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一詞火了許久,但大部分中國人,一直沒有養出什么名堂來。
2020 年,全球大約新發肝癌 91 萬例,而其中45%,也就是將近一半的肝癌新確診病例,發生在中國。
全球男性肝癌地圖,中國占一半
圖片來源:中華城市地理
前段時間,陪伴著兩代人成長的吳孟達,剛還在綜藝上展望與星爺的再次合作,短短一個月時間內就因肝癌加重在香港病逝,終年69歲。
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這半個月前突然告別我們的趙英俊,也同樣是因為肝癌逝世。
中國,一直是肝癌負擔最重的國家之一。國內肝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前列,尤其死亡率高,居國內癌癥中的第二位。
圖片來源:網易文創/數讀
數據懾人之余,很多人都有著相似的困惑:在乙肝疫苗普及了的當下,為什么中國人依然這么受肝癌“青睞”?
但答案可能在于——“這都是我們自己一口一口'吃'出來的” 。
酒,真的別再多喝了
中國人容易得肝癌,很大程度上歸咎于酗酒習慣和基因劣勢。
酒,絕對是傷肝的一把好手。
但在中國的飲食習慣中,酒一直是飯桌上的“釘子戶”。什么“感情深,一口悶”、“不喝就是看不起我”的說辭,相信大部分人都聽過。
而更可怕的是,在生活中,酒還經常以'健康保護者'的形象出現。
什么“晚飯一杯酒,去疲勞,還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什么“每天喝點紅酒,抗氧化抗衰老,還能助力睡眠”……
說得有鼻子有眼的,但在專業的醫學機構那里,不僅從沒把酒作為有益的食物向公眾推薦,更是早就把酒精送入了健康黑名單Top席。
每18例癌癥中,
就有1例是喝酒喝出來的
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就早已把酒精(飲料)列為 1類致癌物。
圖片來源: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截圖
據統計,全世界5.5%的癌癥發生和5.8%的癌癥死亡是酒精引起的。也就是說,每18例癌癥,就有1例是喝酒喝出來的。
其實酒本身并不會致癌。真正危險的,是酒精的代謝過程。
無論什么健康酒、紅酒,最重要的成分都是酒精。而酒精,在每一個階段代謝出來的產物,都是有毒的,而這些有毒物質,都會進入肝臟。
這些毒性反應日積月累會導致不可逆轉的肝臟傷害,最后演變成癌癥。
中國人喝酒,更容易致癌
而且,中國人喝酒更容易致癌。
為什么呢?這就不得不提中國人特色的“喝酒上臉”了。
相信很多人都發現了,身邊的人一喝酒就容易鬧出個大紅臉,這可不僅僅是影響美觀的問題,而是中國人基因“缺陷”的求生信號!
中國喝酒臉紅的根本原因,是中國人多攜帶有突變的乙醛脫氫酶基因,導致人體無法有效降解乙醛。身體里的乙醛積攢多了,血管舒張,表現在臉上就是酒后的臉紅臉熱。
圖片來源:丁香醫生weibo
而最新的研究發現,乙醛脫氫酶基因缺陷的人喝酒后,患癌概率會大于沒有缺陷的人。
所以,對于在喝酒這件事上有先天不足的中國人來說,無論是為了健康還是為了美觀,最好做到滴酒不沾。
大口吃肉
比你想象中危險
很多人大概想也想不到,吃得太好,同樣傷肝。
現代人,有事火鍋串串,沒事烤肉炸雞,就連幾個月的疫情封閉期結束后,最想見的也不是朋友情人,而是各種肉、肉、肉
但每日胡吃海塞下來,大部分人只知道為體重計上的數字唉聲嘆氣,卻不知道真正如臨大敵的,是你的肝臟。
肝臟,是我們身上一個默默無聞的“工作狂”,一天24小時運轉,為人體進行糖、蛋白、脂肪這三大營養物質的代謝。
它就像一個人體內的食物處理站。我們吃進肚子里的食物被胃腸道消化后,都會被送進肝臟進行處理,再轉變成人體能利用的營養素。
但它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
經常大魚大肉的惡果,可不僅僅是你的人長胖了這么簡單,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你的肝,也在跟著你越長越肥。
當肝臟里太多脂肪無法被代謝成糖分,堆積在肝細胞中,最終易引起肝臟損傷,甚至誘發脂肪肝。
輕度脂肪肝是可逆的,但一直放任不管,可能發展成脂肪性肝硬化,甚至誘發肝癌……
大口吃肉,穿不上去年的裙子事小,把肝傷壞了事大,真的要長點心了。
發霉的食物
比砒霜還毒
除了看得見的酒精飲料、高脂肪食物,還有些看不見的高危性肝癌致癌物,比如黃曲霉毒素。
黃曲霉毒素,又被稱為肝癌毒素,在 2012 年,它就被國際癌癥研究機構明確定位 1 類致癌(明確致癌)。
看到這個名字,可能許多人有點陌生,但黃曲霉毒素其實離我們的生活非常近。
發霉的食物里,往往就含有這種致命的病菌,它可以將食物中的亞硝酸鹽還原為致癌能力強大的N-亞硝基化合物,每天僅需10微克就能誘發肝癌。
發霉的水果,千萬別吃
相信很多人經歷過和我一樣的糾結,食物買多了忘記吃,想起來才發現有點發霉了。扔了吧?有點肉疼,去掉發霉的部分剩下的繼續吃?又有點怕鬧肚子。
想想身邊很多節儉的長輩,也都是把食物發霉的部分去掉,接著吃剩下的部分。
那,去掉食物發霉的部分,剩下的能繼續吃嗎?
答案當然是:千萬別!
肉眼看到的霉斑,只是一部分,霉菌產生的毒素其實已經在食物中擴散了。清洗和切除只能去掉表面的菌絲,內部的毒素卻還沒有去除。
而即使是加熱食用,黃曲霉素也要到 280℃ 以上才會分解,一般的烹調溫度,根本達不到這個水平
所以食材,不要一次性買太多,也不要為了省一點點錢,去承擔患癌的風險。
食物有這些特征,直接扔
事實上,黃曲霉菌非常的“狡猾”,很多時候它并不會以霉點的形式出現,有些食物放久了就可能出現。
特別是以下這些,要提高警惕:
①玉米臍部發紅;黃豆臍部變褐色;
②失去光澤、香味、粘性的陳味米;
③發苦、變味的堅果;有蛤喇味的食用油;
④浸泡好幾天的木耳:木耳的浸泡時間在3-4小時內較安全,若浸泡時間過長,黃曲霉毒素和青霉毒素等霉菌毒素很可能會產生。
⑤變色、變形、有酸味的筷子,滿是刀痕的砧板;
平常食物注意保鮮防潮,普通的竹筷和木筷,用3~6個月記得要更換;砧板的使用也最好不要超過3年;平時經常用熱水燙、曝曬等殺菌消毒,才更放心啊。
健康飲食,定期體檢
說了這么多,那到底該怎么保護自己的肝呢?
說到底,還是那句話,不要讓壞習慣“養”出了癌細胞。
酒少喝一點,飲食健康一點,作息規律一點。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適當控制體重,調理血糖、血脂,保持適當的運動。
當然,作為乙肝大國,也必須提醒大家。慢性病毒性肝炎(主要指的是乙肝和丙肝),是肝癌的最重要危險因素。
因為肝臟特有的“無感”特點,肝炎的感染也沒有癥狀,所以每個成年人都應該注意預防、早做篩查。
尤其要記得給寶寶接種乙肝疫苗,乙肝高危成年人也要遵醫囑接種或者補種乙肝疫苗,做好定期體檢。
短時間想要改變生活習慣并不容易,但至少我們應該保持警惕,一邊往健康的生活方式上靠,一邊善用定期體檢和癌癥篩查來保護自己。
做好預防、不給肝臟添麻煩,沒什么比你自己好更重要呀
來源:有品生活(ID:pinpin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