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社 北京大學中醫藥現代研究中心
中醫是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要發掘、整理和提高,使其不僅造福于中國人民,而且要走向世界,對世界醫學作出貢獻,這已成為大家的共識。但中醫怎樣提高,怎樣與現代自然科學的發展相適應,真正走向現代化,更好地服務于人民,這就有不同的看法。
歷來對中醫發展問題就有爭論,至今仍一波未盡,一波又起。有人認為中醫在幾千年的發展歷程中,能夠有效地防治疾病,保障人民健康,已經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和防治方法,只能沿著原有體系和防治規律去發展,不能也不可能與現代醫學相結合,如果把西醫的觀點和方法“摻雜”進去,就是否定了中醫甚至改造了中醫。這種觀點確實反映了熱愛中醫事業、為中醫工作作出了奉獻的同道們一種發自內心的決心,也說明解放以前曾有一股發展西醫、消滅中醫逆流對中醫本身帶來的巨大的負面影響。然而,不容忽視的是,中醫按照原來的模式或自身的體系去發展有無可能?或者說能否真正得到發展?近一個多世紀的實踐說明這種觀點并不成功,發展并不顯著,也沒有再出現像張仲景、李時珍、葉天士等具有創新性的理論家和實踐家,其根本原因是時代不同了,現代科學方法及醫療手段和有效藥物不斷出現或被研制出來,使中醫傳統治療方法受到嚴重的挑戰。任何一門科學的發展必然與同時代其他科學的發展相聯系,他們必然是互相影響的,甚至是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的,采用脫離時代科學技術獨自發展的道路是不現實也是行不通的。
從中醫與西醫兩種醫學互相滲透、互相促進的現實情況來說,醫院有了現代化科學檢查方法,能夠作出明確的診斷,病人拿著這些檢查結果找中醫,你能說我不懂,或者說你找西醫去嗎?“一切為了病人的健康”是我們中醫、西醫、中西醫結合工作者的根本原則。因此,中醫也就離不開西醫,也要學會或掌握一定的西醫知識和方法,進而提高中醫的治療效果。我們曾用中醫辨證與西醫辨病參照中藥現代研究成果相結合的思路治療許多不同的病例,都取得單用中醫或西醫治療所難以達到的治療效果。半個多世紀來的實踐證明,中醫與現代科學(包括現代醫學)相結合的道路比起“遠離現代科學,中醫獨立發展”而言是寬廣和富有成果的。現實也已經證明,不要中醫理論也是不可取的,而是應以中醫為本,在此基礎之上,與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現代醫學密切結合,逐步形成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醫學理論和醫療方法,這就是中西醫結合醫學。
中西醫結合從其誕生之日起,就有不同的認識,有人贊成,有人反對,但從發展的角度看,中西醫結合是醫學科學發展的必然結果。雖然,西醫和中醫是不同的醫學體系,起源不同,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的指導思想不同等等,兩者之間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但是,它們之間有兩個基本點是一致的,那就是兩者研究的對象是一致的,兩者最終目標也是一致的。為了同一個目標,針對同一個對象,確有不同的理論體系,這只能說明中醫和西醫均是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認識人體的生理和疾病,兩者均是片面的、不完善的,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中醫和西醫對人體生理和疾病的認識均會逐步深入和完善,逐漸接近于人體的本質,而這個本質只能有一個,因此,從理論方面來講,中醫和西醫會是殊途同歸。當然這會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中醫和西醫均會逐步地、全面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對方的優勢,而吸取對方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則會是非常自然的事情,這是任何個人的意志所不能抗拒的歷史規律,許多學科進步發展的歷史均證明了這一點。所以說,中西醫結合是醫學科學發展的歷史必然,近幾十年來中國醫學乃至世界醫學發展的軌跡則是最好的例證。
下面再從病人的需求角度來分析,個人認為,患者的需要是中西醫相互結合的動力之一。一個患者或患者的家屬面對自己的或者親人的疾病,他們不會考慮理論上的問題,而是會根據自己的經驗或別人的介紹,從治療成本及治療效果等方面選擇最適宜的治療途徑。因此,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防病治病知識的普及、醫療資源的增加,只有對中醫及西醫均有相當的理解,并能有機地結合、靈活地運用兩種醫學的醫生才是患者的最佳選擇,才是最有生存能力的醫生。這是眾多小醫院的生存之道,是我國在醫療體系中的特色之一,也是越來越多的國外執業醫生短期學習中醫的原因,因為外國的患者也提出了他們的要求,越來越多的外國醫生開始看到中西醫結合這種醫學科學發展的歷史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