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福的父親是名手藝高超的木匠。但在他13歲時,父親因病去世,觀摩父親做木工的生活就這樣結束。而后他只記得父親做木工,將一塊塊粗木料畫線、拉線、切割、加工、拼裝、成型,這套流程。但就是這樣的規整化流程對王傳福后來的創業影響非常大。
王傳福兄弟姐妹眾多,有五個姐姐,一個妹妹,一個哥哥。在父親去世后,五個姐姐先后出嫁,妹妹被寄養,長兄王傳方從此退學開始工作賺錢養家。王傳福初中畢業時,母親又意外去世,導致他中考缺考兩門,不能報考當時最熱門的中專,那還是一個中專畢業就能直接工作捧上鐵飯碗的時代。不過,這種陰差陽錯卻引導王傳福走上了一條更寬的路。他進入了無為縣一所剛建立的普高。
王傳方在18歲就扛起了家庭重擔,中斷學業工作賺錢,因此對讀書有一種近乎信仰的執拗,即便賣房也要王傳福發奮讀書考大學。在王傳福母親去世時,大嫂張菊秀踏入了這個遭遇不幸的家庭。很幸運,張菊秀也全力支持王傳福的求學路。
王傳福從高中起住校,每周末回家向嫂子取10元生活費。有一次,家里實在沒有錢,嫂子又不舍得他委屈自己,就在村子里挨家挨戶借錢,最后才籌到不到5元的散錢。
1987年7月,王傳福從中南工業大學冶金物理化學系畢業進入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在研究生期間,他更加刻苦,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電池研究中去。人們常說,有志者,事竟成。僅僅過了5年的時間,26歲的王傳福被破格提升為副主任,成為當時全國最年輕的處長。1993年,研究院在深圳成立比格電池有限公司,由于和王傳福的研究領域密切相關,王傳福順理成章成為公司總經理。
在有了一定的企業經營和電池生產的實際經驗后,王傳福發現了電池行業的巨大市場空間。于是,王傳福決定辭職,這在一般人看來太冒險。但王傳福相信一點:最燦爛的風景總在懸崖峭壁,富貴總在險境中凸現。
1995年2月,王傳福向其做投資管理的表哥借款250萬元,注冊成立了比亞迪科技公司,領著20多個人在深圳蓮塘的舊車間里揚帆起航。
創業的難度遠遠大于了王傳福的想象,在當時日本電池排名第一,國內很多廠家買來電芯組裝產品,但這樣利潤少,競爭力幾乎為0。所以王傳福決定依靠自己的技術研究優勢,從一開始就把目光投向技術含量最高、利潤最豐厚的充電電池核心部件——電芯的生產。事實證明,王傳福這一招可招是后發制人、一招致命的關鍵所在。
不久后王傳福在一份國際電池行業動態中發現,日本宣布本土將不再生產鎳鎘電池,這勢必引發鎳鎘電池生產基地的轉移,王傳福意識到這將為中國電池企業創造一個絕佳的黃金時機,于是決定馬上涉足鎳鎘電池生產。
然而,王傳福根本買不起鎳鎘電池生產線,當時日本的一條鎳鎘電池生產線需要幾千萬元投資,加上日本禁止出口,即便想買也買不到。這個技術狂人認為什么都可以造,買不到生產線,就自建。
王傳福利用中國人力資源成本低的優勢,自己動手建造一些關鍵設備,然后把生產線分解成一個個可以人工完成的工序,結果只花了100多萬元,就建成了一條日產4000個鎳鎘電池的生產線。
利用成本上的優勢,通過一些代理商,王傳福的公司逐步打開了低端市場。為進駐高端市場,爭取到大的行業用戶和大額訂單,王傳福不斷優化生產工藝、引進人才,并購進大批先進設備,集中精力搞研發,使電池品質穩步提升。王傳福還經常出國參加國際電池展示會,直接與能下大訂單的摩托羅拉等大客戶接觸。獲得了客戶的認可后,公司的訂單源源不斷。后來,在大客戶名單上出現了松下、索尼、GE、AT&T等。
2000年,王傳福投入大量資金開始了鋰電池的研發,很快擁有了自己的核心技術,并成為摩托羅拉的第一個中國鋰電池供應商。2001年,比亞迪公司鋰電池市場份額上升到世界第四位,而鎳鎘和鎳氫電池上升到了第二和第三位,實現了13.65億元的銷售額,純利潤高達2.56億元。
2002年7月31日,比亞迪公司在香港主板上市。2003年1月,王傳福決定進軍汽車產業。在宣布這項決定之前,王傳福組織了一場內部股東征求意見會,參會的基本上都是與王傳福一起創業的人。在當天的會議上,大家雖然沒有公開表示反對,但許多人心里是不贊同的。那時比亞迪在電池領域已經處于壟斷地位,市場發展情況十分不錯,所以很多人搞不懂王傳福為什么要進入汽車產業。
越是到后來,有些基金經理人苦口婆心地勸王傳福放棄這個設想,有些人甚至直言不諱地說,如果比亞迪進軍汽車產業,他們就要把比亞迪電子的股票拋完。越是有這樣的壓力,王傳福就越是堅定自己的信念,在他看來,造汽車比造電池更簡單,能夠在電池領域獨步青云,在汽車行業,比亞迪也不會比人家干得差。在周遭一片反對聲中,全無汽車生產經驗的比亞迪以2.69億元收購西安秦川汽車77%的股權。此后3天,比亞迪的股價由18港元跌至12港元,公司市值在兩天內蒸發了27個億。
但天無絕人之路,2008年9月,股神巴菲特的代表索科爾到比亞迪公司考察。王傳福表示希望自己制造的電池可以100%回收利用,目前已開發出一種無毒電解質液。為了強調這一點,王把電池液倒進玻璃杯中喝下,他說“不好喝”,然后讓索科爾也嘗一嘗。索科爾禮貌地拒絕了。在認真地了解了比亞迪公司的運營模式之后,索科爾對比亞迪的來來十分肯定,并對比亞迪的研發團隊非常欽佩,他當即表示會有5億美金投資到比亞迪。就在整個比亞迪為這個消息而歡欣鼓舞時,時王傳福卻給大家澆了一盆冷水,他拒絕了索科爾的美意,理由是比亞迪不需要這么多錢。
王傳福認為,他想要的是和巴菲特合作,來加強他自己的品牌并打開美國市場,而不是出賣自己的公司。因此,他不愿意賣出超過10%的股份。當索科爾把這一結果告知巴菲特之后,巴菲特反而十分高興:“這是個不想賣出自己公司的人,這是個好現象。”對于巴菲特來說,一個不愿意出賣自己公司的人才是一個值得投資的人。
2008年9月27日,股神巴菲特投資王傳福的企業18億港元,占股10%。按照比亞迪目前的市值計算,王傳福身價20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