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在現代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代謝疾病。中醫智慧里,肥胖常被歸入“肥滿”或“痰濕”的范疇,《黃帝內經》中提到:“肥貴人,則高粱之疾也。”從臨床經驗來看,我認為肥胖多與脾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為什么這么說呢?中醫理論中,脾與肥胖的關系密切。脾主運化,負責將我們日常攝入的食物轉化為水谷精微,進一步轉化為氣血等營養物質,輸送至全身。
脾虛,則運化失職,水谷精微無法被有效轉化,反而轉化為痰濕等病理產物,堆積在體內,形成肥胖。同時,脾虛還會導致氣血生化無源,身體代謝減慢,進一步加劇肥胖的形成。
其實,《黃帝內經》中的“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便是對脾虛與肥胖關系的最好詮釋。當脾氣虛弱,氣血生化不足,身體自然變得虛弱,代謝減慢,脂肪堆積,肥胖便隨之而來。
就拿我曾經的一個患者來說,45歲,身高160,體重150斤,嚴重超標,已經屬于肥胖范疇。嘗試過多種減肥方法,但效果不明顯。而且,由于長期減肥不當,身體狀況每況愈下,出現了月經不調、失眠多夢等問題。在朋友的推薦下,找到了我。
刻診:舌體胖大,舌苔厚膩,脈沉無力,身體沉重,容易疲勞,消化不佳,大便不成形。
開方:茯苓、白術、澤瀉、山楂、荷葉、陳皮等
為什么要開這個方呢?
王女士,舌苔厚膩,脈沉無力,大便不成形等,這些都是脾虛濕盛的典型表現。
所以用茯苓和白術來增強脾的運化功能,幫助身體排出多余的濕氣,減輕身體的沉重感。澤瀉則能進一步幫助排出多余的水分,減輕體重。
除了利濕,我們還需要解決痰濕的問題。陳皮和荷葉在這里就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陳皮能夠理氣化痰,幫助身體排出痰濕等病理產物;荷葉則能清熱利濕,有助于改善身體的代謝環境,減少脂肪的堆積。
當然,還需要調理氣血,提高身體的代謝能力。山楂能夠消食化積,促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提高身體的代謝水平。同時,還能活血化瘀,改善身體的血液循環,進一步加速脂肪的燃燒。
只有脾氣健旺,運化功能正常,身體才能保持正常的代謝水平,避免脂肪的堆積。
事實也的確如此。王女士在服用了這個方子后,配合調整飲食,堅持運動。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王女士體重總共下降了36斤,身體也越來越好了。
她激動地告訴我:“我以前對中醫并不了解,這次也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來的。但沒想到中醫竟然這么神奇,不僅幫我減掉了體重,還改善了我的身體狀況。我以后一定會更加關注中醫,也會向身邊的人推薦中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