯有童年,才有如此的奇思妙想,也有這樣的希冀和信仰。不管是龍貓還是仙子,不管是妖怪還是精靈,在孩子心目中都是真實的存在。萬和城娛樂
我們大多數(shù)人,其實都渴望回歸自然,渴望回歸純真的年代。
妖怪已經(jīng)夠氣人了,還加上墳墓,想氣死我啊
很多朋友喜歡《龍貓》。
但又有多少人知道,能看到《龍貓》這部作品,其實是一種偶然,也是一種幸運,因為《龍貓》的誕生,一點兒也不順利。
1988年,《龍貓》在日本首次上映,而上映10年前,宮崎駿就開始醞釀這個關(guān)于“林中妖怪“的故事。他的合作伙伴鈴木敏夫聽到這個創(chuàng)意,立馬叫好并寫出企劃書,卻遭到吉卜力負責人的駁回,理由是:
昭和三十年代的妖怪故事根本不會有人想看,那個時代只給人留下貧苦的印象。
鈴木敏夫想了另外一招,就是再同時企劃另一部動畫,用來分攤《龍貓》的風險。
搞笑的是,那另一部作品,是聽起來更沒吸引力的《螢火蟲之墓》,這其中也有宮崎駿的搭檔——制作的另一個核心高畑勛的主意。
不出意料,這個“餿主意“不但被拒了,還招來了一頓劈頭蓋臉的臭罵:
“妖怪已經(jīng)夠氣人了,還加上墳墓,想氣死我啊。”
不過幸運的是,《螢火蟲之墓》這本書的出版社支持把書改編成動畫,并且愿意承擔電影投資。
于是,買一送一,蘿卜搭青菜,《龍貓》才得以從理想變成現(xiàn)實。
宮崎駿是一個活在理想中的人,他有這樣的信仰:
我堅信,在這種為了賺錢可以毫無保留出賣自己個性和靈魂的環(huán)境中更應該知難而進,并且我也是這么要求自己的。畢竟電影是一項值得奮斗終生的事業(yè)。孩子的童真也許是現(xiàn)代社會最后一片圣土,難倒我們不應該為他們制作認真負責的電影嗎?
而他的合作伙伴鈴木敏夫也是一個講情懷的人,他天真地對吉卜力投資人說:
希望不要以一部影片的成敗論英雄,要放眼之后的10年。
于是,他又遭到一頓痛批:
“笨蛋!只要有一部賣不動就解散!”
奇怪的是,盡管聽起來“妖怪”和“墳墓“都喪透了,沒啥商業(yè)價值和吸引觀眾的潛力,但是最終《龍貓》和《螢火蟲之墓》都交出了不錯的票房成績單。
尤其是《龍貓》,成了吉卜力最賺錢的作品。
鈴木敏夫卻說,實際上,我們是以”不賺錢也沒關(guān)系“的心態(tài)做的《龍貓》。
當然,這世上也有很多公司,創(chuàng)始人滿懷理想地開始時,也是聲稱“不賺錢也沒關(guān)系的”,但最終100個里面95個都倒閉了,只有3個還在苦苦支撐,只有1-2個是賺錢的。
一個公司可以抱有“不賺錢也沒關(guān)系”的初心,但是到最后,“不賺錢太有關(guān)系了”,因為老不賺錢公司會死掉。
《龍貓》從“不賺錢也沒關(guān)系”到最賺錢的作品,除了事業(yè)成功所不可缺的才華和努力,這中間宮崎駿和高畑勛還做了什么?
簡單才是美,純真最打動人
第一條就是:簡單純真,飽含真情。
《龍貓》是吉卜力動畫里最簡單、最童趣的一部,雖然沒有武器、沒有戰(zhàn)爭、沒有任何刺激的節(jié)奏場面,甚至連故事情節(jié)都不突出,更像是一首脈脈溫情,舒緩悠長的散文詩,卻證明了“簡單是美的”,“越簡單越有效”。
因為人性的深處,就是喜歡簡單,向往純真,會被天真的童趣打動,會享受平淡家庭生活中的溫馨,也會對美好的大自然心生熱愛和感恩。
“我也沒想太多太難,只是覺得我們從小生長在日本,因此很想對自然說,雖然我們做了許多過分的事情,但是承蒙您照顧了,這是一種愛的呼喊,我想借由那片森林來表達這種感覺。”——宮崎駿
宮崎駿被評價為“他創(chuàng)作的動畫人物有一種令人望而生畏的現(xiàn)實感”,但這并不是因為他作為傍觀者的對這些人物的冷靜觀察,而是,他總是把自己當成故事的一部分,用故事任務的思考方式去想問題去說話,與故事人物同悲同喜。這樣,故事的每個人都有復雜的人性,具有真實的情感,也更容易打動人心。
在宮崎駿和高畑勛看來,動畫片不能脫離現(xiàn)實,“就算是編造出來的虛構(gòu)世界,總要有些東西能和現(xiàn)實聯(lián)結(jié)。“
在這個意義上,宮崎駿其實很反感以迪士尼為代表的,以娛樂和刺激為目的的類型化電影。
他說:“我認為通俗作品,即使是淺顯的,也必須是充滿真情的。它的門檻很低、很廣,誰都可以進來,可是出口必須很高,而且是凈化過的,決不能是貧乏的替身。我不喜歡迪士尼的作品。它的入口和出口,無論在高度和廣度上都沒有變化,我認為這是對觀眾的蔑視。“
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我們彼此不尊重
第二條:對別人對自己都高標準嚴要求。
在《風之谷》電影中,高畑勛出任制片,宮崎駿擔任導演。電影上映后,在采訪中,高畑勛對宮崎駿的評價出人意料得苛刻,他說:
從制作人的角度我可以給宮崎駿100分,但是從朋友的角度只能給30分,因為在從未來的角度反映現(xiàn)代社會,宮崎駿做得并不好。
宮崎駿雖然聽到批評有點懊惱,但是他對于高畑勛非常敬佩,又有點畏懼,在制作電影分鏡頭時,他像一個擔心家長生氣的小孩,經(jīng)常問鈴木,“我這樣做,高畑先生會不高興吧?”
也正是彼此之間的嚴格要求,推動著吉卜力工作室不斷生產(chǎn)出優(yōu)秀的作品。宮崎駿說,吉卜力之所以成功,正是因為我們互不尊重。如果彼此都很尊敬的話,就沒法在一起工作了。
關(guān)于這點,鈴木敏夫有進一步的解釋:
因為我們沒有別的顧慮才能暢快地闡述對彼此的意見,在這樣的關(guān)系里,的確容不下“尊敬”。如果互相“尊敬”,就無法無所顧慮地共事了。
宮崎駿也會經(jīng)常去找鈴木討論,而鈴木也經(jīng)常會反駁他的意見。“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常態(tài)”。
而盡管不斷生產(chǎn)出優(yōu)秀的影片,“顛覆”永遠都是宮崎駿對自己創(chuàng)作的要求。而不是像好萊塢,只要逮到一個賣座片,就拼命地拍續(xù)集,榨干所有的商業(yè)價值,一直拍到自己和觀眾都倒了胃口才收手。
宮崎駿的理念是:
”一旦觀眾對自己的作品懷有某種固定的期待,我們就必須在下次想辦法努力背叛他們。“
“如果把下一部作品做成《龍貓2》就完了。”
所以,才有吉卜力的不斷創(chuàng)新和突破,而絕不是為了追求安全和時髦去迎合當前的商業(yè)需求。pc蛋蛋微信群
有意思,有意義,能賺錢
第三條:有意思,有意義,能賺錢。
宮崎駿說這是吉卜力做電影的三個原則,不僅追求價值觀的輸出,也要實現(xiàn)商業(yè)利益。
鈴木敏夫說,吉卜力的電影必定是有趣而有用的,它要傳達一種放諸四海的概念,讓觀眾有所啟發(fā)、對人生有幫助。
不管是《龍貓》、《魔女宅急便》、《紅豬》,宮崎駿的很多動畫片,其實說的都是一件事:
不管環(huán)境有多艱難,不管遇上了什么困難,不管發(fā)生了什么,內(nèi)心有多痛苦,還是要用力活下去。
好好活下去,才能碰到好事和好人。
龍貓是否真的存在,并沒有這么重要,重要的是,當遇見困難和挫折,在孩子幼小脆弱的心靈里,那是真真切切巨大的哀愁。電影中小月和小梅的媽媽病重住院,對于龍貓的幻想和期盼,給孩子缺失母親的生活帶來了安慰,帶來了亮色。
龍貓代表著一種希望,幫助她們變得堅韌,獲得成長的力量。
“一部讓觀眾看完之后,可以懷著歡喜、輕快的心情返回家門的電影。讓情侶更加珍惜彼此,父母深有所感地回想起童年時光,孩子們會因為想看龍貓而開始走進神社里探險或是嘗試爬樹。”
宮崎駿在《龍貓》的企劃書中,談到了制作這部影片的意圖。
可以說,這部動畫完美地傳達了他的意圖,也實現(xiàn)了他的目標。
在看過第一遍之后,我又看了第二遍,第三遍,又陪著家里小朋友再看,每次,我都被深深吸引。分分彩微信群
《龍貓》總能觸及心中最溫柔的感動,喚起最單純的情懷,仿佛整個人又像孩子一樣,變得快樂和明澈,同時充滿對美好的期待。
有意思,有意義,30年來,一直給我們帶來純真、美好和希望,《龍貓》告訴我們,如果把事情做好了,做到極致,那么,賺錢,就是水到渠成的副產(chǎn)品。
安柏
把此時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