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賞《雪意帖》......
有宋一朝,書法成就堪與蔡京旗鼓相當甚或有過之者,尚有其胞弟蔡卞。世稱蔡卞書法,時享盛譽,朝野上庶學其書者甚多,其與保待著較多古意法度的蔡襄相比,蔡卞書法似更富有創造新意,更能體現宋代尚意的書法美學情趣。只是后來由于原因種種,人們將其淡忘了。宋人尚意,開創了一代書風。國學大師王國維指出:“漢唐元明時人之于古器物絕不能有宋人之興味,故宋人于金石書畫之學乃陵跨百代。”(《宋代之金石學》)這是對宋人尚意的精辟論述。宋人書法即是在尚意的時代氣息中徐徐展開的。蘇東坡《石蒼舒醉墨亭》詩云:“自言其中有至樂,適意無異逍遙游。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宋人將書法藝術用以寫意、樂心、游息,在自由揮灑中,抒發精神自由。以蔡卞例,其創作中個性化和獨創性,在書法作品中頗有所體現。如果說隋唐五代尚法,是求“工”的體現,而宋朝書法直接晉帖行書遺風,把書法藝術從客觀的審美對象引申為關注主觀的表現個體,以一種尚意抒情的新面目出現在世人面前,黃庭堅所說“胸中有道義,廣之以圣賢之學,書乃可貴”,就是這個道理,蔡卞即是在宋人尚意書風中崛起的一代書法名家。考察北宋末年,書壇除了米芾有蓬勃氣象外,尚有二蔡之書法亦煌煌大觀。蔡卞“頗得筆法”,是一個衣冠晉風、尊古為新的舍拾淘洗過程。與其兄蔡京一樣,蔡卞以以介書生入仕,文人意識,士大夫精神不時在內心積郁。7000年書法百科全書
(手機變字帖·隨時讀帖)
+全60集二玄社法書選
+49冊二玄社原色法帖選
+3.8張單字帖
+1.5萬副歷代名碑名帖
▼點圖下單
書生內心對于仕途的追求和對權力的爭逐,使之常常不安于書法之道,但恰恰又是這種不安與爭逐,使蔡卞的書法常常自出機沀,意識強烈,卓而不群。蔡卞與胞兄蔡京同學書于蔡襄,后從蘇軾學徐浩,后又顏、歐、柳、李邕,然后棄之而深入二王。由此可以得出結論,蔡卞啟蒙于蔡襄,經蘇軾學指點,由此登堂入室,以二王為歸宿。觀蔡卞作品,俊朗淳美,圓健遒麗,有兼人之功,文人士大夫的氣息躍然其上。蔡卞擅行書,又長于大字,受柳公權、李邕影響較大。其人不光精于“貼”,且善于“碑”,所作之字,神氣充腴,穩重含蓄,風度典雅,有晉人之瀟灑,唐人之發度,又有宋人之靈展。從其現存的作品看,如《致四兄相公尺牘》、《孝女曹娥碑》、泰山石刻《楞嚴經偈語碑》等,筆力瀟落,放縱任能,字勢俊麗,飄靈婉約,書風多樣,灑落簡捷,其作品尊古為新,運用得心應手,成熟精到,尤其是一些代表作中的人文精神自然充溢,令人嘆為觀止。米南宮謂“卞得筆”,實有其深刻依據。雖然說,面對蔡京提問,米芾有諛頌之詞,但其對蔡卞的評價,出自米南宮之口,該有相當的歷史價值,與晚唐柳氏(柳公權)可以攀比,自有大家之態。在靈性之追求中,頗得筆法的蔡卞,與自出新意的蘇軾,高視古人的黃庭堅,蕭散奇險的米芾一樣,都在力圖表現自已作品標新立異的姿態,講究筆墨情趣,使學問之氣郁郁芊芊發于筆墨間,給人一種精神自由的審美意境。書法美學中的人文精神,是書家的一種思想和對社會的認識,它突出地表現在,把創作主體、對象和技巧等緊密地聯系起來,是一個人格化的象征體系。因此這種情況下,人們就要更深入地研究人格理論與各種重要美學概念,人們不能僅僅停留在問題的一個方面,除了更深入地借用人品的概念來闡釋書法藝術的審美本質外,反過來也要用創作與欣賞審美化地闡釋人的本質和人的價值,從而使兩者互不偏廢。所以,人們重新評價蔡卞,似應如此。
竹慈紙500張178元
六尺屏1刀+八尺屏1刀+小三尺6刀
點圖下單▼
墨相文坊 , 交易擔保 , 放心買 , 原漿高性價比:五體通用,99元10刀寫大半年 小程序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