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減肥,就不得不提下運動,然而說起運動,我們就不得不提健身房。健身房是廣大中高端人群的主要運動場所,去健身房辦卡或者請私教也是很多人當產生減脂需求時的第一選擇。
在關于減肥的屬性中,健身房的私教課模式,符合減肥的教育屬性,專業素質過硬的教練,能為減肥者制定科學的飲食和運動方案,并監督落地執行,并且在一對一的指導監督過程中,可以幫助減肥者有效解決減肥過程中的枯燥、乏味以及無法堅持的問題。
但是在減脂階段,七分靠吃三分靠練,飲食是重心,而運動只有建立在飲食結構的調整之上才能發揮最大價值,是不能喧賓奪主的。
所以對于以減脂為目的普通人來說,即便是去健身房辦卡,甚至請私教,也必須建立在飲食結構調整的基礎之上,而不能單純依賴運動來減肥。但現實中健身房本身的功能定位和用戶群體對健身房的認知,卻是錯位的。
瘦天鵝財神叔,就給大家分析下:
一、健身房幕后金主是誰?
健身房的核心功能是什么?運動!
圍繞運動這一核心,為用戶提供運動器械、運動環境、運動社交以及相關的運動服務。
所以健身房的核心用戶應該是哪些人?是想通過運動鍛煉身體并釋放壓力的人,是想使用運動器械的人,是想享受運動環境的人,是想拓展運動社交的人以及以增肌塑形為主要需求的健身愛好者。
而以減脂為需求的用戶應該是健身房的邊緣用戶才對,至少肯定不應該是核心用戶。
但現實情況是恰恰相反的,那些符合健身房功能定位的所謂核心用戶,是無法維持一家健身房長期運營的,反而是原本處于邊緣狀態的廣大減脂用戶,才是養活健身房的真正金主。為什么會這樣?
因為那些核心用戶的鍛煉需求,大多可以通過辦一張健身卡來得到滿足。對于普通人來說,價格在1000-2000人民幣左右的年卡已經很貴了。
但健身房因為其線下屬性一般只能輻射方圓幾公里的范圍,如果不算開業之前預售收入,絕大多數健身房每個月的賣卡收入連總收入的30%都不到,而另外70%的營收主要來自于教練推銷的私教課,私教課才是一家傳統健身房的主要收入來源。
而更有意思的是,在購買私教課的用戶中,以增肌塑形為主要需求的健身愛好者還不到30%,另外高達70%的私教課,反而都賣給了以減脂為主要需求的用戶。
以運動為重心的私教課卻大量賣給了本應以飲食為重心的減肥用戶,錯位就出現了。而出現這種錯位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對于廣大中高端減肥者來,健身房可能是最佳選擇。
如果你身體不舒服會去找醫生,遇到法律問題會去找律師,想做頭發了可以找發型師,這都是理所應當的。可問題是當你有減肥需求時,請閉著眼睛好好思考一下,你腦海中的第一反應會是誰?
首先排除各路魚龍混雜的減肥產品代理,然后再看看滿大街的養生館、美容院、瑜伽館也只能跟減肥打打擦邊球。兜兜轉轉一圈下來,似乎也只有健身房以及健身教練跟減肥的契合度最高。
所以,健身房自然也就成了中高端減肥用戶,潛意識中的最佳選擇。
二、健身房和辦卡用戶的矛盾是什么?
而只有了解了這種錯位,才能理解健身房在這種錯位中的生存邏輯。比如幾乎所有辦卡用戶都曾在健身房遭遇過輪番推銷,這也是健身房最受詬病的地方。
這種看似很傷害用戶體驗感的行為,其實背后是用戶需求和健身房生存之間的矛盾。用戶在辦卡之后,享受到了健身房提供的器械、環境、社交等一系列服務,對相當數量的健身用戶來說需求已經被滿足。
可對健身房來說,每一個辦卡用戶都是寶貴的精準流量,如果僅僅只讓用戶滿足基礎需求,健身房是沒辦法持續存活下去的。所以為了求生存,健身房就必須盡最大努力把這些精準流量變現——想方設法讓辦卡用戶買私教課。
這就是用戶需求和健身房生存之間的矛盾。而這種矛盾的直接后果就是反復推銷犧牲掉了辦卡用戶的體驗感,但推銷越猛烈,私教課賣得越多,健身房也才能活得越長久。
甚至于很多業績突出的百萬店健身房更簡單粗暴,推銷到用戶要么直接不來,要么直接買私教課。
當然健身房肆無忌憚的推銷也是有底氣的,為了抵消用戶對反復推銷的厭惡情緒,這反過來又倒逼健身房必須在選址、裝修、器材等方面投入重金,通過便利、環境、硬件給用戶讓利,并不斷開設各種豐富多彩的團課來吸引用戶。
這對辦卡用戶來說就是兩難,繼續來鍛煉吧,對推銷深惡痛絕。可不去健身房吧,又舍不得那張健身卡的價值。瘦天鵝財神叔認為,就像是美味肉粥里爬過了一堆蒼蠅,雖然惡心但舍不得倒掉,眼一閉心一橫,還得捏著鼻子喝下去。
可隨著健身房的硬件和軟件越來越吸引人,成本投入也越來越大,為了盡快收回成本并實現盈利,健身房不但要瘋狂賣卡,更要對每一位辦卡用戶展開更猛烈的推銷,這就陷入了惡性循環,甚至于開業前瘋狂預售,然后卷錢跑路的健身房詐騙,也在全國屢見不鮮。
所以當你看似辦了一張價格優惠的健身卡時,大可不必覺得自己占了便宜,畢竟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果健身房能持續運營下去,接下來迎接你的可能是餓虎撲食般的反復推銷。反正要么你買課了,要么你不來了,要么你忍了。
三、健身房為什么要誤導你?
但反復推銷帶來的負面影響遠,不止破壞用戶體驗感那么簡單,而是對用戶的誤導。教練在向用戶推銷的過程中,為了讓有減肥需求的辦卡用戶購買私教課,就只能不斷拔高運動或肌肉對于減肥核心作用并不得不淡化飲食。
專業教練都知道在減脂階段的飲食調整遠遠大于運動,但在向用戶推銷時,卻最多也只能把兩者視為同等重要。否則依賴運動私教課為生的健身教練,卻耿直得跟用戶各種強調飲食的價值和作用,這不是砸自己的飯碗嗎?
另外我們普通人千萬不要人云亦云,認為健身房就是賺懶人的錢云云,好像用戶買單之后不去健身房,健身房就是賺了,這是外行人不了解實情的自以為是。
首先健身房和健身教練的利益原本就不完全一致。如果用戶不到店健身能節省成本還算是對健身房有利,但對健身教練肯定是不利的。用戶辦卡后不來健身,健身教練就沒法推銷私教課,也就沒有賣課收入。
同時用戶買課之后如果不來上課,健身教練也拿不到上課收入。
這種切身利益決定了對絕大多數健身教練來說,一定要想方設法提升用戶到店率。另外從長遠出發出健身房也要提升用戶到店率,畢竟辦卡用戶購買的私教課才是健身房的主要收入來源啊。
所以無論是健身房,還是健身教練,肯定都是希望用戶增加到店頻率。
用戶的到店頻率跟自身利益如此密切相關,屁股決定腦袋,健身教練還怎么可能會有動力跟用戶強調飲食的重要性?如果用戶自己在家依靠飲食習慣調整就能瘦下來了,那還去健身房找健身教練做什么?
強調飲食對減脂的核心作用,本質是對健身房和健身教練核心利益的傷害。即便很多認真負責的健身教練會為用戶提供專業化的飲食指導,但也大多是建立在讓用戶認識到運動和肌肉對減肥的核心作用基礎之上的。
不過我們一定要明確,很多人選擇買私教課,就是需要專業教練的指導或是教練的一對一監督和答疑,畢竟一個人減肥是很難堅持下來的,而教練指導的社交屬性也是很多減肥者的剛需。
另外盡管很多人購買私教課后體重下降不多,但通過專業系統的運動訓練,大大改善了體質,提高了睡眠,隨著肌肉量的提升免疫力也大幅提高,而且體形也發生了很大改變。
所以健身教練的專業指導以及系統化運動訓練的益處,是毋庸置疑的,也是不可否認的。
但健身教練避重就輕的引導,會讓很多新手用戶建立錯誤認知——在減肥中過分依賴運動。這讓很多人在運動上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即便一開始體重下降很快,但隨著去脂體重的增加,用戶很快就會遭遇平臺期而陷入體重停滯。
此時如果不能得到正確引導,不知道平臺期為何物的減肥用戶,可能會不知所措得盲目增加運動量,如果平臺期還是遲遲無法突破,很多人可能會陷入疲勞期而放棄減肥,可一旦離開健身房不再運動,減掉的體重很快就會反彈回來。
另外不可忽視的是健身房用戶的輿論領袖作用,健身房的用戶群大多是中高端人群,他們普遍具有較高的經濟水平、社會地位和輿論話語權。一旦這群人樹立了依賴運動減肥的認知,就非常容易對周圍人造成示范效應。
瘦天鵝財神叔給大家舉個例子,比如一位你非常仰慕的行業精英,依靠運動減肥取得了明顯效果,還喜歡在微博上各種曬,當你產生減肥需求時是不是也會產生運動減肥的想法?同時如果他抨擊健身房,你是不是也很容易對健身房產生敵意?
四、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然而在這種錯位的狀態下,受害者并不只是健身房的用戶,同樣也會讓健身教練陷入很分裂的狀態。
健身教練應該是教師一樣的高端服務提供者,但同時又是賣私教課的銷售人員。在實際操作中這兩種身份原本就矛盾,也讓教練群體的備受爭議。
全國絕大多數傳統健身房的教練,可能都領著當地平均工資線上下徘徊的底薪,這決定了他們絕大部分收入都要來自賣課以及上課的提成。
這種薪資結構讓健身教練們不得不把更多精力和時間放在如何成交用戶上。畢竟你專業能力或服務意識再強也不能當飯吃,還有可能因為太執著于專業研究卻不懂銷售而導致業績太差被淘汰掉。
所以,在一家傳統健身房里,凡是能混得風生水起的健身教練并不一定是專業能力最好的,但一定是銷售能力最強的。這種機制讓本應專業要求很高的健身教練群體,準入門檻變得特別低。
很多健身愛好者只要身材還過得去就可以成為健身教練,但能不能在殘酷的淘汰競爭中存活下來,就看每個人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想方設法成交更多用戶并賣出更多課程才是王道,這也是健身教練群體之所以魚龍混雜的根本原因。
隨著健身教練的從業時間越長,這種雙重身份的矛盾就會越來越深。畢竟私教課不是一錘子買賣,用戶買單后,是需要教練手把手給每一位用戶一對一上課的。
當健身教練賣出的私教課越來越多,他就必須要分配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上課,這又會導致健身教練可以用來成交新用戶的時間和精力越來越少,因此這種矛盾又逼著教練們不得不把心思放在老用戶的續課上。
當健身教練為用戶上課目的并不是為了更好的提供服務,反而是為了續課時,服務過程中的功利心和目的性,也難免會變得非常強。
為了能讓更優質的老用戶續課,健身教練就需要在上課期間甄別用戶的購買力和購買意向,只有既有購買力又有購買意向的優質用戶,才值得健身教練們分配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提供更優質的服務,而對其他非優質用戶的用心程度也自然會降低,畢竟教練每個月都是有業績壓力的,時間和精力也是有限的。
所以網絡上充斥著大量私教課用戶對健身教練服務意識的吐槽和不滿,這背后的真實原因可能很扎心,你并不是人家教練眼中的優質客戶。
但即便你是優質客戶情況也不會好到哪里去,教練們為了讓你續課也是煞費苦心,抖機靈,耍心眼更是不要太普遍。比如在上課過程中教練難免會有所保留,以便引導用戶購買更多的課程。
在用戶可承受的范圍內,教練為用戶制定的目標周期越長,用戶需要購買的課程就越多,這樣對教練的業績達成就越有利。但對用戶來說,購買的課程越多,周期越長,風險也會越大。健身房的倒閉風險還在其次,畢竟誰遇上誰倒霉,最普遍的風險反而是教練的離職風險。
因為用戶購買私教課后,健身房往往會把業績提成一次性發放給教練,但用戶上完所有課程的持續時間卻可能會長達半年、一年甚至更久。
而在這期間,教練每個月需要背負的業績壓力卻是一直存在的,這種高強度的業績壓力,讓很多健身房的教練流失率都非常高。
作為私教課用戶,一旦你的教練離職,你的后續課程就要轉移給其他教練。由于你還有大量課程沒上,肯定不會再繼續買課了,可如果你無法為新教練貢獻業績,那新教練為你提供的后續服務也很難保證。于是全新的矛盾又出現了。
即便各方之間矛盾重重,各方之間在矛盾中也維持了微妙的平衡。健身房在強化運營管理的情況下可以持續生存,健身教練可以成為一個收入體面的職業,而普通用戶也可以得到相對專業的指導。
即便如今對健身房的吐槽甚至謾罵已鋪天蓋地,甚至有無數仁人志士在資本助推下,為了給健身房革命而創新了各種商業模式,但最終的結局基本是雷聲大雨點小。
那么多人想革健身房的命,但飽受質疑又矛盾重重的傳統健身房依然屹立不倒。瘦天鵝財神叔發現,這或許應了一句話:存在就是合理。因為任何參與者都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五、健身房將會何去何從?
如果說健身教練好歹還能依托健身房成為一份收入體面的職業,而跟減肥契合度更高的營養師,卻連成為一份全職投入的職業都很困難。
營養師這個職業目前在中國社會的處境特別尷尬,先不說連毫無資質和經驗的微商,都能自稱資深營養師,即便是真正專業過硬的營養師,如果不能進入醫院、學校、餐飲、食品等專門領域,在中國當下的社會發展階段也是很難生存下去的。
你身邊有多少人能把營養師,當成一份養家糊口的職業?
營養師群體的處境是由市場需求決定的,畢竟在大多數人的認知里,即便知道飲食對于減肥重要,但還不足以重要到為飲食付出高昂的金錢成本。如果說運動還有一定的專業特性,尋求教練指導還能理解。
但飲食這么簡單的事情,活了幾十年,一天三頓飯就沒斷過,多吃會胖,少吃會瘦,這么簡單的道理我能不懂?現在居然要花錢請人教我怎么吃飯?真是開玩笑。
這是時代發展所造成的問題,畢竟在我們這個每年還需要為脫貧而努力的國度里,專業的營養咨詢服務還屬于少數高端人群的奢侈消費,并沒有飛入尋常百姓家。
而長期以來圍繞飲食而展開的減肥服務,大多集中在能立竿見影的減肥產品上。但伴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全民健康意識的覺醒,以及廣大80后、90后受教育群體逐漸崛起為減肥市場的消費主力。
糖衣效應下的各類減肥產品,必然會被逐漸拋棄,而以九大食材為基礎的優質營養服務也必然會日益深入人心,這一切只是時間的問題。
從本質上說,健身教練也好,營養師也好,兩種職業的普及是消費升級的象征,只有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全民消費和教育水平不斷提高,并且全社會對運動、營養等健康產業的投入成為共識,市場需求自然會倒逼著行業變革。
屆時健身教練的雙重角色會自動拆分,矛盾叢生的健身房也會回歸到正常軌道。總之時代發展所產生的問題必然要依靠時代發展來解決,這是客觀規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
瘦天鵝財神叔認為,整個健康行業變革已經在悄無聲息的進行著,無數人正在默默地努力著。正如凱文凱利所言,未來已經到來,只是尚未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