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創新教育》雜志選編 韓繼周推薦
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的教學
●沈久全
應用題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數學教學中的難點。為幫助學生掌握分析應用題的方法,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訓練:
一、注重培養學生分析等量關系的能力
在應用題教學中能正確分析等量關系是解應用題的關鍵。解答應用題的過程就是分析數量之間的關系,進行推理,由已知求得未知的過程。解答應用題時,只有對題目中的數量之間的關系一清二楚,才有可能把題目正確地解答出來。如果學生對題目中的某一種數量關系不夠清楚,那么也不可能把題目正確地解答出來。而要分析等量關系首先要理解并熟記一些常用的等量關系。例如,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每份數×份數=總數、單價×數量=總價、速度×時間=路程,以及幾何圖形計算的有關公式等等。下面就如何分析等量關系舉幾個例子加以分析:
(一)培養學生解一般應用題時分析等量關系的能力
例如,某公司要生產手機54萬部,前10天每天生產1.5萬部,余下的要在30天完成,平均每天要生產多少萬部?要想求平均每天要生產多少萬部,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用哪個等量關系?(每天生產1.5萬部×10天=前10天共生產的)一個題目分析下來要用到好幾個等量關系,只有這樣一步一步分析等量關系學生才能找到解應用題的途徑,才能列式解答。
(二)培養學生解分數應用題時分析等量關系的能力
分數應用題的等量關系的分析要找到題中的關鍵句,也就是分率句。在分析分數應用題時,要求學生先從分率句中找出單位“1”的量,然后再寫出三個字的等量關系即“1”×=量。例如我國領土遼闊廣大,南北相距5500千米,東西相距的千米數是南北的52/55。東西相距多少千米?從分率句東西相距的千米數是南北的52/55中先找到單位的“1”的量“南北相距的千米數”用南北相距的千米數乘52/55等于東西相距的千米數即南北相距的千米數×52/55=東西相距的千米數。不管是分數乘法或分數除法應用題都可能用相同的等量關系,只要找到了等量關系再根據單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計算,單位“1”的量未知用除法計算。
(三)培養學生列方程解應用題時分析等量關系的能力
列方程解應用題找等量關系更是必不可少的。列方程解應用題的等量關系可以順著題意找,找到等量關系后設未知量為X與已知量共同參與列式。例如,商店原來有一些餃子粉,每袋5千克,賣出7袋以后,還剩40千克。這個商店原來有多少千克餃子粉?它的等量關系順著題意,用原有的重量減去賣出的重量就等于剩下的重量即原有的重量-賣出的重量=剩下的重量,根據等量關系就可列出方程(X-5×7=40)。
二、注重培養學生列表或畫線段圖的能力
畫圖分析應用題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需要在整個應用題教學過程中逐步培養。應用題是比較抽象的,用列表或畫線段圖分析能幫助學生弄清題里各數量間的關系。
(一)一般應用題中有關實際數與計劃數的問題可以借助列表進行分析
例如,食堂買來280千克大米,計劃吃7天。實際每天比計劃少吃5千克,這批大米實際吃了多少天?可列下表加以分析
每天吃的千克數天數總千克數
計劃 280÷7 7天 280千克
實際 比計劃少吃5千克 ?天 280千克
從表中很容易看出,要想求實際吃了多少天,就要先求計劃每天吃的,用計劃每天吃的減去實際比計劃每天少吃的5千克就可以求出實際每天吃的,從而求出實際每天吃的列式為:280÷(280÷7-5)。用這種方法分析這類應用題即使程度再差的學生都能解答,特別是中下生效果很好。
(二)分數、百分數應用題可以畫線段圖幫助分析
分數、百分數應用題借助線段圖能夠幫助學生弄清有關數量和標準量的關系,找到解題的途徑。教學時,經常指導學生作線段圖訓練,使學生掌握作圖的基本方法:必須先畫表示單位“1”的線段,注意線段的規范性以及作圖的靈活性,運用補、截、移、疊等作圖技巧,講究作圖的科學性。同時引導學生認真看圖,分析思考,理解數量關系,使學生的思維與作圖同步進行。這樣就能充分發揮線段圖的直觀啟示性。
三、注重培養學生對比辨析的能力
對于易混、易錯的題目,有意識地設計一些似是而非的變式題組讓學生練習、比較,從而掌握解題規律。例如(1)少年宮舞蹈隊有23人。合唱隊的人數比舞蹈隊的3倍多15人。合唱隊有多少人?(2)少年宮合唱隊有84人,合唱隊的人數比舞蹈隊的3倍多15人。舞蹈隊有多少人?通過對比使學生理解和掌握(1)的一倍數已知用算術解(2)的一倍數未知用方程解。又如分數應用題中學生非常容易混淆的兩道題:(1)一根繩子8米剪去1/4,還剩多少米?(2)一根繩子8米剪去1/4米,還剩多少米?通過對比使學生明白(1)中的1/4是表示分率,而(2)中的1/4米是表示數量不能混淆。
四、注重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
發散思維是解決問題時沿著各種方向、不同途徑去探索和思考。讓學生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聯想訓練以及一題多解訓練,以培養學生思維的多向性和靈活性。如,飼養小組養的白兔和黑兔共有18只,其中黑兔的只數是白兔只數的1/5。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可以用四種不同的方法解答(1)方程解:解:設白兔有X只,則黑免有1/5X只,列方程X 1/5X=18。(2)歸一法:從分率句中可知白兔有5份,黑兔有1份,共6份,用18÷6×1=3(只)求出黑兔,用18÷6×5=15(只)求出白兔。(3)按比例分配法:從分率句中可知白兔有5份,黑兔有1份,共6份,黑兔占一共的1/6,白兔占一共的5/6,用18×1/6=3(只)求出黑兔,用18×5/6=15(只)求出白兔。(4)用分數的方法:從分率句中可知白兔是單位“1”,而黑兔的只數是白兔只數的1/5,18÷(1 1/5)=15(只)是白兔的只數,15×1/5=3(只)是黑兔的只數。平常教學時多進行一題多解的訓練拓展學生的解題思路,并對多種解法加以比較從中找到最佳的解法。從而使學生懂得,在解應用題時,要盡可能地選用最簡捷的方法。
五、注重培養學生驗算的能力
驗算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它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和自我評價能力的重要步驟。驗算的方法有估算、代入,另解。下面就估算舉例加以說明。
例如,油菜籽的出油率是42%,要榨出2100千克的油,需要油菜籽多少千克?在做這道題時往往有學生出現2100×42%=882(千克)的錯誤解法。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想一想:要榨2100千克油,只需882千克油菜籽是否符合客觀實際呢?從而判斷答案是錯誤的。再引導學生重新審題,理解“42%”的意義,就是表示油是油菜籽的百分之幾的數,得出油菜籽千克數×42%=油的千克數,找到了正確的解法,2100÷42%=5000(千克),這樣就能做到及時發現錯誤,糾正錯誤。
故宮博物宮高級藝術專家王任(中國創新教育雜志封面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