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進京五個月后,迎來了新的一年,并為小皇帝取了一個新年號:初平。
初平的年號,對于袁紹卻是一個好兆頭,因為他的字(本初)也含著一個“初”字。于是在初平元年正月,袁紹向各州郡發出了討董的倡議。
經歷了討黃巾、誅宦官兩役,各州郡對于派兵勤王的程序早已不陌生了,更何況現在各州郡新任的刺史和太守們不少都是周、伍二人特意安插的袁紹鐵哥們。
于是各州郡紛紛起兵響應,就像當年的黃巾起事一樣,也弄出了一個“八州并起”的動靜,不過上回是賊人打官軍,而這回是官軍打叛軍。
各州郡起兵后,分頭向洛陽方向挺進。
但各路人馬在距離洛陽大致一天路程的地方都不約而同地止步不前,扎營安寨。
于是,在洛陽的北面、東面、東南方以及西南方匯聚成四大方面軍,遙遙地形成了一個戰略包圍圈。
劉備攜關、張二人也加入了此次行動。
在募兵的路上,劉備與曹操相遇,像上次幫助毋上校一樣,這次劉備又給曹操幫了點小忙,并因此得以參與討董會盟。
現在,董卓自己也認為遇到麻煩了。
于是,初平元年二月,董卓決意挾持獻帝西遷長安。
臨行前,他將伍瓊、周毖這倆的臥底給宰了,還把洛陽城里所有富豪集中到一起,隨便找了罪名宰了,然后沒收他們的財產。
接著,董卓率大軍強迫群臣和洛陽城內外數百萬人口西行。
董卓臨走前一把大火使洛陽城二百里以內的宮殿、寺廟、官府和民居都化為瓦礫和灰燼。
董卓把地上的一切要不帶走,要不毀滅,但還不甘心,他又把眼睛瞄準了地下。
他讓呂布率兵發掘歷代帝王及公卿的陵墓,掠奪珍寶。
由于上述慘絕人寰的做法,京畿一帶積累一兩千年的文明成果蕩然無存,中國最富庶的地方竟然變成虎狼成群、野狗遍地的無人區,“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的慘象正是拜董卓所賜。
董卓因袁紹起兵,到了長安還殺了袁紹那個著名的叔叔太傅袁隗和太仆袁基及袁家老小50余口。
董卓罪惡滔天,跟袁家也結下了血海深仇。
現在他示弱西去,聯軍已集結待畢,蓄勢待發。
按理說作為盟主的袁紹應帶領聯軍趁勢西進,直搗長安。
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袁紹每日只知縱酒高歌,大搞聯歡,進軍的事卻無一人提及。
對于一個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和名士,面對群雄會聚、旌旗獵獵、十萬之眾集結的場面肯定是激動不已,他們覺得自己正在創造歷史了。
他們每天置酒高會,也許是因為他們自己被自己感動了,他們在細細地體味和享受生命。
然而,他們沒人明白自己應該承的歷史使命。
在這一時刻,敢于承擔歷史使命的,卻只有曹操與孫堅兩人。
而劉備現在還沒有嶄露頭角。
曹操看到各路諸侯不敢與董卓爭鋒,于是痛切陳詞:“我們發起義兵是為了消弭暴亂,名正言順,天下響應,現在大軍集結于此,但我們為什么還不趕緊采取行動呢?”
曹操繼續說:“假如董賊在我們起兵以后,遵奉天子使我們投鼠忌器,據守洛陽、長安之險阻,然后東出函谷以攻天下。盡管他是無道之師,但到那時他也不容易收拾了。現在他倒行逆施,焚燒宮室,夷平洛陽,挾持天子,逃奔長安,人神共憤,可以說現在是上天要滅亡他。只要我們奮勇出擊,一戰可定天下,我們為什么要錯過這樣的大好時機呢?”
曹操言之諄諄,但諸將卻聞之渺渺。
他們現在既害怕董卓兵威,又想保存實力,真是各懷鬼胎。
但曹操不是口頭說說,而是說到做到,于是立即做了一件氣壯山河的事情——獨自引兵西進!
此刻曹操心里既充滿了建功立業的萬丈豪情,又裝著匡扶漢室、誅奸除暴、重拯山河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他就是要給十幾路諸侯上一課:雖然現在我不能左右大局,但我知道應該做什么事情,而且無論如何必須去做。雖千萬人,吾往矣!
曹操指揮著手下七拼八湊的幾千人馬,向西挺進,想一舉占據軍戰略要地成皋。
諸將對他都不肯施以援手,只有鮑信帶了所部五千人馬隨同曹操西進。
此外,曹操的發小張邈也派衛茲帶領千把人前來支援。
曹操領兵進到滎陽(今河南滎陽縣東北)西南的汴水,遭遇董卓手下大將徐榮的埋伏,于是打了一場異常慘烈的遭遇戰。
曹操的部下都是新兵蛋子,但由于曹操指揮有方,面對強悍的西涼老兵油子,竟然結結實實地扛了一整天。
最后曹軍傷亡殆盡,曹操本人也被流矢射中,戰馬也掛了。
幸虧族弟曹洪把自己的戰馬讓曹操騎了,他們才趁夜色逃回酸棗。
這場仗曹操雖敗猶榮,雖處絕對劣勢卻義無返顧,讓徐榮覺得關東聯軍似乎也不是泥捏的,于是引兵撤退。
曹操以一場敗戰為聯軍挽回了不少面子。
曹操帶著半條命和箭傷退回酸棗,一看張邈等人還是天天置酒高會,不圖進取,于是痛徹入骨,以“諸君聽吾計”開場,向張邈等人詳陳進兵方略。
最后他嚴厲譴責諸將:“今天我們打著義旗來到這里,十萬大軍卻畏縮不前,只知喝大酒、洗桑拿,我們已經成了天下人的笑柄,我真替你們沒臉!”
曹操的痛切陳詞,依然打動不了諸將的心。
張邈雖然跟曹操是發小,但也不愿意拿自己的老本開玩笑。
曹操也不跟他們廢話,隨即離開酸棗,帶著曹洪、夏侯惇日夜兼程地趕往揚州一帶募兵,準備碼齊人再大干一場。
揚州刺史陳溫和丹陽太守周昕對曹操也由衷欽佩,于是給了他四千兵馬。
不料在歸途中,新兵叛亂,火燒營帳。
曹操又一此險些喪命,在親手撂倒了幾十個叛卒后才從大火中殺了出來。
后來沿途又陸陸續續募到一些人馬,加在一起有三千余人,帶著這支部隊再度北上。
不過,現在曹操已經對第二方面軍徹底失去信心,于是率軍渡過黃河,與盟主袁紹會合。
在聯軍中,第二個有膽有識的人是孫堅。
孫堅是武官出身,其成長經歷也是一段英雄傳奇,后來積功做到長沙太守。
關東起兵討董,一心要干大事的孫堅自然積極響應,率軍來到南陽,部隊已達數萬之眾,糧草接濟不上,但南陽太守張咨卻拒絕為孫堅提供糧草,孫堅一怒,也把張咨斬了。
孫堅英勇無敵,但名望不高,行至魯陽(今河南魯山縣)于是投靠了袁術。
袁術表薦堅行(代理)破虜將軍,領豫州刺史。
孫堅此后有了一個響亮的外號:孫破虜。
孫堅在中原暫時有了自己的地盤,便以魯陽為據點,進兵討卓。
在初平元年的冬天,孫堅為上演了比空城計還驚心動魄的一幕。
一天孫堅與屬下在魯陽城外會飲,身邊也沒帶多少士兵,而董軍步騎數萬突然兵臨城下。
這時,孫堅竟然對數萬敵軍視若無睹,繼續喝酒歡笑,卻暗令部隊整頓行列,不得妄動。
后來敵騎越來越多,孫堅才緩緩站起,指揮隊伍整整齊齊地退入城中。
董軍見孫堅隊伍整肅,一副有恃無恐的樣子,怕有蹊蹺,于是不攻而退。
這時孫堅才對部下說:“剛才我們不讓你們馬上起身,那是怕士卒看咱們驚慌他們更加慌亂無措,到時互相擁擠踐踏,假如敵人趁機來攻,那樣咱們都進不了城了。”
孫堅如此膽識過人,焉能不開創一番基業。
后來,孫堅率軍向洛陽挺進,與董軍在梁縣(今河南臨汝西)一帶展開激戰。
開始孫堅敗了一陣,但他毫不氣餒重整旗鼓,繼續發動攻擊,終獲大勝,并斬殺董卓手下悍將葉雄。
后來,《三國演義》把斬華雄的故事安到了關羽身上。
孫堅的英勇無敵,不僅令董軍膽寒,更令袁術心懷忌憚。
袁術眼見孫堅實力不斷壯大,大有反客為主之勢,于是開始使絆子,停止給孫堅供應軍糧。
孫堅哪里是好欺負的,立即飛馬來見袁術,怒道:“我孫堅之所以奮不顧身與董軍作戰,上為國家討賊,下為將軍報家門私仇,不是我孫堅與董卓老賊有什么不共戴天的私仇,我是一心為國呀!你為什么要聽信讒言,對我大加猜疑?”
袁術被問得啞口無言,只好給孫堅調撥軍糧。
董卓一見拿勇猛無畏的孫堅沒辦法,只好換招。
于是他派人去與孫堅講和,答應可以跟孫堅聯姻,并許諾可以讓孫堅的子弟擔任刺吏、郡守之類的高官。
孫堅則堅定地回答說:“董卓逆天無道,蕩覆王室,假如我不夷滅他三族,懸示四海,我死不瞑目,怎么會與這個狗賊和親呢!”
于是繼續奮力向洛陽前進,最終連敗董卓和呂布,打到洛陽。
一到洛陽,他就讓部下打掃漢室宗廟,結果部下從一口井中找到了用和氏壁刻成的傳國玉璽。
他還想擴大戰果,分兵幾路連破董卓軍。
這時董卓告戒他的部下說:“關東聯軍幾次敗給我,估計膽子都嚇破了,他們蹦達不了幾天。可是孫堅這個愣頭青,很會用人,他的部下都能給他賣死力,真不好對付。吩咐下去,以后再遇到孫堅的部隊,一定要小心謹慎,最好能閃就閃。”
然后,董卓令諸將分守戰略要點,自己引軍退回到長安。
可以說,正是由于孫堅艱苦卓絕的努力,才使董卓的囂張氣焰有所收斂,才不致乘機反攻關東。
進了洛陽的孫堅,還做了一件很帥的事情,表明他絕對不是一介武夫。
那就是他讓部下把東漢諸帝的陵墓休憩了一番。
這才是勤王之師,忠義之師,打仗是為了匡扶王室,那么如何忍心看先帝的陵墓破敗如斯呢?
但孫堅畢竟孤軍深入,不能久持,于是全軍班師回到魯陽根據地。
聲勢浩大的關東聯軍,最后僅僅靠孫堅的膽和曹操的識,才撐起一點點的局面。現在,各路諸侯早已無心戀戰了,而只想早回鄉了。
討伐董卓、匡扶漢室似乎已經是遙遠的傳說,而他們所據的一州一郡,才是他們安身立命的根本。
于是,關東聯軍在把糧食吃光后不戰自散,各自回家。
聯軍如此虎頭蛇尾上演了一此鬧劇,袁紹要付主要責任。
那時天下豪杰都看好袁紹,唯有才智過人的鮑信對袁紹嗤之以鼻,并對曹操說:“過人的膽識不是隨便哪個人都能有的,最終能夠撥亂反正肯定是你。假如才干和地位不相稱,那么即使現在再強大,最終也一定完蛋,難道是上天派他們為你開路的嗎?”無疑,這個“才干和地位不相稱”的人,就指的是袁紹。
袁紹大概對軍事和戰爭太過陌生,而總是喜歡玩弄政治。
此時,他的對策是另立新君,于是伙同韓馥想把幽州牧劉虞扶上帝位。
但劉虞是忠厚長者,而且頭腦清晰,認為這個提議簡直是“逆謀”,斷然拒絕。
一計不成,又生一計,袁紹又盯上了冀州刺史韓馥的位置。
韓馥的手下人還算強硬,但他自己極其軟弱,竟然真的將冀州拱手相讓。
得了冀州的袁紹,脾氣也漲了,張邈曾經因好意勸了他幾句,他不顧多年的交情,竟然指使曹操殺掉張邈,幸好曹操沒答應。
此時,鮑信已經看出袁紹其實就是董卓第二,于是與曹操商議“規大河之南,以待其變”。
由此,曹操為了天下大計,在黃河以南開始了自己的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