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上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得禍得福,都取決于起念之時,都是你在起心動念那一剎那。
「因果教育」,對于端正世道人心具有極大的作用,是當今社會所迫切需要的。
一個受道德教育很好的人,遇到高名厚利美色的誘惑,也很難把持住自己不動心,為了眼前的大利益,還會明知故犯。如果懂得因果報應,知道有惡報在等著他,他就不敢干了。
要禍要福,人心自召。你要災禍,你要福報,人心自己去感召的,「自召,自作自受也」。
「禍之福之,本無一定之門」,是福是禍,就看你的起心動念,你心念善就感召善,你心念惡就感召惡。就是我們《書經》上講的,「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惟在人心自召耳」。只因此念頭才動,「所向好事是善」,就好像剛才樊長,他動一個念頭,他起一個善念,說誰家無女,誰家無妻女,這就是他動了一個善念了。此念頭才動,「所向好事是善」,那么他所做的就是好事。
印光大師一生極力提倡因果教育,他老人家采取,《太上感應篇》、《了凡四訓》、《安士全書》,用這三樣東西,來挽救我們現實的社會,非常有道理,真實智慧。這三樣東西它的原理是什么?原理就是因果。
如果沒有因果教育,人心要覺悟、人心要回頭,是非常難的。所謂“欲壑難填”,一個人沒有了對于因果的畏懼,為了滿足無休止的欲望,真的可以壞的沒有底線,現實中的案例有很多,在每天的新聞報道里都可以看的到。
「因果教育」,對于端正世道人心具有極大的作用,是當今社會所迫切需要的。
一個受道德教育很好的人,遇到高名厚利美色的誘惑,也很難把持住自己不動心,為了眼前的大利益,還會明知故犯。如果懂得因果報應,知道有惡報在等著他,他就不敢干了。
善念善行會保護我們,而惡念惡行會把我們送入無邊的痛苦。苦海無邊,回頭是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