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到了,最近不少大媽大叔習慣性地來做財富體檢,在不知不覺中就談起了2015年遇到的一些理財困惑。
大媽的“困惑”
“以前都把錢都存在銀行,現在銀行一年期的存款年利率僅有1.75%,太低了,現在就選擇購買一些銀行理財產品,這樣還能拿到4%左右的收益,比存款利息高的多。市面上的其他理財產品收益比銀行的高,但是品種太多,看的眼花繚亂,要選擇安全的,適合的產品,真不容易。”
隨著經濟社會的日益進步,市民對于金融市場的了解也越來越深入,與理財產品的接觸也越來越頻繁,同時可供市民選擇的理財產品的數量也增加,當然這也讓市民在選擇時無從著手。嘉豐瑞德理財師表示,選擇一款理財產品,首先要清楚自己的理財需求和自身能承受的風險,然后再有針對性地選擇理財產品。了解一款理財產品時,除了年收益率,投資期限,市民還要著重關注這幾個方面:一是本金是否安全;二是了解購買理財產品所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未到期能否贖回以及贖回費用等的收取標準;三關注投資方向,比如銀行結構性理財產品,投資標的一般包含有股市、大宗商品、貴金屬、期貨等,跟投資標的的未來價格變動就有較大的關系;四是理財產品的募集期和資金到賬期,如果時間過長就會攤薄實際投資收益,這點容易忽視,一定要注意。總之,買產品一定要仔細閱讀理財產品的產品說明書,這是非常重要的。
大叔的“難題”
“現在銀行利息太低,10萬元存銀行1年才1750元。之前還挺看重余額寶的,可是現在收益率是不斷在下降,如今只有3%了;購買理財產品又不怎么會選擇;做其他投資又擔心陷阱多,理財方面糊里糊涂,大部分都是跟人一起做投資,看別人投資啥我就投資啥,不過賺的不多。”
理財日益成為市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同時各種欺詐,坑人、陷阱也是層出不窮,尤其是無風險、高收益、貪小利,這三大陷阱給了“騙子們”可乘之機,所以提醒市民們,理財有風險,投資要謹慎。嘉豐瑞德理財師建議,平時多關注一些新聞資訊;學習一些投資理財方面的知識,不可輕信他人,更不可盲目跟風投資;選擇理財產品應多咨詢,多了解,多比較,或者也可以到一些第三方理財機構進行咨詢,他們也會幫助你判斷,謹慎投資理財,做好理財陷阱的防范工作,才能避免財富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