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運動的古中醫學之腎氣丸證治本位的意義
組方:
干地黃40g 薯蕷20g 山茱萸10g 粉丹皮15g 茯苓5g 澤瀉5g 桂枝5g去皮 附子10g
臨床表現:
治虛勞消渴,小便過多,或小便不利,里急,少腹拘急者,脈虛兩尺極微。
來源:
《金匱要略》消渴病“男子消渴,小便反多,飲一斗,小便一斗,腎氣丸主之”。
思考:
本方為腎水不足之方。主要表現為消渴,現代醫學就是糖尿病,表現為三多癥狀,多飲,多食,多尿。
圓運動古中醫學腎水主封藏。水氣不足,木氣失于水氣的滋養,肝木主疏泄,木氣失于滋養,則或者疏泄不利,或者疏泄太多,導致小便或者過多,或者不利。
腎水不足,容易出現木火旺,火旺則消耗津液,木火刑金,則肺金被消耗。
消就是消瘦的意思,表現為小便多,原因在于木氣疏泄過多,渴就是口渴,原因在于木火刑金。
虛勞、里急、少腹拘急,都是由于腎水不足,木氣失養,足少陰腎經癸水,循經路線為從下到上,經過小腹,所以小腹拘急。尺脈為腎脈,腎水不足,津液少,所以兩尺脈微。
辨證:
消渴者,腎水被風消耗,水氣不能養木。風氣愈增,且消及肺家津液也。肺液被消,故渴。
消渴之病,水火不足,不能養水。木氣失根,忽而疏泄太過,忽而疏泄不及。疏泄太過,則小便太多,疏泄不及,則小便不利。
虛勞里急,小腹拘急,皆水氣不足,木氣失根,郁而不舒耳。
津液少故兩尺脈微。
方解:
方用地黃潤木氣,調疏泄,而保水氣。
薯蕷補金氣,助收降,而生水氣。
茱萸斂火,丹皮清熱,苓澤除濕。
用附子,補水中之火以培木氣之根也。
用桂枝,達木氣之郁也。
原理:
造化之氣,春木主升,秋金主降。木升生火,火氣又隨秋金而降入水中,金降生水,水氣又隨春木而交入火內。木升金降,火水交濟,四維既圓,中氣自旺。
圓運動的原理就是陽氣降入水中,再從水中上升之地面之上,再浮于空中,再由金氣降入地下,由地下藏于水中,反復循環。
此運輪復軸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