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因為接連幾代君王的早逝,太子不得不年幼登基。為了幫助小皇帝穩(wěn)固統(tǒng)治,多位太后有了垂簾聽政的機會,而她們也展現出了不遜于男子的政治才干,在歷史上留下不少美名。
在諸位太后中,最為著名的當屬宋真宗的皇后劉娥,她臨朝稱制11年,被后世稱贊為"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雖然她當太后的經歷已經足夠傳奇,但是她與宋真宗之間的故事,卻更加精彩。
本是二婚歌女,卻被王子一眼看中
其實劉娥的出身并不差,她的祖父是后漢的大將軍,父親是虎捷都指揮使,領嘉州刺史。不過因為父母早早就雙雙去世,劉娥被外婆家收養(yǎng)。也許是因為貧窮,也許是因為冷漠,劉娥在外婆家過得并不幸福,小小年紀就成為了歌女,并且很快就嫁給了一個名叫龔美的銀匠。
后來這對夫妻從家鄉(xiāng)四川到了首都汴梁討生活,但是兩人混得并不好,龔美就打起了劉娥的主意,準備將她賣給別人。指揮使張耆就將劉娥引薦給了當時名字還是韓王的宋真宗趙恒。這下可不得了,韓王對劉娥一見鐘情,大為寵愛。
不久,宋太宗就發(fā)現自己的兒子憔悴了好多,于是詢問趙恒乳母是怎么回事,早就看不慣劉娥的乳母立刻把趙恒與一個歌女廝混的事報告給了宋太宗,大怒的宋太宗命令趙恒將劉娥趕出去,并且火速為他賜婚。
但是宋太宗小看了趙恒對劉娥的感情,他雖然奉命讓劉娥出府,卻沒有和她斷絕聯(lián)系,而是讓劉娥藏匿在張耆家中,與其不時私會。
這樣的情況持續(xù)了十幾年,直到趙恒即位,正式把劉娥接進宮為止。
劉娥到底有什么過人之處,讓宋真宗如此迷戀?
劉娥能夠被宋真宗一眼看中,想來自然是美貌非凡,畢竟男人是視覺動物,如果沒有美麗的外在,堂堂一個王爺怎么會有閑心去和一個平民女子交流。
除此之外,劉娥有一副好嗓子,擅長曲藝,而且自小在市井中長大,有一種不同于趙恒平日里所見到的大家閨秀的風情,這種與眾不同深深吸引了趙恒。
有人奇怪為什么趙恒和劉娥私會十幾年都不感覺厭倦,其實這種"私會"的形式正是劉娥沒有失寵的原因。有句話雖然粗俗,卻很有道理:妻不如妾,妾不如偷。正是在這種刺激下,才讓趙恒始終保持一股對劉娥的熱情。
那些在趙恒王府中的妻妾,可以日日與趙恒見面,反而讓趙恒失去了新鮮感。而他與劉娥的相會卻是隔一段時間才能有一次,所謂"小別勝新婚",就是如此。
更何況,距離產生美。如果朝夕相處,即使再怎么掩飾,都會露出一些缺陷,被趙恒看在眼里,自然嫌棄;而劉娥沒有這種煩惱,趙恒到她那里,只會看到劉娥想讓他看到的東西。如此一來,自然會榮寵不衰。
不斷學習,是劉娥的另一件法寶
在真宗朝后期,劉娥就已經開始幫助趙恒處理朝政。為什么這樣一個貧寒女子會有這樣的能力?除了趙恒的教導,劉娥在張耆家的這段時間起了重要作用。在趙恒不來的日子里,劉娥并沒有像怨婦一樣暗自垂淚,而是閱讀各類書籍,練習琴棋書畫。
現在我們都知道有一句話叫做"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這句話出自趙恒所寫的《勸學詩》。從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文學素養(yǎng)頗高的人,也非常喜歡推崇讀書。劉娥的這種行為,正好對了他的下懷。
帝王也是人,也希望能夠和自己的嬪妃有一番交流。但是普通的妃嬪見識短淺,根本就與趙恒沒有共同語言,自然只能依靠美色來吸引他,一旦老去就會失寵。而劉娥卻可以與趙恒在一起談論風花雪月甚至國家大事,讓趙恒如何不寵愛她呢?
值得一提的是,劉娥的情商極高,她一開始被接入宮中時,并沒有名分,但是她沒有抱怨,也沒有什么手段去與諸位嬪妃爭寵。當時趙恒還非常寵愛另一位妃嬪楊氏,只要出巡,就讓她陪在自己身邊。劉娥知道自己出身貧寒,沒有可以倚仗的娘家,就積極與楊氏交好,兩人當了一輩子的好姐妹。
入宮后,在趙恒的努力下,劉娥的位份不斷提高,終于在入宮15年后被冊封為皇后,完成了從歌女到一國之母的跨越。而這一切,有命運的玉成,更與她的美貌與聰慧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