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劇之王?東方卓別林?票房神話?還是...
而說到這些,繞不開的三個字就是--無厘頭。
無厘頭式的喜劇表演并非星爺首創,但就其成就而言,星爺是當之無愧的王者。
在星爺的電影中,我們會發現主人公身上都有一種揮之不去的無厘頭氣質。
而這種無厘頭風格又是如何發展完善的呢?
我們還要從頭說起。
很多喜歡周星馳的人都知道,星爺的走紅并非一蹴而就。
就像星爺自己所說:我的運氣總是差那么一點點。
1982年,一直致力于做演員的周星馳攛掇著好友梁朝偉一起去考TVB的藝員培訓班。
可結果卻讓倆人大跌眼鏡。
本是陪好友隨便報考的梁朝偉意外被TVB選中,而準備充足的周星馳卻不幸名落孫山。
雖然有些失落,但他還是決定再考一次,好在皇天不負有心人,星爺順利進入了藝員班夜間部。
83年,星爺畢業了。
原本準備要在電影熒幕上大展宏圖的他卻被分派到一檔兒童節目做主持人。在那里,星爺“無厘頭”式的主持風格并不為人看好,甚至有媒體評論一個連兒童節目都主持不好的人還想拍電影?就是這篇報道徹底激怒了星爺,使他最終決定一定要成為一名演員,哪怕是從龍套做起。八三版射雕英雄傳中被人一掌打死的路人甲、背景墻宋兵乙...有一場被梅超風一掌打死的戲,他問導演能不能擋一下再死?后來在星爺導演的自傳電影《喜劇之王》中,星爺把這個橋段引入進了電影。在他看來,生活中的所有酸甜苦辣都是電影情節的最佳素材。在經過漫長的蟄伏等待之后,終于星爺迎來了自己人生中的機會。彼時影視圈的前輩李修賢很看好星爺,于是就推舉他一起參演了電影《霹靂先鋒》。也就是這次亮相,讓星爺獲得了第25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也是從此時起,星爺告別了多年的龍套生涯,開始在影視圈中嶄露頭角。那時的香港電影圈,麥嘉、石天、許氏兄弟、成龍大哥的功夫喜劇等喜劇電影風格已具規模。初出茅廬的星爺該如何另辟蹊徑打造屬于自己的喜劇風格呢?90年《一本漫畫闖天涯》讓星爺名聲大噪的同時也讓當時的著名喜劇導演王晶注意到了這個不一樣的年輕人。隨后,星爺又相繼推出了《咖喱辣椒》、《師兄撞鬼》等多部無厘頭喜劇,而在與王晶初次合作了電影《賭俠》之后,王晶徹底被星爺的喜劇天賦所折服,為了推出周星馳,王晶還為他量身定做了“賭系列”第三部--《賭圣》。正是這部《賭圣》,讓星爺首次成為年度票房冠軍,周星馳的名字也逐漸從星仔變成了星爺。《審死官》、《家有喜事》、《鹿鼎記》、《武狀元蘇乞兒》、《鹿鼎記2之神龍教》五部由他主演的電影狂攬當年票房前五。至此,周星馳的名字已經能和前輩成龍、周潤發比肩,香港影視圈“雙周一成”的稱謂也由此興起。95年從大話西游系列電影開始,星爺開始了他的無厘頭風格第二次轉型。無厘頭極度夸張的形式化表演被星爺逐漸弱化,代之而起的是星爺對于角色內心的探索。帶上金箍不能愛你,不帶金箍不能救你的命運糾纏在《大話西游》中被觀眾銘記。《食神》中對人性的探討雖仍然披著無厘頭的外衣但也讓觀眾思考良多。細心的觀眾不難發現,自98年之后星爺電影中那種標志性的大笑已少有再現。在這個階段,星爺逐漸放棄了那些曾經讓他賴以成名的夸張式無厘頭表演風格,而是更加深入的去探討生命這一主題。大家眼中那個笑口常開的星爺也逐漸在這個階段變成了滿臉滄桑的大叔形象。星爺在電影中逐漸失去了笑容,而電影中的主角也逐漸沒有了名字。因為這些角色其實講述的正是星爺自己,也是在現實生活中無法自拔的你我。我們常說,看星爺的電影能從里面發現自己,其實就是這個道理。如今的星爺,早已在熒幕前悄然退去,留給我們的也都只能是懷念。懷念著星爺,懷念著曾經的自己...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