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中國的吉普賽人——啰哩回回。吉普賽人在元代進入中國,被稱為“啰哩回回”(又名羅里回回、喇里回回),并且一直與盜竊、擾民、劫掠等事跡相聯系。
楊志玖《元代的吉普賽人—啰哩回回》認為“(啰哩)為《元史》 中的哆哩、羅里或刺里,即波斯文中的Lori 或 Luli,是波斯語對吉普賽的稱呼,是這個詞的本義。 ”目前可見最早的有關啰哩回回的記載見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主要居住地在甘肅和陜西。來華路徑不詳。由于人數不多,有關他們的記載也很少,《元史》 中僅有三條,《新元史》不著一字,《蒙兀兒史記》僅載刺里渡河一條。
在華的啰哩回回,文獻中的形象不佳,總是與搶劫、偷竊、擾民相聯系。元政府希望他們能定居農耕,但似乎成效不佳。一直到明代,啰哩回回還時常見于史籍,例如清乾隆二十九年《直隸秦州新志》和光緒十五年 《 重纂秦州直隸州新志》“武 備” 門記載了明嘉靖、萬歷、崇禎年間“啰賊”在清水縣一帶打家劫舍的往事。
馬明達著有《<啰哩回回——元代的吉普賽人>證補——紀念楊志玖先生歸真10周年》,在楊志玖文章基礎上補充了一些史料,例如元代《元故翰林待制朝列大夫致事西昌楊公墓碑銘》記載楊景行曾經查辦啰哩回回敲詐案,“流民羅里,自戕以誣平民,公直其事,釋被誣者。”流民羅里應該就是流浪的吉普賽人。以及明趙時春撰《平涼府通志》卷 3 載明正德八年羅哩賊李仲實作亂之事,并認為《蜀中廣記》《西河集》等書記載的四川“玀回”是進入四川盆地的吉普賽人。
馬明達進一步認為:“明代原先主要活動在平涼地區的啰哩人,后來又移入秦州,又從秦州輾轉進入四川。在這個相當漫長的遷徙過程中,他們中的大部分便逐漸融入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中去了,有一部分,包括平涼啰哩、秦州啰哩和四川啰哩,可能因為宗教的原因而最終成為回回民族的成員。”也就是說,在華吉普賽人由于人數較少,最終融入了漢、回等民族之中。
#歷史開講#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