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時每刻都能感受到地球帶給人類的美好,這種美好也會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但是隨著時間的長河不斷向前奔流,地球的模樣和環境會慢慢發生改變。
在十億年之后,我們的地球會變成什么模樣呢?
那時的地球很可能早就面目全非,如果我們穿越到十億年后的地球,很難相信那就是地球,因為十億年后,地球的美好早已不復存在,平均溫度上升到接近50度,海洋全部蒸發,地球徹底變成一顆死寂的星球。
隨著太陽逐漸向紅巨星過渡,體積和亮度會越來越大,太陽系里的宜居帶也開始向外擴展,先到達火星附近,然后是木星和土星附近,火星以及木星土星的衛星家族會成為新的宜居星球。
35億年之后,太陽輻射繼續增強,地球表面溫度超過一千度,如此高的溫度足以讓巖石融化,地球會變成如今金星的模樣。
同時,銀河系也會發生大動蕩,它會和仙女座星系發生膨脹,然后融合為更大的星系。
大約50億年后,太陽體積達到最大,成為紅巨星,吞噬掉附近的水星和金星。木星土星的衛星家族成為新的宜居星球,如果人類仍舊存在,會在那里建立起第二個家園。
大約80億年后,太陽變成一顆白矮星,只有地球般大小。白矮星仍舊發射出微弱的光芒,但遠遠不足以照亮地球和太陽系,也宣告了太陽的死亡。
一千億年后,宇宙膨脹速度顯著加快,星系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
4萬億年后,距離太陽最近的恒星,比鄰星也走向死亡。
12萬億年后如今我們看到的所有恒星都走向終結,新的恒星和行星不斷誕生出來,不過誕生的速度和頻率慢慢下降。
百萬億年后,宇宙中最后一顆恒星也消亡了,屆時僅僅剩下壽命更長的中子星,白矮星還有黑洞。沒有了恒星的照耀,宇宙徹底被黑暗籠罩!
百萬億年,對于人類來講是難以想象的漫長。以人類不足百年的壽命來講,百萬億年幾乎等同于永恒。
對于人類來講,這是好事。因為這意味著人類有大把的時間發展科技,享受美好的生活。
在宇宙走向終結之前,人類有充足的時間探索宇宙,飛出太陽系,銀河系,甚至飛出我們所在的宇宙,到達一個更年輕的宇宙,所謂的平行宇宙。
雖然平行宇宙的概念更多的只是猜想,但很多科學家堅信它的存在。而人類想要把文明延續到無限遠的未來,飛出宇宙或許是唯一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