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詩詞中的正月十五

《中華讀書報》2019年征訂正在進行,恭請讀者朋友到當地郵局訂閱。

郵發代號1-201


“明月春風三五夜”,即農歷正月十五。正月十五,又別稱“上元”“元夜”“元夕”“元宵”“燈節”,歷來為我國一年中最熱鬧的傳統節日。我國傳統歷法是一種陰陽合歷,既注意了太陽的運行軌跡,又注意到了月亮圍繞地球運轉的規律和月相周期,每月十五必逢滿月,叫做“望”。滿月象征著團圓、美滿,而在正月十五、一年中的第一個月滿之夜,歷代文人墨客此時總是分外多情,在節日中感受自然的力量,體驗世態人情,或欣喜或嘆惋,胸中涌動的情感與眼前的景物交織,落筆成文,便成了千百年淺吟低唱的辭章,留下大量膾炙人口的吟詠詩詞。



帝宮三五夜,瓊筵會九賓


元宵佳節之際,皇帝每每“彩仗移雙闕,瓊筵會九賓”(孫逖《正月十五日夜應制》),命詩作賦,歌功頌德。如唐文宗有“上元高會集群仙,心齋何事欲祈年。丹誠儻徹玉帝座,且共吾人慶大田”(《上元日二首》其一)。王維的“奉引迎三事,司儀列萬方。愿將天地壽,同以獻君王”(《奉和圣制十五夜然燈繼以酺宴應制》);楊炯的“萬物睹真人,千秋逢圣政。祖宗玄澤遠,文武休光盛”(《奉和上元酺宴應詔》)等,均為此類之作。北宋宣和年間的一個元宵之夜,徽宗皇帝大宴群臣,左丞范致虛賦《滿庭芳慢》[紫禁寒輕]上宋徽宗,歌頌太平盛世?;兆诤推漤嵰再n:“寰宇清夷,元宵游豫,為開臨御端門。暖風搖曳,香氣靄輕氛。十萬鉤陳燦錦,鈞臺外、羅綺繽紛。歡聲里,燭龍銜耀,黼藻太平春。   靈鰲,擎彩岫,冰輪遠駕,初上祥云。照萬宇嬉游,一視同仁。更起維垣大第,通宵宴、調燮良臣。從茲慶,都俞賡載,千歲樂昌辰?!保ā稘M庭芳》[寰宇清夷])以夸張富麗文辭,描繪了宮廷內外元宵節日的盛況。北宋政和元年(1111)上元節,有幸觀瞻到元宵節皇帝與民同樂盛況的僧人惠洪,寫下“特傳詔語君恩重,凝睇天階謝至尊”(《京師上元觀駕二首》其二),沐浴皇恩的感激涕零之狀溢于言表。元宵節與友朋“花邊把酒”、共賞歌舞、詩酒唱和,又是古代文人的一大樂事。徐凝《正月十五夜呈幕中諸公》以及陳去疾的“蘭焰芳芬徹曉開,珠光新靄映人來。……此時月色同沾醉,何處游輪陌上回”(《元夕京城和歐陽袞》)均屬此類之作。晚唐人徐商鎮襄陽時,段成式、溫庭皓、韋蟾皆其從事,各有上元唱和詩三篇,段成式的“風杪影凌亂,露輕光陸離。如霞散仙掌,似燒上峨嵋。道樹千花發,扶桑九日移。因山成眾像,不復藉蟠螭”(《觀山燈獻徐尚書三首》其一)。詩中不僅有節日的喜慶,更有客居地襄城連年豐收,“及上元日,百姓請事山燈,以報穰祈祉”的心情。宋戴復古的《滿庭芳·元夕上邵武王守子文》:“草木生春,樓臺不夜,團團月上云霄。太平官府,民物共逍遙。指點江梅一笑,幾番負、雨秀風嬌。今年好,花邊把酒,歌舞醉元宵。   風流,賢太守,青云志氣,玉樹豐標。是神仙班里,舊日王喬。出奉板輿行樂,金蓮照、十里笙簫。收燈后,看看丹詔,催入圣明朝?!睂⒂讶吮茸飨扇送鯁?,贊其瀟灑自然、俊逸超脫的氣質。丘崈在元宵節宴上即席而成的《如夢令·元宵席上口占》,“綺羅如繡”“華燈如晝”“連宵歌酒”,洋溢著元宵節的繁華與喜氣;“今后,今后,如此遨頭少有”,似是稱頌今日盛景至臻至美,又似嘆惋今后華美終將逝去。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一年明月打頭圓,此夜風光實可憐。院院燒燈如白日,暖香紅焰一時燃”(明周履靖《錦箋記》)。元夜良宵,月光如水,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在傳統民俗生活中有著不尋常的意義,自古相傳的賞燈佳節元宵之夜“鬧元宵”,生動地映射出元宵節俗活躍的文化精神。元宵張燈習俗起源早,流布廣。至隋朝,京城與地方州府上元燈火已開始興起,隋代詩人薛道衡即有“京洛重新年,復屬月輪圓。云間璧獨轉,空里鏡孤懸。萬方皆集會,百戲盡來前。臨衢車不絕,夾道閣相連。驚鴻出洛水,翔鶴下伊川。艷質回風雪,笙歌韻管弦。隹麗儼成行,相攜入戲場。……高高城里髻,峩峩樓上妝。羅裙飛孔雀,綺席垂鴛鴦。……竟夕魚負燈,徹夜龍銜燭。戲笑無窮已,歌詠還相續”(《和許給事善心戲場轉韻詩》)。元宵節里,唐帝京長安“千門開鎖”,“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李商隱《正月十五聞京有燈恨不得觀》),人們在爭奇斗艷的花燈中穿行、嬉戲。唐詩中的很多作品都詠及此夜的盛況。初唐詩人蘇味道的“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游騎皆秾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正月十五夜》);郭利貞的“九陌連燈影,千門度月華。傾城出寶騎,匝路轉香車。爛漫惟愁曉,周游不問家”(《上元》),寫的都是元宵狂歡之夜:月光、彩燈之下,車馬喧闐,歌聲盈耳,盛裝的人們夜游觀燈,流連忘返。天上一輪圓月,地上萬盞燈火,星月燈燭,交相輝映,更有歌舞笙樂,神燈佛火,云車火樹,珠翠管弦,“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張祜《正月十五夜燈》);“處處逢珠翠,家家聽管弦。云車龍闕下,火樹鳳樓前”(顧況《上元夜憶長安》),于是“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崔液《上元夜六首》其一),家家戶戶,傾巢出動,“星移漢轉月將微,露灑煙飄燈漸稀。猶喜路旁歌舞處,躊躇相顧不能歸”(其六)。宋代元宵狂歡更是盛況空前?!霸?,銀蟾光滿。連云復道凌飛觀?!堷P燭、交光星漢。對咫尺鰲山開羽扇。會樂府兩籍神仙,梨園四部弦管。向曉色、都人未散。盈萬井、山呼鰲抃”(柳永《傾杯樂》)。詩人詞人對此傾注了無限熱忱,如歐陽修的“纖手染香羅,剪紅蓮滿城開遍”(《驀山溪》);梅堯臣的“轆車聲碾明月,參差蓮焰競紅顏”(《上元從主人登尚書省東樓》);曾鞏的“金鞍馳騁屬兒曹,夜半喧闐意氣豪。明月滿街流水遠,華燈入望眾星高”(《上元》);辛棄疾的“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青玉案·元夕》);張蕭遠的“十萬人家火燭光,門門開處見紅妝。歌鐘喧夜更漏暗,羅綺滿街塵土香”(《觀燈》);王同祖的“鼓吹喧喧月色新,天街燈火夜通晨”(《京城元夕》);李持正的“更闌人散,千門笑語”(《人月圓令》[人月園])等,不勝枚舉,以歌詠元夕盛況。以至于戒欲戒色、古寺孤燈、身著袈裟的惠洪,也于崇寧四年(1105)的“上元獨宿寒巖寺,臥看篝燈映薄紗。夜久雪猿啼岳頂,夢回清月在梅花。十分春瘦緣何事,一掬歸心未到家。卻憶少年行樂處,軟紅香霧噴京華”(《上元宿百丈》),居然在上元佳節回憶起京華時節的“軟紅香霧”,并起歸家之念。即使在少數民族政權控制的地區,元宵佳節“時令相催。又還是,元宵報春回。桂輪新滿,金蓮乍坼,不待栽培。六街三市遍,列鰲山、輝映樓臺。競追陪,簇香車寶馬,馳騁多才?!駶{瓊液泛,結刀圭、不讓樽罍。恣開懷。任鸞迎鳳引,游宴蓬萊”(金王丹桂《瑤臺第一層·元宵》);“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金元好問《京都元夕》)。廣大的鄉村地區,傳統的元宵佳節是“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明唐寅《元宵》),熱鬧程度絲毫不亞于當時的大城市。

元宵佳節自然少不了飲酒娛樂:“休沐欣逢上元節,華堂高宴且盤桓。峨冠屢舞人多醉,刻燭狂吟夜向闌”(楊億《次韻和慎詹事述上元宵會之歡寄諸同舍之什》)?!坝窕什毁n傳柑宴,散與千門萬戶春”(宋王同祖《京城元夕》)等,看來當時的皇帝在元宵佳節照例是要賜予大臣御酒的。宋代的上元燈節,飲酒或在街市酒樓,或“客來草草辦杯盤,餖飣雜蔬果”(宋郭應祥《好事近·丁卯元夕》)。滿眼火樹銀花,人聲喧騰,“此樓此月此客可一醉,誰共此樂獨與清影相嬉遨”(黃景仁《元夜獨登天橋酒樓醉歌》),飲者豪興干云、意氣百丈:“何用樂人海,所得惟友朋。況復美清夜,人月輝華燈?!勖⑿渚茣炂妫劸_烘成燭花巧?!牒ㄆ鹛ち秩?,十萬銀龍落星樹。香車寶馬如流泉,華心未灰撩更燃。酣嬉游冶不足道,養得性情猶少年?!保S景仁《十四夜趙舍人秉淵招集酒后偕步燈市》),氣氛自然熱烈快樂。


元宵夜也有凄慘之所在,盛大靡費的歌舞升平慶典對平民百姓來說,則成為一種沉重的負擔。北宋中期的蔡襄出鎮福州,“上元日,命民間一家點燈七盞”,當時即有人寫詩諷刺:“富家一盞燈,太倉一粒粟;貧家一盞燈,父子相對哭。風流太守知不知,猶恨笙歌無妙曲!”(《晁氏客話》)揭開了熱鬧、繁華的真實面紗。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元宵節熱鬧繁華,為這節日增光添彩的,當然少不了年青女性的歡聲笑語,“今夜可憐春,河橋多麗人。寶馬金為絡,香車玉作輪”(唐陳嘉言《上元夜效小庾體》)?!板\里開芳宴,蘭缸艷早年?!瓌e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盧照鄰《十五夜觀燈》);“三五月華新,遨游逐上春?!瓨巧峡粗榧耍囍幸娪袢恕保愖影骸渡显剐♀左w》);“聊看侍中千寶騎,強識小婦七香車。香車寶馬共喧闐,個里多情俠少年”(王維《同比部楊員外十五夜游有懷靜者季》)等,節日里女子們的歡悅躍然紙上。宋代元宵夜觀燈賞月,更有詩意,更為浪漫,最為消魂,元夕觀燈成了青年男女幽會定情的天賜良機,有許多愛情故事上演,有許多異性的傾慕發生,因之有學者就認為宋代的元宵節極類于遠古解除性禁忌和婚姻限制的“放蕩節”。一些筆記中也提到元宵出游,“婦女尤甚”。在“千門燈火,九街風月”的情景下,“繡閣人人,乍嬉游、困又歇。笑勻妝面,把朱簾半揭。嬌波向人,手拈玉梅低說:相逢常是、上元時節”(晁沖之《傳言玉女》);“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李清照《永遇樂》);“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歐陽修《生查子》)。青年男女由于在其他日子難以親近,就抓住元宵這一大好時機談情說愛。更有許多男女燈下相識、兩情心許,而詩人們也寫出了這些癡情男子燈下見到美人心儀傾慕而無緣結識的遺憾。像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既描寫了元夕燈節“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的繁華,也描寫了“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更寫出了“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暗戀。然而,好事多磨,相約而無法相守,元宵的情親又必然引出年來的離愁別恨,及至“兩兩人初散,厭厭夜向闌。倦妝殘醉怯春寒。手捻玉梅無緒、倚闌干”(曾覿《南柯子·元夜書事》),舊歡難續,好夢無尋,所得到的唯有“淚滿春衫袖”。詩人朱淑真的“但愿暫成人繾綣,不妨長任月朦朧。賞燈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會同”(《元夕》),把同戀人幽會的情景,寫得有聲有色,毫無隱晦之處。元曲里回環纏綿的元宵戀歌,表現得更加暢達淋漓。曾瑞的《喜遷鶯·元宵憶舊》:“暢豪奢,聽鼓吹喧天那歡悅。好教我心如刀切。淚珠兒揾不迭,哭的似癡呆。自從別后,這滿腹相思何處說?流痛血,瑤琴怎續,玉簪難接?!睆埧删玫摹凹t妝邂逅花前,眼挫秋波轉。相憐,天,愿長夜如年??傣椛奖M意兒留連。俄延。翠袖相扶,朱簾盡卷。妙舞清歌,亸袖垂肩。香塵暗綺羅,小徑閑庭院?;夭浇鹕?。半掩芙蓉面,慢捻桃花扇。月團圓,共嬋娟。無計相留戀。遇神仙,短因緣?;厥着钊R路遠”(《元夜書所見》),繪聲繪色地描畫了一段邂逅的猶如蓬萊仙島“遇神仙”的“短因緣”。


明月春風三五夜,萬人行樂一人愁


每逢佳節倍思親,唐代詩人白居易于貞元年間應試科考,正月十五旅居長安、疾病羈絆、思念故鄉故友而作《長安正月十五日》:“喧喧車騎帝王州,羈病無心逐勝游。明月春風三五夜,萬人行樂一人愁。”抒寫孤獨憂傷之情狀。元宵之夜,身居滄州的詩人顧況,更加懷念京城長安元宵佳節“處處逢珠翠,家家聽管弦。云車龍闕下,火樹鳳樓前”(《上元夜憶長安》)的盛況。年年元夕年年憶,一種相思兩地愁。宋朱敦儒的《好事近》(春雨細如塵)“美人慵翦上元燈,彈淚倚瑤瑟。卻上紫姑香火,問遼東消息”,懷人情致,婉約情真。已是不惑之年的南宋詞人姜夔,于寧宗慶元三年(1197)元夕,夢見旅居合肥時的舊情人,作《鷓鴣天·元夕有所夢》:“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夢中未比丹青見,暗里忽驚山鳥啼。   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备星槌翐雌鄲?,低回婉轉,情深意切。這正是“滿城簫鼓元宵節,小館燈花孤悶時。料得團圞行坐處,有人揮淚說分離”(明賽濤《元宵》)。明正德年間,被貶謫于貴州的王陽明,于元宵之夜倍感寂寥:“故園今夕是元宵,獨向蠻村坐寂寥?!蒙匣糁T弟集,重闈應念一身遙?!保ā对Χ住菲湟唬┰压?,友情同樣表現強烈:“春來時病友覆,人去也愁顛倒,遇良宵轉覺無聊”。好在節日里風、雨、雪交加,可以隨隨便便打發,不然就會更加思念亡友:“喜的是雨橫風狂雪又飄,齊打諢把元宵過了”(明王磐《北雙調沉醉東風·元宵即事》),表達了作者對剛剛病故友人的哀悼之情?!鞍僦饦淝Ы饘?,寶馬香塵不絕。飛瓊結伴試燈來,忍把檀郎輕別”,元宵燈市的繁榮熱鬧,使得原本嚴守儒家禮教的婦人們,也耐不住窗外熱鬧景象的誘惑,可又對愛人戀戀不舍,糾結萬分。而“姮娥此夜悔還無、怕入廣寒宮闕。不如歸去,難忘疇昔,總是團圓月”(清董元愷《御街行·元夜踏燈》),似在說嫦娥,也似在說自己。與家人團圓,才是元宵月圓的真諦,也是天地間最美好的事情。節日往往是屬于年輕人的,人越是上了年歲,越會對年節淡然。南宋孫惟信“又還到元宵臺榭。記輕衫短帽,酒朋詩社?!D頭是、三十年話?!缃裱W霜髭,嬉游不堪深夜。怕相逢、風前月下”(《望遠行·元夕》),懷思流年之情濃郁。劉克莊《生查子·元夕戲陳敬叟》以燈繁月明、鼓樂通宵元夕之夜切入,但“物色舊時同,情味中年別”,“人散市聲收,漸入愁時節”,以人生感慨系之,感情真摯、細膩。


不無危苦之辭,惟以悲哀為主


元宵佳節的喧囂氛圍里,也生發出許多羈旅落寞哀傷、國破家亡之痛,以及對國計民生的憂患之情,猶如庾信《哀江南賦序》所說“不無??嘀o,惟以悲哀為主”。北宋崇寧年間,長久羈旅汴京的毛滂,逢元宵佳節,觸景生情,寫下《臨江仙·都城元夕》,其中的“憔悴”“端憂”“冷凝”,道盡詞人孤寂凄冷的心境。遠離京師、仕途失意、寓居荊州的周邦彥寫下《解語花·上元》,借詠節序風物,寄內心落寞情懷。賀鑄的“五更鐘動笙歌散,十里月明燈火稀?!P凰城闕知何處,寥落星河一雁飛”(《思越人》),含蓄地表達了撫今追昔、懷才不遇的情緒。蘇軾《蝶戀花·密州上元》,將“錢塘三五夜”的熱鬧景象,與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相對比,以“凡耳目之所接者”的真實感受,抒發了對國計民生的憂患之情。六十多歲的蘇軾被貶海南儋州,紹圣五年(1098)上元燈節,儋州的地方長官,為表達對東坡老人的敬意,邀請其唯一的親人、兒子蘇過共度佳節,獨坐的東坡老人靜靜地凝視著一輪孤月,“燈花結盡吾猶夢,香篆消時汝欲歸。搔首凄涼十年事,傳柑歸遺滿朝衣”(《上元夜過赴儋守召獨坐有感》),寂寞的心境躍然紙上。明代詩人王磐對元宵節情有獨鐘,傳世作品《雙調沉醉東風·元宵即事》《南呂一枝花·元宵》和《閏元宵》,均是借元宵節話題抒發人生感慨,既有人生短暫的傷感,又有人生無常的哀怨。其《雙調蟾宮·元宵》既寫往年元宵節熱鬧、歡樂的氣氛,又寫當下元宵的冷清和百姓的愁怨。“今歲”“往歲”對比,反映出明朝日漸衰敗、百姓生活每況愈下的情形,尤其“聽元宵,今歲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面對國祚難興、疆宇日蹙,詩人之傷心盡訴其中。


每當天翻地覆、民族危亡之際,經歷滄桑巨變的詩人們,遇到佳節良辰,撫今思昔,更容易引起家國之思的沉憂隱痛。南宋呂渭老、李清照、劉辰翁、汪元量諸人的“元夕”詞,就是這一類作品。呂渭老的《驀山溪·元宵燈火》,表達了宋室南渡后的亡國之恨,感嘆自己無能為力的沉痛之情。南宋初年中興名臣趙鼎的“天涯海角悲涼地,記得當年全盛時。……分明一覺華胥夢,回首東風淚滿衣”(《鷓鴣天·建康上元作》),撫今憶昔,表達了沉痛的愛國情思。李清照《永遇樂》的“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何等美景,卻以“人在何處”輕輕點醒現實的亡國之痛;“如今憔悴,風鬟霧鬢,怕見夜間出去”,筆力矯健,點出飽經喪亂后沉哀隱痛的心情。南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面對勢如破竹的元軍,汪元量預感國家將亡,雖逢元夕佳節,但無歡慶心情,唯感“萬點燈光,羞照舞鈿歌箔”,于是發出“豪華蕩盡,只有青山如洛。錢塘依舊,潮生潮落”的哀嘆,只好“離愁聊寄,畫樓哀角”(《傳言玉女·錢塘元夕》),充溢著凄怨悲涼。德祐二年(1276),南宋都城臨安被元人占領,詞人蔣捷作《高陽臺·閏元宵》,將南宋朝廷比作戀人,抒發亡國的悲憤與感傷。其另一作于宋亡之后的《女冠子·元夕》,則寄寓了他對故國的深切緬懷之情。元滅南宋后,遺民詩人劉辰翁作《永遇樂·乙亥上元》以詠元夕,與李清照一樣寄托亡國后撫今思昔的哀愴之情。但李清照作元夕詞時,北宋雖亡,南宋猶能偏安半壁,而劉辰翁作此詞時,宋朝完全覆滅,絕無復興之望:“江南無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誰知否?空相對,殘釭無寐,滿村社鼓”,較李清照詞更為凄苦。由于蒙元統治者于元宵禁燈、禁夜,元宵佳節一派冷清慘淡氣氛,因此他筆下的元夕常常是無月無燈。如“天上未知燈有禁,人間轉似月無情”(《望江南》);“十載廢元宵,滿耳番腔鼓”(《卜算子·元宵》);“無人知是上元時,一夜月明無著處”(《踏莎行》)。宋亡二十年后的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元夕之際,劉辰翁又作《寶鼎現·丁酉元夕》,懷想京城汴京、臨安元宵節繁華、熱鬧景象:“紅妝春騎,踏月花影、竿旗穿市。望不盡、樓臺歌舞,習習香塵蓮步底。簫聲斷,約彩鸞歸去,未怕金吾呵醉”。但這些都成往事,“父老猶記宣和事。抱銅仙,鉛淚如水”,“又說向、燈前擁髻,暗滴鮫珠墜。便當日、親見《霓裳》,天上人間夢里”,充盈著亡國之痛和“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沉痛感慨。明末清初才華橫溢的女詞人徐燦,北上燕京與丈夫相聚,正逢元宵節時,“華燈看罷移香屧。正御陌、游塵絕。素裳粉袂玉為容,人月都無分別。丹樓云淡,金門霜冷,纖手摩挲怯。   三橋宛轉凌波躡。斂翠黛、低回說。年年長向鳳城游,曾望蕊珠宮闕。茫茫咫尺,眼前千里,況是明年月”(《御街行·燕京元夜》)。一方面,作為前代遺民的她,難以接受丈夫仕清;另一方面,又難以割舍深愛的丈夫,民族氣節和愛情親情的尖銳沖突,剪不斷、理還亂。詞人以對比的手法抒發了易代之悲、身心之痛,詠出“一種情思”——故國之思,“兩處閑愁”——悲涼、凄清之感,渲染了詞人游離于歡快節日氛圍之外悲苦凄涼的心境。


欲知更多傳統節日詩詞,請參閱陳樹千著《節日里的詩歌盛宴——中國傳統節日詩詞選》(中華書局2019年1月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詩詞鑒賞」三五月圓夜 火樹銀花開
流傳千古的絕美元宵節詩詞
元宵節:賞讀十首絕美元夜古詩詞
元宵|推薦20首元夕詩詞,創作背景賞析,帶孩子感受詩詞里的元宵
今年元夜時 無“燈”月依舊
夜讀 | 人間燈火天上月,一年初望愿人安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井陉县| 德保县| 景谷| 盐城市| 革吉县| 清远市| 太和县| 邮箱| 堆龙德庆县| 卓尼县| 长沙市| 盘锦市| 石渠县| 青田县| 潼关县| 濮阳县| 集贤县| 南木林县| 正定县| 阿荣旗| 武隆县| 肇州县| 诸暨市| 都匀市| 翁牛特旗| 阳春市| 太仆寺旗| 登封市| 高台县| 启东市| 济源市| 和政县| 丘北县| 巴彦县| 洛阳市| 绍兴市| 靖宇县| 南陵县| 木兰县| 克山县| 双江|