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哲學(philosophy)?
philosophy這個詞,源自philein[愛]和sophia[智慧]的結合,有“追求智慧”之意。
談及哲學,繞不過一個重要時期——“軸心時代”。
歷史上,“軸心時代”是哲學發展的輝煌時期。
“軸心時代”的概念,源于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的理論。
他認為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這一段時期,也就是孔子、老子、蘇格拉底、柏拉圖、佛陀、耶利米等眾多先哲生活的時期,是人類思想最具創造性的“軸心時代”。
這一時期,智能大爆發,人類一起成熟了,聰明的人都一起產生了。
在這個關鍵時刻,古希臘雖然不是原創,但是它那個時候表現得特別優秀,印度哲學也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舉個例子:
公元前6世紀,印度新興城市和商業的發展,使傳統等級制度受到劇烈沖擊。
不管是新晉貴族還是傳統貴族都并不開心——人們被各種貪欲支配著,總是很焦慮。
這個問題也同樣困擾著一個叫做喬達摩的年輕人。
他先后學習了瑜伽修行和殘酷的苦行修道,希望獲得解脫的方法,但都沒有成功。
在喬達摩被嚴苛的苦行折磨得身心俱疲的時刻,他突然想到了小時候的一件事:
有一次春耕的時候,喬達摩看到人們耕地用的犁撕碎了小草的嫩芽,還殺死了昆蟲——這個很常見的場景讓他在那一刻感到前所未有的悲痛,好像失去了自己的親人一樣。
喬達摩突然就明白了:那一刻的他已經完全忘記了自我,產生了一種發自內心的無私和憐憫之情——這也正是他一直苦苦追求的靈性的解脫。
而且他認為,一個沒有經過任何修行的小男孩都可以達到這種境界,這說明這種無我的境界是天然存在于每個人身體中的,每個人都可以得到終極的快樂和解脫。
喬達摩也就是后來被尊稱為“佛陀”的佛教創始人。
黑格爾指出:“按照印度人的觀點,人類本身是神或要變成神,活人與死人的嚴格區分在印度就不存在。“
希臘哲學與現代科學之間的關系?
從希臘物質構成理論、行星天文學和“物理學”的發展等方面,我們可以說,希臘哲學的主要對象是研究物質,因此,我們可以稱之為科學之母。
而中國哲學家,不管諸子百家哪一家,他們都不太去考慮物,也不太考慮鬼神,民間信仰到處有鬼神,但你看諸子百家,這兩頭都不太思考。
“子不語怪力亂神。”
怪力亂神,指的是鬼神之類的事物。
孔子的核心思想都是以人為本,他只思考人和人的關系,反對去過分關注鬼神之類的超自然事物。
對于這一點,論語中也有其他印證,比如“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敬鬼神而遠之”......
但,也需要補充的是:孔子不(向普通人)談論“怪力亂神”。
子曰:祭,如有神在。(祭祀,就要當做神真的存在。)
子曰:吾百占而七十當。(我占卜一百次能對七十次。)
孔子從來沒有說過鬼神不存在,只是說“敬鬼神而遠之。”(如果沒有鬼神,那遠誰?)
結論:
希臘哲學家主要是考慮人和物的關系,印度哲學家主要是考慮人和神的關系,中國哲學家主要是考慮人和人的關系。
印度哲學家思考人和神的關系,這個神不是迷信,按照我們現在的科學講是“超驗世界”,就是超出我們經驗世界之外的另外一個高層抽象天地。
不要以為他們迷信,這恰恰是中國哲學所缺乏的。所以玄奘他們要從印度取經回來。
西方哲學思考人和物的關系,主要不是考慮完全物質利益,而是主要考慮人和客觀世界的事情。所以現在,他們自然科學特別發達。
對于這個觀點,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