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林小學數學學科基地建設近三年工作總結
新一輪課程改革在我鎮實施以來,給我們的課堂教學帶來了無限生機。我鎮數學教研工作以《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市、縣教育局有關文件精神為指導思想,廣大數學教師以全新的姿態積極投入,刻苦鉆研,本著“務實、探究、創新、發展”的宗旨,學習新理念,改革課堂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教研模式,重點抓好新課程的實施,加強教育教學管理,全面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幾年來我校在數學學科教學方面有了長足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學科教學經驗,現總結如下。
一、在科學合理的管理中求實效
學校能夠立足本鎮實際,進一步建設和完善了“備課組、教研組評價制度”、“學科組評價制度”、“教師考核評價制度”。在實踐的過程中要對這些制度進行實踐和檢驗,更有力地促進和保障我校數學學科規劃的實施。另外我鎮數學教學在縣教育局教研室和中心校領導的關心、指導下,其課堂教學和教科研方面有了明顯的提高。為了改變以往理念舊、教學水平低的現象,為教育教學的發展及新課程的推進實施奠定堅實的基礎。學校上從校長室,下到教導處、教科室對數學學科教學進行了三年的跟蹤指導。實行了不定期推門聽課制度、定期舉辦鎮、校兩級公開課、示范課制度。從教學一線進行手把手的指導和共同研討。從調查來看,不但提高了各位數學教師的教學熱情更是使各位教師都具有了較高的教育教學水平,優秀教師比例正呈上升的發展趨勢,教師之間差距在縮小。另外,學校在教科研、學科建設方面加大了投入,對在各級各類優質課評比及在論文評比中獲獎或發表的不但進行精神鼓勵更是
給予了一定的物質獎勵,提高了廣大教師的教研熱情。每學期我校在教科研方面的獎勵達萬余元。
二、抓實教研工作,提升教師素質
打造一批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實施課程改革的關鍵,服務基層學校,培養出優秀教師群體是我們的職責。自2003年秋季,我鎮實施課程改革以來,教導處、教科室在縣教研室領導的組織帶領下努力做好宣傳培訓工作,通過辦各類培訓班15次,使全體數學教師盡快轉變角色,以適應新課程的改革。為此,我們每位數學教師每學期至少深入課堂聽課40次,在教學中體驗課改的滋味,在實踐中總結課改的得失。為使課改工作順利進行,力求教研工作方式的創新,我們以課改行動周、開放日的形式組織教師進行教育教學的探討,同時還親自掛點到學校個人,全面參與教育教學研究,努力營造人人說課改,人人要課改的氛圍,形成以教學帶動教研,以教研促進教學的濃厚風氣。具體做法如下:
1、扎實開展教研活動,努力提高教研效率。
首先根據學校教學計劃,制定切實有效的教研計劃,落實教學常規和教研組工作。每次教研活動要求全體教研組成員準時參加,不無故缺席,并做好詳細記錄。其次根據本校的研究課題和不同教師的個性需求,我們將采用靈活多樣的教研活動方式,如講學式、閑談式等,在加強教研組的建設的同時,把集體學習與自主學習相結合、專題學習與問題探討相結合、經驗交流與教學反思相結合,提高理論學習的針對性與實效性。然后結合我校本學期的校本培訓,圍繞課題研究與資源學習,我們將把每次教研活動都提前作好準備,提前確定中心發言人及主題,以提高教師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
并要求教師認真準備、積極發言,切實提高教學效率,繼續深化我校數學教研之風。根據學校教學計劃,安排好聽課、評課活動。(每位老師一學期聽課、評課達到30節以上。)組織全體組員對隨堂課進行聽課、說評、評課、反思活動。說課者說課要突出設計意圖和匠心獨運的教學環節;評課者要圍繞研究主題談真知灼見,以此來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促使每位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技能得到更新與提高。鼓勵本組教師多參加校內外的教學教研活動和教師間的學習,做好學習筆記和聽課筆記。通過教研活動促進教師的反思,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本著以“在借鑒中成長,在探索中提高,在發展中完善”的學習方針,讓青年教師和轉行教師主動向骨干教師和老教師請教,要多問、多聽、多看,寫好記錄及反思,學習他們先進的教學方法和管理經驗及師德品質,促進青年教師和轉行教師的專業成長。
2、開展“集體備課,教學個性化”的校本制度,扎實有效地進行好集體備課。
備課組按“四定”開展活動(即: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期初備課組長要認真組織好備課組成員開展一輪以整體梳理教材為主的集體備課活動,引導教師深入鉆研教材、理解教材、處理加工教材,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各備課組可以考慮分工合作籌建本年級的題庫和課件庫,把好的資源積累起來,以提供給下一屆的教師參考使用,真正做到資源共建,資源共享。備課組及每位任課教師應訂好相應計劃,寫好總結,做好各種資料的積累、整理和歸檔工作。嘗試了“煲湯式”的教研活動,這是一種新的教研形式,是圍繞一節課,由某位老師執教,在教研組全體老師參與下,采取多種形式,反復深入地研究、探討,再由這位老師多次重上,執教
老師教學業務快速提高,教研組全體老師共同提高的一種學習形式。具體流程是:備課組集體備課(備課要求有詳細的流程,有設計意圖;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都要加以說明)——集體討論定教案(利用多媒體全體數學老師集體討論電子稿教案)——上第一次研討課(錄像)——集體觀看教學錄像討論評議,執教者改進教案——上第二次研討課——第二次集體討論,執教者再次修改教案——第三次上研討課,執教者撰寫總結或反思。(說明:到底要上幾次,要看教學效果。如果一次就成功,那就不用上第二次,如果效果不理想,繼續研討繼續上,直至成功為止。)在此過程中,個體的行為變成了群體的行為,整個教研組都被帶動起來,反映集體的意志和智慧。這種活動,能有效地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
三、加強課題研究,規范課題管理
教育科研是教育發展的第一生產力,是學校開拓創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求,是實現學校“達標升級”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們將堅持科研為先導,強化教育實驗,走科研興校之路,從而推進特色建設,積淀學校數學文化。
1、立足實際,開展課題研究活動。
結合個人申報的課題與問題研究,形成主動反思、自覺實踐的意識,提升教科研水平。研究過程不走過場,不搞形式主義,活動的設計與推進考慮可行性與實效性。課題研究以新課改的理論為依據,以學科專題研究為抓手,以“問題”解決為起點,實實在在進行課堂實踐。力爭數學教師人人有課題,人人參與研究。
2、加強課題組工作的動態考核。
課題組每2周活動一次,提倡和教研組活動相結合,提倡課題組與課題
組之間活動的整合,力求不加重教師負擔。各課題組要設計合理可行的課題活動計劃,重點是活動安排,及時上傳校園網平臺,嚴格按照計劃進行相關的課題活動。各課題組的研究內容要注意與學校主課題的結合。各課題組的學期活動計劃要注意與主課題相結合。每個課題組每學期至少面向全校公開一次活動。具體時間可由課題組長、副組長商定后報教科室,由教科室進行協調安排。教科室將加強對課題研究的過程性管理,學期末將對各個課題組進行考核,評選3個“優秀課題組”。
3、加大宣傳力度,積極推廣教科研成果。
每位課題研究教師都要有成果意識。要突出多元化成果體現,要將科研成果體現在學生的素質發展上,把學生的素質提高作為衡量課題研究成效的第一指標;要將科研成果體現在經驗的積累推廣上。每位教師在認真學習理論的基礎上,做到學以致用,努力把理論與自己的課題研究結合起來,及時做好課題研究過程中的成果總結,撰寫一定數量且有較高質量的課題研究敘事、論文,不斷提高認識,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論認識結構。進一步辦好《數學學生日記集》和數學教師的論文集,重視提升論文質量。教科室將組織好各級各類論文評比選送工作,本學期在論文發表、獲獎的數量和檔次上有了新的提高;要將科研成果體現在學校的品牌提升上,要通過課題研究提高學校辦學的影響力,以活動促教師的提高、學校的發展。
四、揚起學科建設之帆,收獲累累碩果
正因為有了春的播種,才有了秋的收獲,學校在認真對待數學學科建設的工作中,以務實的態度與創新的精神,獲得了不少的榮譽,數學市級課題立項四個,已完成結題達到2個;每位數學教師人均發表論文達3篇。在國
家、省市縣各級論文評比中獲獎人次更是數不勝數。在我們數學學科中老教師柏紀榮是“省愛生模范”、“市學科帶頭人”、“縣首批名師”、科研碩果累累,老教師楊玉珍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水平質量高;青年教師中劉樹金是“省優秀青年教師”、“縣第四批名師”、“縣教壇新秀”等等,張一強老師多次執教市、縣級示范課、獲“縣優秀教學工作者”、“縣教壇新秀”等稱號、“縣數學優質課評比一等獎”。熊紀鵬老師是省級優秀輔導教師、市級課題研究圓滿結題、多次執教示范課,近三年分配的楊雪、呂曉麗老師多次承擔縣、鎮兩級示范課,效果良好。楊幡老師剛剛工作但教學認真,質量突出。王濤老師工作踏實,有兩項縣級課題正在研究。在數學學科隊伍中,小學高級教師就有8人,在教學指導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總之,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在縣教育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我們將義無返顧,加強教研,不斷總結教育教學研究經驗,樹立“以人為本”的發展觀念,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具有創新精神新一代接班人,讓二十一世紀的花朵更加絢麗多彩,并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做貢獻。
黑林中心小學
2009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