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明朝的將軍,有兩個類似職務(wù)的詞句經(jīng)常出現(xiàn)。
第一個是:督師。第二個是:兵部尚書。
“兵部尚書”才是明朝官職。督師只是一種稱謂并非正式官職。
明朝的兵部尚書,是明朝六部中兵部的最高級長官,別稱“大司馬”,負(fù)責(zé)掌管全國衛(wèi)所軍官的選拔授予、訓(xùn)練、車輛、武器管理等政令,為正二品。相當(dāng)于當(dāng)今的國防部長。更細(xì)致的說,明朝“兵部尚書”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的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總參謀長和后勤部長的總稱,因為他擁有這些范圍的職權(quán)。
這是朝廷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官位,關(guān)系到國家安危。
可是,到了明朝的崇禎年間,這個職位成了“死亡之位”。
嘉靖以后的明朝,不管做事不做事的人,如果處在兩個職位,第一,督師或者總督薊遼;第二,兵部尚書;那么,基本上都是不得善終的,其命運很悲慘,要么被敵方所殺,要么被自己人所殺,被自己人所殺的不在少數(shù)。這簡直就是一種宿命。
在崇禎統(tǒng)治(公元1628年—1644年)的16年間,橫死了多少個?
第一位
崔呈秀:被殺頭
明熹宗朱由校(1620年-1627年在位),是明朝的第十五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長子,生母選侍王氏。他16歲時即位,在位七年,死后傳位給了朱由檢,也就是崇禎皇帝。
崇禎皇帝朱由檢,跟他祖上朱元璋一樣殺人不眨眼,還沒有正式頒布崇禎年號,先殺了兵部尚書崔呈秀(1584-1627年)。似乎這個人也該殺,因為他是魏忠賢的干兒子崔呈秀,在朝堂中耀武揚威。
朱由檢正式確定崇禎年號之后,只隔了兩年,在1630年,又殺兵部尚書。
是他自己提拔的。不是一個是兩個!這暴露了朱由檢嗜殺本性。
第二位
王洽(1569-1630年):嚇?biāo)溃I死或病死)
兵部尚書王在晉被免官之后,提拔王洽做了兵部尚書,跟后金打仗還是失敗了。有人對崇禎說,當(dāng)年嘉靖殺了丁汝夔,后面上去的人就可以退敵了?!笆菃??”崇禎把王洽關(guān)起來,準(zhǔn)備判個罪名殺掉。王洽嚇得夠嗆,斬首之前?。▏槪┧懒?。也有說是餓死的。
這一年是1630年,崇禎三年。
幾年之后,崇禎八年(1635年),又一位兵部尚書撞上禍?zhǔn)隆?/span>
第三位
梁廷棟(?—1635年?):服毒死
梁廷棟,崇禎三年到四年間的兵部尚書,品行操守上有問題受到彈劾。到了崇禎八年(1635年)又被起用為兵部右侍郎兼右都御史。清兵繞道長城喜峰口侵入關(guān)內(nèi),直逼京師。清兵經(jīng)過的是梁廷棟的轄地,對此有直接責(zé)任,被命令戴罪入援,梁廷棟與羅維寧三邊總督萎靡不敢戰(zhàn),“三人相掎角,皆退怯不敢戰(zhàn)。于是寶坻、順義、文安、永清、雄、安肅、定興諸縣及安州、定州相繼失守。”最后服毒而亡。某些史料記載的是病死。
第二年,又有一兵部尚書非正常死亡。
第四位
張鳳翼(?—1636年):服毒死
崇禎八年(1635年),大明新的兵部尚書張鳳翼上任。此人代州人,萬歷四十一年進士。他歷三朝且不斷升官,除了他的命好外,就是孫承宗所說的他“工于趨利,巧于避患”了。不過,后來運氣差了,在清兵連破幾十座城池之后,他抓瞎了。他是見過之前的兵部尚書下場。
怎么辦?他跟梁廷棟的招數(shù)一樣,每天吃大黃,來了個慢性自殺,最后中毒而死。目的當(dāng)然是在任上病死,可以混點兒撫血金,也不至于身敗名裂。
崇禎九年(1636年),張鳳翼“其督師也,意圖逭責(zé),乃竟以畏法死?!?/span>
又過了6年,崇禎再開殺戒。
第五位
陳新甲:被砍頭
陳新甲(?~ 1642)后于崇禎十五年松錦之戰(zhàn)中因指揮失誤而大敗。在內(nèi)外交困之下崇禎帝密使他與清兵圖和議,旋因家童無意間泄露消息,輿論大嘩,崇禎大怒,將其砍頭。
陳新甲死得最冤,是崇禎想對大清求和,把個和議綱要給他要他研究,結(jié)果放在桌上被仆人當(dāng)成“新聞”到處宣揚。崇禎面子喪盡,把他當(dāng)作和議的替罪羊,在街上斬首示眾。
第六位:閻鳴泰 遣戍死。
閻鳴泰(1572年-?),直隸保定府清苑縣(今河北省保定市清苑縣)人,進士出身,官至明朝兵部尚書。對后金作戰(zhàn)是有一定戰(zhàn)功。他是魏忠賢一黨,當(dāng)了幾個月的過渡性兵部尚書之后,被發(fā)配邊疆,再也沒有回來。死在哪一年都不知道。
第七位
王在晉:革職查辦
王在晉(?-1643年)明代官員、學(xué)者。字明初,號岵云,江蘇太倉人。萬歷二十年進士。歷官中書舍人、江西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兵部侍郎、南京兵部尚書、兵部尚書。崇禎不知道怎么想到了啟用他,負(fù)責(zé)對后金作戰(zhàn)。結(jié)果被后金打過了長城,結(jié)果還算好,只是“削籍歸”,保住了一條命,算是善終。
最悲慘的是這一對父子將軍,父子皆被殺。
第八位
楊鶴:被處死
楊鶴(?~1635年)字修齡。楊鶴素有清望,薩爾滸大敗后,楊鶴曾說:“遼事之失,不料彼己,喪師辱國,誤在經(jīng)略;不諳機宜,馬上催戰(zhàn),誤在輔臣;調(diào)度不聞,束手無策,誤在樞部。他是個正直的好官員,但并不知兵,一意主撫。楊鶴提出了“招撫為主、追剿為輔”的戰(zhàn)略。神一魁等賊兵既降復(fù)叛,朝廷主剿派勢力抬頭,極力攻擊楊鶴的綏靖政策。最后被逮捕,下監(jiān)獄而死。
第九位
楊嗣昌:服毒死
楊鶴的兒子楊嗣昌(1588~1641)字文弱,號字微,萬歷三十八年進士,崇禎十年(1637年)任兵部尚書。他吸取老爹教訓(xùn),剿撫并用,好不容易把李自成打到山中,張獻忠安置谷城,結(jié)果二人卷土重來,一月之內(nèi)連陷襄陽、洛陽,連殺襄王、福王。于是楊嗣昌也只好走上了梁廷棟和張鳳翼的老路,只能夠自殺了。史書雖然記錄“懼罪絕食而死”,實際是服毒死。
第十位
盧象升:被清軍所殺
盧象升(1600年-1639年),南直隸常州府宜興縣人。自崇禎六年(1633年)起,盧象升參與鎮(zhèn)壓李自成等農(nóng)民軍有功,升任右副都御史,總理河北、河南、山東、湖廣、四川軍務(wù),兼湖廣巡撫,后升任兵部侍郎,再遷兵部左侍郎等職。崇禎十二年(1639年),盧象升率部在巨鹿賈莊被清軍包圍,高起潛擁兵不救,終因炮盡矢絕,戰(zhàn)死疆場,年僅39歲。追贈太子太師、兵部尚書,南明福王時追謚“忠烈”,清朝追謚“忠肅”。
第十一位
史可法:被清軍所殺
史可法(1601年2月4日—1645年5月20日)河南省開封府祥符縣人(今開封市雙龍巷)。
崇禎元年(1628年)進士,任西安府推官。后轉(zhuǎn)平各地叛亂。北京城被攻陷后,史可法擁立福王朱由崧(弘光帝)為帝,繼續(xù)與清軍作戰(zhàn)。官至督師、建極殿大學(xué)士、兵部尚書。弘光元年(1645年),清軍大舉圍攻揚州城,不久后城破,史可法拒降遇害,當(dāng)時正值夏天,尸體腐爛較快,史可法的遺骸無法辨認(rèn),其義子史德威與揚州民眾隨后便以史可法的衣冠代人,埋葬在城外的梅花嶺。史可法死后南明朝廷謚之為“忠靖”。
第十二位
傅宗龍:被起義軍所殺
傅宗龍(1591~1641),云南昆明府昆明縣(今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區(qū))人。在云南鎮(zhèn)壓奢安起義的英雄,崇禎讓他當(dāng)兵部尚書,他卻對崇禎說民窮財盡,要體恤民情。結(jié)果瑯珰入獄。后來崇禎把他放出來擔(dān)任兵部尚書,讓他去打李自成,他被俘后起義軍要他騙開項城城門,他拒絕被殺。死后贈太子少保,謚忠壯。
第十三位
張國維:自發(fā)抵抗,自縊死
張國維(1595年-1646年)、浙江東陽人。曾任明末江南十府巡撫,后任兵部尚書。陳新甲死他他繼任,李自成占領(lǐng)開封,大清更是一直向南打到連云港。他被崇禎關(guān)到牢里,花了很多錢才放出來。明朝滅亡后他起兵抗拒統(tǒng)一,在舟山戰(zhàn)敗自殺。
第十四位
張縉彥:明朝滅亡、遣戍死
張縉彥(1599—1670年)河南新鄉(xiāng)人。明末兵部尚書,后降清。順治十七年六月,因“文字獄”被捕下獄;十一月被沒收家產(chǎn),流徙寧古塔,死在塔中。
第十五位
熊明遇:革職查辦
熊明遇(1579-1649),江西南昌進賢人。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進士。崇禎元年(1628年)起兵部右侍郎,遷南京刑部尚書、拜兵部尚書,致仕后又起故官,改工部尚書。后金兵要打宣府,巡撫沈棨(兵部主事、宣府巡撫)出了點錢讓后金退兵,結(jié)果被崇禎殺掉。熊明遇在崇禎面前為沈棨辯護了幾句,崇禎就罷了他的官。
第十六位
申用懋:革職查辦
申用懋
申用懋(1560—1638)。南直隸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申時行長子。萬歷十一年(1583)進士。除刑部主事,累官兵部職方郎中,擢太仆少卿。熹宗時以右僉都御史巡撫順天。崇禎初歷兵部侍郎、兵部尚書。申用懋是申時行的兒子。他上臺恰巧碰上后金退兵,以為地位就穩(wěn)固了。可那些勤王兵領(lǐng)不到餉,居然造起反來。小申只好下臺。他下臺后能回江南老家繼續(xù)和一班朋友過醉生夢死的生活,算是下場最好的了。壽命最長,活了78歲。
第十七位
袁崇煥:被凌遲
兵部尚書,督師,誰擔(dān)任,誰死,僥幸不死也被流放和罷免。袁崇煥擔(dān)任過“兵部尚書”,還擔(dān)任過“薊遼督師”。沾了兩個死亡職務(wù),當(dāng)然會死得快,而且死得很難看。最后被凌遲……
影視圖
崇禎之前,兵部尚書的橫死沒有這么密集。
崇禎很瘋狂,雖然只統(tǒng)治了16年,但在被滅前后,僅僅是兵部尚書,至少死了17名,親自弄死的10余個,其余的有各種死法。少數(shù)死在明滅之后。其中只有個別得以善終。不僅軍方的,其余的官員亦被崇禎胡亂殺了幾百個。他學(xué)他祖上朱元璋,但卻沒有他祖上的智慧和福份。這樣的朝廷還有不滅亡的?
從這一段歷史來看,袁崇煥被殺也該是必然的,也是必須的——依照崇禎的性格而論。這是明朝末年的將領(lǐng)們——同時也是明朝末期官員的宿命,誰也逃脫不了,不就是早幾年被殺和晚幾年被殺,死得慘和不太慘的區(qū)別了嗎?
生在這段歷史中的兵部尚書們很無奈。他們當(dāng)然是不會知道得如此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