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老齡化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人在體檢的時候會做頸動脈超聲檢查,很多人會得到檢查報告,寫著,頸動脈硬化,斑塊形成。頸動脈發現斑塊應該怎么辦?
什么是斑塊?
動脈壁各層之間脂質和纖維性物質的積聚,最終形成“斑塊”。
為什么要關注頸動脈斑塊?
頸動脈是將血液運送到腦部的2根主要的動脈血管,一左一右,當這些動脈內形成斑塊時,可導致頸動脈管腔狹窄。
頸動脈狹窄主要有什么危險?
頸動脈狹窄可能會導致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和腦卒中,也就是俗稱中風。
腦卒中:腦卒中是指因供血的血管堵塞而導致部分大腦受損。頸動脈狹窄會導致腦卒中,主要是增生的斑塊導致頸動脈管腔狹窄,狹窄的動脈內可形成小血栓,小血栓脫落;另一種情況是增生的斑塊破裂,斑塊內物質往遠端脫落。也就是說小血栓或者破裂的斑塊往大腦里脫落,堵塞更小的動脈,從而導致部分大腦因缺血而出現損傷。如下圖。
雖然有少部分患者腦卒中恢復后不遺留或僅遺留輕微的問題,但是,許多患者在腦卒中后會存在嚴重的神經系統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語言障礙,包括口齒不清,甚至不能說話,不能理解語言;
一側身體偏癱;
不能進食、穿衣等生活自理。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也就是TIA,在本質上是僅持續較短時間的腦卒中,不會導致腦損傷。發生TIA時,腦部血管被短暫堵塞,隨后恢復通暢。這些患者可出現腦卒中的癥狀,但這些癥狀會在短時間內消退。主要癥狀包括:持續幾分鐘至幾小時的某一區域腦功能的障礙,可在24小時內完全恢復正常,比如一側肢體偏癱、無力,輕度感覺減退或異常,失語,一側視力障礙等。 需要注意的是,TIA患者發生嚴重腦卒中的風險非常高,一旦出現相關癥狀,千萬不要忽視,務必盡快就診。
有針對這個的檢查嗎
有。
首先是查體,醫生會用聽診器放在你脖子兩邊頸動脈的位置,檢查是否有吹風樣的雜音,這是發現動脈狹窄的一個信號。
根據您的癥狀和查體,醫生可能會選擇以下一項或者多項檢查:
血管超聲,也就是頸動脈多普勒超聲檢查。
動脈血管CT檢查(CTA),就是做頸動脈的增強CT檢查,檢查時需要注射特殊的造影劑來顯示動脈的具體情況。
頸動脈核磁共振(MRA),就是頸動脈的核磁檢查,也需要注射特殊的造影劑來更清楚的顯示頸動脈的詳細情況。
頸動脈造影: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醫生會通過從一些特定的部位穿刺動脈,并放入一根小導管到頸動脈,注射造影劑,來詳細觀察頸動脈的具體情況。一般情況下并不需要這項檢查,只是在手術的時候才同時進行。
頸動脈發現斑塊怎么辦?
有很多人并沒有腦卒中的癥狀,只是檢查的時候發現了頸動脈斑塊,這種情況怎么辦?
在體檢的時候,超聲報告如果提示有頸動脈斑塊,并沒有明顯的狹窄,并不需要恐慌。我們要全面檢查各個主要血管的情況,包括下肢動脈等,還需要進一步查血脂、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標,對自己的全身動脈血管情況有一個初步而全面的了解。
首先,我們可以通過良好的生活方式來降低發生腦卒中的風險,主要包括以下這些方面:
適當活動。
戒煙:許多研究表明,戒煙可以減少發生腦卒中的風險。
如果肥胖或者超重,減輕體重。
健康的飲食,選擇脂肪和膽固醇較少的飲食,多吃水果、蔬菜及低脂乳制品的食物。
一些患者可能僅僅通過調整生活方式是不夠的,需要使用適當的藥物治療來降低發生腦卒中的風險,主要包括:
使用適當的降壓藥物來控制血壓。
控制血糖。
一些患者需要使用他汀類藥物來降低血脂。
抗血小板治療,也就是預防小血栓形成,比如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什么是血運重建?
當斑塊進一步增多,導致頸動脈管腔重度狹窄時(狹窄超過60%或者70%以上),需要進行血運重建。主要包括兩種手術方式:
頸動脈內膜剝脫術(CEA):醫生通過開刀,切開頸動脈,取出堵塞在頸動脈管腔里的斑塊。
頸動脈支架術(CAS):醫生通過穿刺特定部位的動脈,送入一根導管,然后通過導管在頸動脈狹窄的部位植入一枚支架,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哪種方法適合我?
目前大量的研究顯示,頸動脈內膜剝脫(CEA)和頸動脈支架術(CAS)兩種手術方式都是安全可靠的,醫生會根據您的具體情況來決定選擇某一種手術方式。
如果醫生建議您需要進行手術的時候,可以通過跟醫生的適當溝通來減輕您的擔憂和焦慮。
我們也建議醫生跟患者如實溝通一些問題,比如:
這名患者不做手術行不行,如果不做手術,他的病變狹窄程度在未來2~5年發生腦卒中的可能性有多大?
這名患者接受手術治療的風險是什么?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有什么特殊的風險?
給患者進行手術的醫生是否有豐富的手術經驗?
治療的費用大概是多少?醫保或者保險是否都可覆蓋?
再次提醒大家:頸動脈狹窄會明顯增加患者腦卒中風險,而頸動脈狹窄通常并不引起癥狀,很容易被忽視,所以要重視體檢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