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立梅/原創
教書多年,當班主任也多年,高考填報志愿經歷了幾次變化。目前實行的考后出分平行志愿填報的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填報的盲目性,提高了錄取幾率,有利于考生。
但大多數考生和家長,對高校、專業及招生規則缺乏應有的了解,在志愿填報中存在相當大的盲目性,結果產生了高分低就、專業不對口等令人痛惜的情況。在某種意義上,對個人、家庭乃至國家,都是一種損失。
因此,充分認識填報志愿的重要性,掌握必需的志愿選擇技巧,尋找與考分相匹配的院校,以求考分價值的最大化,是擺在考生和家長面前的重要任務。下面,談談我的體會,供考生和家長參考。
一、 知己知彼
1.知己
了解自己在全省考生中的位置、各科成績的強弱及對相關專業的影響、本次高考的水平發揮狀況、體檢標示限考的專業、生活及飲食習慣對地域的要求、選擇高校的傾向性、選擇專業的傾向性、有無準備復習的打算、大學畢業后的人生規劃(考研還是就業或是留學)、家庭經濟狀況等等。
2.知彼
大的方面講,是國際國內環境、國家經濟發展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小的方面說,是對高校的了解及對招生規則的了解。
① 了解高校
ⅰ.了解高校的檔次
按國家重視程度及院校實力大體排序:
北大、清華——華東5校(科大、復旦、南大、上海交大、浙大)、人大、哈工大、西安交大——其余“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屬院校——其余“211”工程院校——其余冠有“大學”名稱的院校——其余有博士點的院校——其余有碩士點的院校
自1954年12月至80年代,國家先后分七八批公布了近百所全國重點大學,經過撤并,這些大學目前剩下84所。不過其中的山西農大、江西農大、沈陽農大等“農業學大寨”時期指定的全國重點大學已名不副實。真正的全國重點大學集中在教育部所屬、原國防科工委所屬、中科院所屬的院校里。
全國冠有“大學”校名的地方院校有300余所,其綜合實力一般要超過“學院”冠名的院校。但某些專業性很強的院校如外交學院、美術學院、音樂學院等另當別論。
90年代后,“211”工程院校和“985”工程院校的出現,是國家對重點大學的重新洗牌,這兩個名稱已取代了全國重點大學。目前,“211”工程院校有107所,其中包含了38所“985”工程院校。
理工科院校的實力可以這樣排序:
擁有院士數——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數——國家重點學科數——一級學科博士點數——二級學科博士點數——一級學科碩士點數——二級學科碩士點數
文科院校則去掉理科院校的前兩項,從國家重點學科開始考察。
就地域言:
長三角、環渤海、珠三角——武漢、西安、成都、長沙、沈陽、長春、哈爾濱等高校密集的地域(稱為地域,是因為許多高校的新校區已遠離城市)——其他地域
就院校所在城市言:
直轄市——省會——地級市——縣級市
ⅱ.了解院校的前世今生
近20多年來,學院升格為大學、院校合并、大學改名成風,這固然是高等教育快速發展的結果,但也抹殺了院校原有的特色。光看校名,可能被千篇一律的“科技大學”、“理工大學”、“信息工程大學”搞得暈頭轉向。查一查它的前身就會明白。譬如江蘇科技大學的前身是華東船舶工業學院,河南理工大學的前身是焦作礦業學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的前身是南京氣象學院,它們的強項就如原校名所標示的船舶、礦業、氣象。
辦學歷史長的一般優于辦學歷史短的院校。
強強合并的優于強弱合并或大雜燴式合并的院校。
ⅲ.了解專業
這里有兩重含義,一是專業的屬類、培養目標、所學課程、就業方向。二是該專業與相關專業的聯系及區別,該專業在有關院校中的地位(有無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重點學科、博士點、碩士點,往屆畢業生的就業、創業、考研、留學的情況),該高校的強勢專業、專業排行等。
② 了解規則
這里也有兩層意思。一是本省錄取、投檔、退檔的規則,這在省教育考試院所編的填報志愿的書籍中一般都有說明,需仔細研讀。二是各高校錄取新生的規則,涉及新生性別、年齡、身體條件、相關科目成績、志愿級差、專業級差、退檔比例等,可從網上查閱。
二、 善假于物
由于考生和家長對高校及專業缺乏必要的了解,因此,善于利用外部條件,通過各種渠道去了解是很有必要的。
1.通過有經驗的招辦工作人員了解
在志愿填報方面,有經驗的招辦工作人員最具有發言權,他們對高校層次的了解、對錄取規則的把握、對于填報中的種種紕漏的避免,是處于最高端的。
2.咨詢有經驗的老師和高校在讀學生
看重有關老師的經驗以及高校在讀學生的切身感受有時也很有必要。
3.利用往年的錄取資料
最重要的是往年各校錄取的名次段、各專業的錄取分數高低、招生計劃與實際錄取的變動狀況,并適當參考前幾年的錄取情況。
還需注意今年和往年之間錄取名額的變化。
4.利用網絡查看有關信息
有許多信息在網絡中都能查到,但要注意網絡信息有時也有蕪雜的一面,院校的自我介紹也有不實之詞。
5.利用有關排行榜
許多人對大學排行榜都嗤之以鼻,其實一個排行榜有其生命力,則必有可取之處。只是在利用時要注意參照對比,相信而不迷信,千萬勿拘泥執著。
譬如,對大學層次的排序,網名“沙塵暴”的《段位式排行榜》最好。專業排名,武書連和邱均平的排行榜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教育部的專業排名雖權威,但只是部分院校參與,不夠全面。
三、擺正角色
在志愿填報中,老師和家長應擺正角色,操辦而不包辦,干預而不干涉。因為,大學是學生和子女去讀的。
考生應以積極的心態填報志愿,虛心聽取多方面意見,揚長避短,擇善而從,且勿一意孤行、剛愎自用。也需避免另一個極端——“考出好分數是我的事,怎樣填志愿是爸媽的事”,當甩手掌柜。
四、幾個關系
1.冒險與保守
若有保底院校或有復習思想準備,不妨冒險沖一沖,否則以保守一點為好。
2.院校與專業
若能進入排名前30的名校,則院校優先,否則專業優先。
3.院校與地域
地域重要,但不唯一,眼睛勿盯著家門口。若院校和地域難以取舍,則院校優先。
4.院校與先后
同一批次中,應按強——中——弱的先后次序排列。如果總分超出批次線沒多少,無法從分數上拉開距離,則考慮從地域上拉開距離,合理安排先后順序。
總而言之,填報志愿應當在考分、院校檔次、專業熱度、自身需求之間找到最佳的平衡點,才能讓考分發揮最大的效用。本文只能提綱挈領地簡述要點,供考生和家長參考。
2009.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