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圖騰》
導演: 讓-雅克·阿諾
編劇: 阿蘭·戈達爾 / 讓-雅克·阿諾 / 蘆葦 / 約翰·科里 / 姜戎
主演: 馮紹峰 / 竇驍 / 昂哈妮瑪 / 巴森 / 尹鑄勝 / 更多...
類型: 劇情 / 冒險
制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 法國
語言: 漢語普通話 / 蒙古語
上映日期: 2015-02-19(中國大陸) / 2015-02-25(法國)
《狼圖騰》自然不能和《阿凡達》這種超級電影工業化過度產出的電影比,盡管這兩部電影訴說的事情是差不多的。除了海報的設計極富八九十年代動輒80集左右連續劇的風格之外,無論是角色、配樂、特效、層次,都已經是上上之品。初一的檔期,有不少帶熊孩子去看電影的家長們,影片放映期間竟然熊孩子們卻完全融入影片之中,這點上就相對其他的影片強上不少。所以狼圖騰究竟說了些什么呢?上世紀60年代,北京知青陳陣(馮紹峰 飾)和楊克(竇驍 飾)來到了內蒙古額侖大草原插隊,加入了蒙古族牧民畢利格老人(巴森 飾)以及他的兒媳噶斯邁(昂哈尼瑪 飾)一家的生產隊,從此開始若干年的放牧生活。在與狼群的接觸過程中,陳陣帶著強烈的好奇,逐漸了解了這種動物,甚至有了想自己養一 只小狼的念頭。蒙古人民崇敬狼,熱愛草原,而漢人則功利地掠奪土地,這導致了狼群與人之間的“戰爭”。以場部主任包順貴(尹鑄勝 飾)為首的生產隊最終發起了一場滅狼運動,讓狼群和人類之間的關系陷入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 自然與人的關系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電影改編自姜戎同名小說,耗時5年拍攝完成。一部狼圖騰,不僅是自然的電影,不僅是人性的電影,更是多種內涵的電影,透過動物的眼光,揭示人性,揭示那個年代。
狼,一種草原標志性的動物,一種草原生態頂端的動物,在人性的陰暗面下,卻是如此的脆弱。不想糾結于那個年代,只是探尋人類作為大自然中的一員到底扮演什么樣的角色。那樣的無奈,那樣的自責。緊張的追擊情節,張弛有道的劇情,特別是對于狼的描述,沒有過多的介紹,但充滿整部影片。作為高難度的改編電影,國內的導演都不敢嘗試,也謝謝他們沒有嘗試,一位敢于舍棄少年派的外國導演,花費多年時間研究狼這種動物,只是為了拍出活生生的狼。導演主要選取了人與狼捕食之間的矛盾,也是能夠突出狼作為草原動物的特點,小說中大量描寫了陳陣與小狼之間的感情,在電影中確實很難表現出來,電影的結尾并沒有嚴格遵照小說,可能還是照顧人的感情,給大家留有希望。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以深邃大氣的史詩視角與人文關懷吟唱了一曲游牧文明和草原生態的挽歌,悲情、壯美。影片最大的高明之處在于,盡管繼承了原作的名字,卻穩妥地回避了這個充滿爭議、頗為危險的,原作者自我構建的“狼圖騰”,而回歸到阿諾最為熟悉和喜愛的自然主義上。所謂“狼圖騰”,在影片中作為“圖騰”的意義也許僅僅外化為畢利格的蒙古包前那風中飄揚的整張狼皮。
我們依舊看到狼的血性、兇狠、自由——然而那已不是原書中作者所想象的蒙古族的圖騰,蒙古人的崇拜。蒙古人稱頌騰格里,熱愛神性與靈性的自然,熱愛這片賦予一切生靈“小命”的“大命”——于是本片回歸到了自然。熟悉阿諾的朋友們明白,他重視野性與生態,但也不反人類。他的立場總是不偏不倚,在塑造自然與文明的對立過程中并不有所偏向,始終以一個旁觀者的視角來記錄人與自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