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方”這個名字聽起來像是仙俠小說中的某個BOSS級反派,畢竟名字里帶個“鬼”字,按照今天的概念來看,這個名字看起來就很鬼氣森森,符合仙俠反派陰森恐怖、野心勃勃的傳統設定,不過雖然“鬼方”看起來不太真實,但卻是現實中真實存在過的古代方國。
鬼方不僅是現實中的真實存在,而且曾經在歷史長河中留下過不可磨滅的印記,在商周時期它長期與中原政權處于戰爭狀態,而且頗為令商周的奴隸主貴族頭痛,以至于它的大名被傳世經典與出土文物牢牢記錄在冊。
雖然如此,商周時期實在太過久遠,根本沒有多少成體系的可靠史料流傳下來,因此人們對于鬼方這個神秘國度的歷史事跡仍然如同霧里看花,難以一窺其真容,自然也就為后人留下無數遐想的空間。
想要了解鬼方這個國度,可以首先從它的名字入手,“鬼方”這個名字其實可以將其拆分來看,分為“鬼”與“方”,先來看看這個“方”字,“某某方”這個表述方式在商代并不鮮見,甚至可以說這是專屬于商代的一種稱謂,譬如土方、羌方、危方、巴方等。
這里的“方”可以做“方國”來解,那么“某方”即是“某方國”的意思,這種表述方式一直持續到周代,不過周代的“方”逐漸脫離主流話語,進入衰微階段,遠沒有商代各“方”林立的局面。
這里的方國既不能將其簡單視為周代的諸侯國,也不能將其直接歸結為諸如周代犬戎、赤狄、萊夷、百濮這樣中原政權眼中的的外族,如此涇渭分明的分類實際上可能是周代夷夏之辨越發分明之下的產物,
商代的方國很可能只是對一種政權組織形式的簡單歸類,即以城邦為主體的早期原始國家。
如此說來方國的成分就極其復雜,可能是華夏部落成立的一方豪強,也可能是當時外族建立的早期古國,所以方國的民族成分很難說得清,也不能簡單一概而論,更何況我們必須明白一個大前提,夷夏之辨從來不是以血緣來劃分,而更注重文化的傳播和繼承,外族和華夏之間一直存在著過渡和轉變。
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周朝,最初的周人只是中原西部的一個弱小的部落,或許在當時商王朝的眼中,當時僻處戎狄中的周國也是個臣服于商王的“周方”,就算不是蠻夷也應該與蠻夷差不太多,可當周朝融入中原文化圈,并進而入主中原之后,周人卻儼然成為華夏文明的代表。
言歸正傳,“鬼方”這個詞中的另一部分“鬼”字可能也與我們的一般認識存在差異。
譬如有的人就認為“鬼”字的一種用法是用來形容形貌有異、高大魁梧之意,沈兼士先生就持此種觀點,如果按照這個邏輯來看,“鬼方”應該就是在說明這個方國中的人,在外貌方面與傳統的中原人存在較大差別而且體格魁梧。
不過筆者倒覺得如果按照“鬼”字的本意來解也未嘗不可,“鬼”作為一種可怖的存在,用作方國之名可能是為了突出“鬼方”對商王朝的威脅,或者為了夸張、詆毀地說明鬼方國人的殘暴,又或者是為了突出鬼方人的某一種特征,譬如喜歡佩帶外形恐怖的面具,有沒有這種可能呢?
不過不管是什么說法,鬼方并不是指實際上的鬼國,鬼方國中的百姓也是實實在在的人,鬼方其實沒有鬼,我們大可不必因為一個名字將它妖魔化了。
對于這個古老國度的爭議想來很多,這也難怪,它在歷史上的存在感實在太強,中國的相關典籍中多次出現對它的描述,譬如《周易》中就記載了商王武丁對鬼方的軍事活動,“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已發現的甲骨文卜辭中也有鬼方的身影,“已酉卜,賓貞:鬼方易”。
但偏偏現存的史料和出土文物不足以說清鬼方的來龍去脈,這就像我們可以在遠處看到有人,但一直無法看清這人的全貌,久而久之自然有無數的猜測和遐想,而對于鬼方爭議最多的話題則是鬼方的族屬問題。
其中比較流行的一種觀點鬼方屬于印歐人種,支撐這種說法的邏輯支柱之一就是我上文提及的“鬼”字的不同含義,按照這個邏輯來走,既然“鬼”字意味著相貌迥異于中原人又體格魁梧,那么很有可能就是與傳統東亞人外貌格格不入的印歐人種。
而且這種說法也有一定的考古發現支撐,在對殷墟的考古發掘中,工作人員和專家發現少量印歐人種的頭骨,這種發現說明當時居于中原的商王朝已經與印歐種族之間存在某種聯系,白皮膚高鼻梁對于商人來講已經不算天方夜譚。
這種說法在史學界很有市場,不過說句實話并沒有一錘定音的證據來說明這一點,除了這種觀念之外,關于鬼方族屬問題的說法,較為流行的還有匈奴說、北狄說等等相對主流的觀點,當然都不是什么空穴來風。譬如關于鬼方“匈奴說”的有力證據之一,就是《史記索隱》中對于匈奴的一段敘述“匈奴別名也。殷曰鬼方”。
而1983發掘的陜西省榆林市清澗縣李家崖遺址似乎能為我們揭開鬼方的神秘面紗提供可靠的幫助,在這座遺址中相關人員發現一個刻著“鬼”字的三足甕,
這點發現似乎可以說明這個遺址與鬼方有分不開的關系。
根據考古發掘發現,留下這個遺址的人們有很多青銅、石、骨等材質的生產和生活工具,過著定居的生活,應該屬于農牧混合的經濟模式,通過考古發掘人們發現,這個遺址的文化風格與中原商王朝存在很大差異,但已深受中原文化的影響,而且據說這里發現的人類骸骨大多屬于東亞人種,并非什么印歐人種。
李家崖遺址的發現可以大致確定鬼方的主要活動區域主要在我國西北一帶,這也與一些史料的記載相符,而李家崖遺址的年代大致可以確定為商代晚期到西周中期,這一階段的鬼方顯然已經開始逐步融入中原文化圈,商朝時期的鬼侯以及后來流傳開來隗姓可能都是這種趨勢的一種體現。
參考文獻:
《鬼方種族考》宋亦簫著
《易經》
《史記索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