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們聊了幾個透過現象看本質的例子,看到探尋本質這件事是如何讓人們脫離“問題無法徹底解決”的怪圈。
今天終于到大家期待的方法論環節了,小本本拿出來~
咱們接著上次的話題。
各種問題發生都有其本質原因,那么我們該用什么方法提高分析問題、探尋本質的能力呢?
根據不同的情況,給大家分享幾種方法。
1. 5Why法
5Why法比較適用于線性的問題,真正的目的藏得比較深,但因果之間干擾因素不多的情況。
5Why法是一種經典的探尋本質的方法,就像我們沖洗裹著泥的松花蛋一樣,一層一層洗凈雜質,露出本質。
上一篇文章已經很詳細的聊過如何使用5Why法了,沒有看過的小伙伴可以點擊【重構問題】看一下。
2. 金字塔分析法
如果是較為復雜的問題,干擾因素很多,比如想找失眠的根本原因,不喜歡工作或總是不運動的根本原因等,已經形成了一個靜態的系統,那么就需要金字塔分析法。
以為例失眠,導致失眠的原因有很多,有睡前玩手機、焦慮、運動太少、晚上適合思考人生、不想結束美好的一天等等,有的小伙伴甚至可以列出一張A4的清單來。
干擾因素太多,所以想真正解決自己的失眠問題,如果沒有方法,我們會覺得無從下手,通常會失敗而終!
那么,我們來試試金字塔分析法。
金字塔原理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大家通常用來給老板匯報工作。那我們應該怎么用金字塔分析法來找到問題的根源呢?
來,手把手教你。
(如果有小伙伴不了解金字塔原理的,可以到后臺留言,回來給大家分享具體的金字塔原理和MECE原則。)
首先要注意:應用金字塔分析法時,子推論之間也要符合MECE(相互獨立、完全窮盡)原則。
還是以我自己前段時間失眠為例。
我們先將失眠原因拆分成“主觀”、“客觀”兩類(符合MECE)。
再根據MECE原則,列舉全部的涉及到主觀和客觀的其他原因。
結果如下圖:
分析發現,我失眠最大的原因,是圈出來的這3個,大腦興奮睡不著,睡前看手機和睡前吃東西。
看到這3個因素后,我瞬間懂了,它們3個還互相關聯!
睡前吃東西導致腸胃不寧,翻來覆去睡不著,就去看手機,看手機又導致頭腦興奮,更加睡不著。
所以我的應對措施是消滅源頭、切斷關聯:睡前不再吃宵夜,并且不把手機帶上床。
一周后復盤驗證,果然睡眠質量高了很多。
金字塔分析法適用于相對靜態的系統中,在一段時間內,通常系統中的各個元素變化不大,會乖乖坐在原地等我們去分析。
如果是動態系統,像一個公司的運作,還有其他各種已經形成復雜循環的變化系統,牽一發而動全身(如下圖),那么想在其中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更適合的方法是運籌學中的“系統分析法”。
就算簡單聊聊系統分析法,少說也要有一兩篇文章的體量,限于篇幅,而且很多小伙伴可能生活中用的也不多,今天就先不聊了。
有感興趣的小伙伴,去后臺留言呀,留言的人多的話,以后會跟大家具體聊聊這個方法。
最后,再介紹一個可以和上面的每個方法搭配使用的歸納總結法。
3. 歸納總結法
我們既可以對一個問題的多次研究進行歸納,也可以對多個問題的相似特點進行總結,進而找尋到本質,這就是歸納總結法。
觀察+歸納總結,是人類一切知識和科學研究的基礎。
比如歷法,人們根據根據四季變化,設計了“年”;根據月亮的陰晴圓缺,設計了“月”;根據每天看到的太陽東升西落,設計了“日”。
再比如,人們觀察發現水銀會在不同的溫度下表現出膨脹和收縮性,多次觀察-歸納-試驗后,發明了溫度計。
歸納總結有幾種方法:
(1)根據自己的經歷歸納總結。
從自己的經歷中歸納,是相對較容易的方法。
比如我們一開始對誰都掏心掏肺,經過幾次事情后,就會總結出:可以真誠,但不要交淺言深。
只要認真觀察自己的生活,還是有很多機會總結出有用的方法的。
既然要總結,最好能有幾個相似的案例,才總結得更準確,這就需要我們有一定的閱歷,這也是為什么年紀較大或閱歷豐富的人更容易看透事情的本質,從而讓他們遇事顯得淡定從容。
但閱歷這個東西,不是短期能培養的,而且一定伴隨著踩坑和摔打。
幸好我們還有第二個方法。
(2)從他人處學習
人們觀察人類的經濟活動,總結規律,進而有了經濟學,揭示經濟的本質。
人們觀察人類的大腦活動、心理和行為表現,總結規律,進而成了心理學,揭示行為和心理的本質。
前人探究總結了很多事物的規律,如果我們能夠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就可以借助前人的智慧,更容易地快速get到很多事物的本質。
更何況現在信息發達,成過功的、踩過坑的,很多人都會把自己的經歷和總結的經驗說出來、寫出來。
尤其是一些行業大拿的經驗,會非常有借鑒意義。
當然,通過我們公眾號的分享增長知識,也是個很好的途徑。用我們的經驗,豐富你的能力。
總之,去學習他人知識的經驗,這樣我們就不必非要經歷過,也可以得到很多觸達本質的規律,來指導我們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兩種方法結合使用,是人們通過歸納總結,來提高自己的通用方法。
這兩種方式非常有用。但是,必須提醒大家,通過它們得到的本質認知提升還是非常碎片化的,你可能需要用幾十年的時間不間斷地整理它們。
否則,這些碎片在我們大腦中隨處安家,真正需要時反而找不到;甚至我們自己都不清楚,大腦中有多少知識碎片已經淡忘得連個影子都不剩了,以前為了學習這些東西花費的時間,也不知道究竟值不值得。
蒼天啊,還有沒有別的方法?
告訴你,有!
真正最有用的方法,別人可能不會告訴你。
是什么方法呢?
建立自己的認知體系!
別急著反駁,我說的是最底層的,最本質的那種認知體系,我們可以用它來解決這世上的大部分問題;還可以用它來掛住生活和學習中得到的大部分碎片化的知識、方法和感悟,讓它們乖乖地待在體系中該待的地方,供我需要時取用。
想想就美啊~~
但是,哪里有這樣的認知體系?我該怎么得到它?
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很多地方有,傳承100年的西醫臨床經驗提升用的方法,以及國際知名PMP項目管理能力提升用的方法,就是這種認知體系!
我自己就是這種方法的受益者,現在我已經初步建立了自己的認知體系,每看一本書,每學一個方法,都能整合到自己的體系中。
所以非常真誠地問你:
小伙伴,請問你有沒有一點點期待第二個問題的答案呢?
如果有,請留言并私信。
這是我們認知群學習用的工具圖,幫你加深記憶
版權所有,仿冒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