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聯(lián)合國 ( UN ) 統(tǒng)計,森林覆蓋了世界陸地表面的 31%。它們每年吸收大約156億噸二氧化碳 (CO2) 。一半以上的綠色植被分布在俄羅斯和加拿大的北方森林、南美洲的亞馬遜河以及中國的針葉林和闊葉林中。這些固碳森林凈化空氣、過濾水、防止水土流失,并作為應(yīng)對氣候變化的重要緩沖器。
秩國家森林覆蓋率(百萬公頃)
#1俄羅斯815
#2巴西497
#3加拿大347
#4美國310
#5中國220
#6澳大利亞134
#7剛果民主共和國126
#8印度尼西亞92
#9秘魯72
#10印度72
Adam Symington繪制的這一系列地圖使用來自Terra 衛(wèi)星上MODIS 傳感器上收集的圖像的數(shù)據(jù)來反映世界表面覆蓋著樹冠的比例與非綠色區(qū)域的比例。CCTC?01
亞洲
亞洲擁有俄羅斯的北方森林、中國的闊葉林、印度尼西亞的紅樹林以及雄偉的喜馬拉雅山沿線的綠化帶,擁有世界上最豐富、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綠色樹冠。
俄羅斯擁有世界上超過五分之一的樹木,面積達(dá) 8.15 億公頃——比亞馬遜的樹冠還要大。與該國的地理位置一樣,俄羅斯的大部分森林位于亞洲,但也蔓延到歐洲。在東南方,中國擁有近 2.2 億公頃的森林覆蓋率,是世界上第五大綠色國家。然而,情況并非總是如此。1990年,中國森林面積只有1.57億公頃,占國土面積的16.7%。由于數(shù)十年的綠化努力,到 2020 年底,森林覆蓋率達(dá)到 23.4%。另一方面,非洲大陸第三大生物多樣性國家——印度尼西亞——正在失去它的綠色樹冠。該國擁有 9200 萬公頃的森林冠層,擁有世界上 10% 到 15% 的已知植物、哺乳動物和鳥類。不幸的是,在過去 50 年里,該國 7400 萬公頃的熱帶雨林被砍伐、焚燒或退化。同時,可以用眼睛密切關(guān)注7200 萬公頃的印度森林覆蓋。從東北部喜馬拉雅山沿岸的熱帶雨林,到西南高止山脈的山地雨林,最后到沿海的紅樹林。亞馬遜雨林和剛果雨林
在南美洲,巴西擁有世界第二大綠地。其 4.97 億公頃的森林覆蓋面積大部分位于“地球之肺” ——亞馬遜雨林內(nèi)。
亞馬遜雨林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方之一,據(jù)說擁有世界上約 10% 的生物多樣性,包括超過 300 萬種野生動物和 2,500 多種樹木。在大西洋的另一邊,沿著剛果河流域及其眾多支流延伸的是剛果熱帶雨林。這片熱帶潮濕闊葉林分布于中非九個國家,是世界上僅存的吸收碳多于排放的地區(qū)之一。剛果民主共和國 (DRC)擁有世界上1.26 億公頃的綠色覆蓋面積,其中熱帶雨林面積最大,相當(dāng)于中非低地森林覆蓋面積的 60% 左右。
北美森林
加拿大、美國和墨西哥加起來擁有 7.23 億公頃的世界森林。Great White North 大片松樹和冷杉林,再加上美國森林種類繁多,使該大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碳匯之一。
加拿大擁有超過 3.47 億公頃的森林,在最環(huán)保的國家名單中排名第三。大約40%的陸地被樹木覆蓋,占全球森林覆蓋率的 9%。它的北方森林每單位儲存的碳量是熱帶森林的兩倍,有助于調(diào)節(jié)全球碳足跡。另一方面,美國擁有世界上大約 8% 的森林。這些多樣化的森林分布在 3.1 億公頃的土地上,從阿拉斯加的北方森林到南部的松樹種植園,從美國東部的落葉林到西部的干燥針葉林。該國還擁有西海岸的溫帶雨林以及波多黎各和夏威夷的熱帶雨林。CCTC?02
世界上消失的森林
雖然中國和一些選定的國家已經(jīng)證明,建設(shè)世界森林是有希望的,但世界其他地方的情況卻有所不同。Adam Symington繪制的這張地圖使用馬里蘭大學(xué)的數(shù)據(jù)來追蹤 2000 年至 2021 年世界森林覆蓋的變化。
自 2000 年以來,世界失去了超過1.04 億公頃的原始和完整森林景觀。僅在 2020 年,就有超過 10,000 平方公里的亞馬遜河因道路建設(shè)而被毀壞。森林砍伐和破碎化是由一系列人類發(fā)展活動造成的。但它們也因氣候變化而加劇,森林火災(zāi)、颶風(fēng)、干旱和其他極端天氣事件以及入侵物種和昆蟲爆發(fā)擾亂了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在蒙特利爾舉行的 2022 年聯(lián)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 (COP15) 上,世界各國承諾實施30X30 計劃,該計劃呼吁到 2030 年保護(hù)世界陸地和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除了其他承諾,包括停止砍伐森林和種植世界樹冠,世界森林仍有希望。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