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格剖象起名法”質疑
目前數字五行的現狀
五格剖象起名法與數字五行
什么是“五格剖象起名法”?
五格剖象起名法是日本人創立,傳入臺灣、香港,后傳入大陸,此法只適用于漢字表示的姓名,或者翻譯成漢字的外國人姓名,還沒有見到用其他文字表示的五格剖象起名法。
五格剖象起名法就是把人的姓名筆畫化,按字分解成五部分,這五部分是:
1、姓字組成的筆畫數為天格;
2、姓與名第一個字組成的筆畫數為人格;
3、名字組成的筆畫數為地格;
4、姓名字筆畫加起來的數為總格;
5、單姓名字1+1=2,為外格,多名字的最后一個字與姓的第一個字加的筆畫數為外格。
五格剖象起名法把這五部分的筆畫數納入五行體系,即:1、2為木;3、4為火;5、6未土;7、8為金;9、10為水。以奇數為陽,偶數為陰。
1為陽木,2為陰木;
3為陽火,4為陰火;
5為陽土,六為陰土;
7為陽金,8為陰金;
9為陽水,10為陰水。
以五行理論評價人名的吉兇、事業的成敗,有一定的準確性。
天格:為根、為父母運,影響對自己的天賜機會;
人格:為苗,為人的一生主運,影響人一生運氣的好壞;
地格:為花,為人的前運,影響人38歲以前的運氣;
外格:為葉,為人的副運,影響人與外界交往的和諧與否,外界的支持狀況。
總格:為果,為人的后運,影響人38歲以后的晚運。
在中國,各地起名公司的起名方法,基本上都是以五格起名法的理論為基礎,為顧客起名,或有的起名公司再結合一些別的方法為顧客起名,五格剖象起名法比較普遍。
如今流行五格剖象姓名學,并非中國人所獨創。流行于東南亞周邊。傳入我國后,因其簡單易學,集知識性和趣味性一體,現已被廣泛推廣。他根源華夏《易經》預 測應用體系里的一個分支姓名學,是由我們鄰國日本人在研究了我國《易經》后,根據河洛數理、音韻五行生克的原理,被匯萃于五格剖象起名法中,從而推演出來 了五格剖象姓名學。但絕非中國姓名文化的完整內涵。因國度不同,地域有別,社會體系結構差異,文化的區別不同情況,單用一個五格剖象起名法,去建樹中國人 的姓名文化,未免太膚淺了。其中盲點疑點很多,達不到旺命旺運成效。
五格筆劃數決定論毫無根據:“五格剖象法”認為人的姓名的筆劃數決定人的命運吉兇。該法列出了自一劃到八十一劃的各筆劃數的吉與兇的判斷詞,并且 以姓名排列出五格,指出在某一格有某筆劃數就會是“吉”或“兇”等等。凡學此術者對姓名的筆劃數都十分敏感,一見某數就認為“大兇”,或者見某數就認為 “大吉”。然而,從已出版的一些姓名研究著作中,以及海內外廣大學者的大量實踐、研究、調查的基礎上得出的結論來看,這純屬無稽之談。筆者在多年的實踐中,對姓名的分析與調查,也得出同樣的結論:姓名的筆劃數根本不會象“五格剖象法”所說的那樣決定人的命運。任何一個數,不論五格法認為它是吉還是兇,其 吉兇的比例都是一半對一半,比如“五格法”所說的最兇的幾個筆劃數:34劃、28劃、22劃等所謂的“兇死”“牢獄”“惡病”等。事實證明,其說法是沒有 根據的。34劃姓名的人,兇死的比例不足百分之十,與其他各劃無什么區別;而兇死的人中,姓名筆劃數是34劃的所占比例連百分之一也不到。其他幾個數也是如此,而且有許多姓名中有些兇數的人,生活得很愉快,健康長壽,高學歷,高官厚祿,發財等等。當前高官富豪名星名人中比比皆是,此理不功自破。
而“五格法”認為的一些“大吉數”如24 劃,31劃、35劃等,姓名中有這些筆劃數的人,大吉的也是少之又少,其兇死,病傷,牢獄的比例與兇數 不相上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通過大量的調查研究,統計分析,正確的結論就會很容易得到了。有人拿一些“兇數”兇死或“吉數”大吉的例子來證 明“五格剖象法”的“準確性”,這種手法不值得一駁。除此之外,如果做一個計算分析,就會發現“數理”的不可信性了。如果人人都用三個字的姓名,姓名中的每一個字從一到三十劃全有(三十劃的漢字十分少見,三十劃的姓幾乎沒有),則姓名可以從1、1劃到30劃、30、30劃,即使這樣算,也只有兩萬多種不同 的組合,中國14億人共享兩萬多種組合則每種組合就會有六萬多人共用,也就是六萬多人的筆劃命運相同。而一般的姓名筆劃大多在五劃到十五劃之間,其重復率 就更高了。僅從這一點來看,“數”的方法就十分荒唐了。因此,“五格剖象法”兩大方法之一的數理法不足信也就很清楚了。
五格起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著錯誤和不足。五格81數理中,有很多兇數比劃,這些兇數比劃的漢字,就不能用,中國得漢字來歷都有一個故事。長用 的漢字本身就不多。 在這一至八十一數理中,數理為水的格數就沒有一個大吉的,試問一下,金木水土五行,為何其它的四種五行都有大吉的數理,唯獨水的五行 沒有呢?此類錯誤不攻自破!
五格三才配置同樣沒有道理: 在遇到上述數理法的麻煩之后,“五格剖象”的研究者們,自然地把方法轉到了“三才配置”上來。這是該法兩大法寶之 二,也是很多研究和使用者津津樂道的。他們往往會說:“數理不行,還是三才生克行”之類的話。所謂的“三才生克”是把姓名的天、地、人三格化為“五行”, 金、木、水、火、土;根據三者之間的生克情況判斷一個人的命運。如果用“數”來“算”一個人的姓名,結果不準,就會搬出“三才生克”法,自圓其說,初看起 來似乎有道理,有時也很“準”,但是,在大量的事實面前,“三才生克”和“數理”法同樣不堪一擊。而且,經過計算,事實會更明顯,其范圍更小,還不如 “數”的內容多。一個三字的名字,天、地、人三格是固定的,這三個格,一共只能有一百二十五種組合,吉組合只有二十六種,兇的組合占了絕大多數。以十四億 人分配,則每種組合有一千萬人在使用,也就是一千萬人的命運是相同的,如此高的重復率,其可信度就可想而知了。至于該“吉”的不吉,該“兇”的不兇的例 子,遍地都是,舉不勝舉。由此可見,“三才生克法”也是與“數理法”一樣的毫無道理的。五格之法對于有文化人易學易懂,只能作為游戲而已。
近年來,國內有不少人士,都在不懈努力做著回還中國姓名文化精粹。起名文化是一項較為嚴肅的工程,沒有優良的綜合性漢語底蘊,機械性的搬來就用, 單調性的術數拼湊,敷衍了事的經濟性操作,一知半解的感情用字,都是褻瀆中國姓名文化的不負責行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為嚴肅的中國姓名文化,做一些實 質性的再造。
中國數字五行淵源
“五格剖象起名法”中的數字五行
五格剖象起名法把這五部分的筆畫數納入五行體系,即:1、2為木;3、4為火;5、6未土;7、8為金;9、10為水。以奇數為陽,偶數為陰。
1為陽木,2為陰木;
3為陽火,4為陰火;
5為陽土,六為陰土;
7為陽金,8為陰金;
9為陽水,10為陰水。
(需要說明一點,這種數字論五行有待商榷,我認為這種簡單的用數字判斷五行的方法是毫無根據的。)
伏羲先天易中的數字
我們從這些圖中可以看出,圖中所展示的數字,實際上是記序符號。與五行有多少關聯呢?
文王后天易中的數字:
文王后天八卦中也有數字出現,不過這個時候的數字已經不是一個序號了,而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數,并且這個“數”是從“洛書”中來的。
河圖洛書中的數字
河圖、洛書中的數字隱而不見,非不見也,而是“黑點”“白圈”即為“數”。
有河圖歌訣傳于世,曰: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從歌訣中已經可以看到五行的影子了。可是,我們還是不能把五行與數字結合起來,因為歌訣總是“天如何地如何的”,而且金木水火土是從“數”字生出來的。數在這里只是一個用來表“象”的符號。在這個歌訣中,“天”就是“圈”,“地”就是“黑點”,只是表明這個實際的記符的作用。這只是個歌訣而已,而非真的就是“一生水、二生火……”,倒是可以這樣認為:在一六的位置屬水;二七的位置屬火;三八的位置屬木;四九的位置屬金;五十的位置屬土。(很多命理術士,生吞活剝此歌訣,斷章取義,迷惑眾生;認為“天一生水”,那么“一”五行就是“水”,有的還從“生”這個字做文章,說“一生水”,那么“一”的五行就是“金”,因為“金才能生水”。曲解此歌訣的本意。天在這個歌訣中表“陽”、為“圈”、為“奇”;地為“陰”、為“黑點”、為“偶”;陰陽相成,奇偶同位,已經蘊含了八卦的思想——孤陰不生、獨陽不長,陰陽相生相成。
河圖另有歌訣又云:一六在北,二七居南,三八居東,四九居西,五十居中。河圖開始與方位結合起來。可以這樣解讀“一六在北方屬水;二七在南方屬火;三八在東方屬木;四九在西方屬金;五十在中央屬土”河圖體現了方位與五行。左旋相生(就是順時針方向)。
這是《洛書》配方位陰陽五行圖。在文王八卦圖中,卦畫顯于前,而洛書隱于后。我們可以看出文王八卦的卦序就是用了洛書的“白圈”“黑點”所體現的所謂的數。這里乾卦為“六”數,也有從“河圖”中推出“文王后天八卦”的,其“乾卦”數為“九”。
可見這數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因為推演的不同,“數”也不同。這些所謂的數,其實就是“籌”,就是“碼”,就是先人們在推演的過程中所使用的工具——兩種不同顏色的“石子”。
我們今天看到的河圖、洛書就是先人們推演的一個“式”,類似于象棋中的“局”。而那些“黑點”“白圈”就是棋盤上的“棋子”。即然是“棋子”(這里是比喻),在“游戲規則”下,位置是不斷變化的,古人因此而演無窮。
在河圖、洛書中,數不是定數,數是演繹的手段。因為數的不定性,可變性,所以數是不能用來指示“五行”的。那么什么能指示“五行”呢?就是河圖、洛書中、八卦中體現的方位、卦所蘊含的意義,這些都是先人們在長期的生活中對于自然生存環境認識的總結。
五格剖象法起名與漢字五行
重提一下“五格剖象起名法”是如何利用數字來判斷五行的,如下:
1為陽木,2為陰木;
3為陽火,4為陰火;
5為陽土,6為陰土;
7為陽金,8為陰金;
9為陽水,10為陰水。
我們可以看出這種方法是多么的簡單,甚至可以說粗糙。可以說是“褻瀆”了先哲遺留的文化。五格剖象法起名就是用這樣的一個“數字論五行”基礎來論吉兇的。從上面我們討論的內容可以看出,中國易學思想淵源之久遠,早于簡體字,祖先即便再怎么預知未來,也不會把“簡體漢字”置于易學廣袤的范圍之外,而但但鐘情于“康熙筆劃”。數數筆劃就能判斷五字的五行,您現在是不是也感覺十分的荒謬。
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首先這五個字就是五行之一。金,與金有關的漢字如“鐘、鐵、錢、鍋”等,不一一例舉。這種造字法具有非常強烈的系統性。
造字是一個發展的過程,是一個“因為需要而產生的過程”,是一個“認識與積累的過程”,就好比是河圖、洛書的“黑點”“白圈”具有的無窮的演繹能力。所有的漢字都是因為最初的需要而產生并且以固定的形式保留下來。然后這些漢字又具有了“不同顏色的石子”的作用,遵循一定的規則就可以進行組合,并產生新的意義——引申義。
五行就是最本質的東西,是先哲們最基本的認識。判斷漢字五行必須從最基本處入手,從其本意結合五行所表達的內涵綜合的判斷,而非簡單的數數筆劃。
五行的表相
五行屬性及歸類方法
五行學說之所以能概括宇宙間的萬事萬物,其主要的思維方法是按照"五行"的特性,根據事物的不同性質、作用和形態,采用"比象取類"的方法,將事物或現象分為五大類,分別歸屬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中。并根據五行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規律,說明各類事物或現象的聯系和變化。在醫學方面則籍以闡明人體臟腑組織之間在生理和病理上的復雜關系,以及人體與外在環境之間的密切關系。
原始的五行物質元素說,上升為五行學說之后,基本上已經不是單純的指五種物質本身,而是作為事物屬性的抽象概念來應用。五行各有其不同的特性,即"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意思是說,木具有生發、條達之特性;火具有炎熱、向上之特性;金具有斂肅、變革之特性;水具有滋潤、向下之特性。為此,根據上述特性,采用"比象取類"方法,便把需要說明的事物或現象,樸素地分成了五大類,將相似屬性的每類事物或現象,分別歸屬于五行之中,并在五行屬性歸類的基礎上,運用五行生克規律,以闡釋或推演事物或現象的復雜聯系和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